资本主义发展的辩证逻辑与历史趋势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发展的辩证逻辑与历史趋势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发展的辩证逻辑和历史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逻辑论文,资本主义论文,趋势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04)02-0009-03

一、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日益深化,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 。150多年过去了,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并没有爆发像苏联“十月革命”和中 国革命那样的社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在生前也一直没有看到革命高潮的到来。马克思 在晚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东方社会的理论研究中。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 许多马克思恩格斯所没有看到的新情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学术 界开展了一场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前途和未来的讨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成了学界的一 个热门话题。资本主义向何处去?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吗?马克思的“两个必然”规律是否 已经过时?都成为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我国学界主要集中讨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有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定位等问题。 对于“两个必然”规律,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1)关于社会革命爆发的方式。吉 彦波提出暴力革命已经过时,和平过渡成为可能;吴江提出在资本主义自身内部进行扬 弃由部分质变到根本改造的道路。(2)关于社会主义产生的时机问题。多数学者认为, 资本主义尚有它的生命力,生产力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不成熟。 赵明义提出把“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结合起来。西方学界一方面对资本主义新 阶段及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概念,如晚期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超资本主义、股东资 本主义、涡轮资本主义、网络资本主义、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等;另一方面,在西方 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学者那里出版了许多关于资本主义的著作,对资本主义的命运进行 预测,如海尔布隆纳的《21世纪的资本主义》(1993年)、瑟罗的《资本主义的未来》、 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阿尔贝尔的《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梅扎累斯的《超 越资本》(1995年)、辛格的《谁的新千年》(1999年)等。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奥尔 曼认为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衰亡;德鲁克悲观地提出“后资本主义社会”;沃勒斯坦提出 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处于崩溃中;施韦卡特提出市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制度等等 。从以上情况可知,苏东剧变后,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并不像福山的“ 历史终结论”那么简单,一切认真思考资本主义现状和未来的人们,只要严肃地面对现 实,没有谁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并非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相反,在经济上的不平等,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文化和道德的危机方面,都暴露出资本主义的本质缺陷。正因为 有这样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才激励这些进步的思想家根据新的历史 条件,对人类未来的美好替代方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马克思的“两个必然”规律仍没 有过时,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诉求和理性选择仍然有它的魅力。现代资产 阶级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决不是上帝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什么天才人物的任意创造,完全 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是历史的 必然,它对社会历史曾经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理论 家,同时又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高瞻远瞩,具有无比宽广的胸怀。他们对资本主义制 度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资产阶级历史作用所作的分析,是任何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所不可比 拟的,也使得当时那些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所有学说统统相形见绌,对于我们今天正确 地认识资本主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根据不是外来的 ,而是就存在于这个制度自身之中;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因为它是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的,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出来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这个原理的正确性是毋庸 置疑的。

因为它完全是根据对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请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 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1](P251)“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 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生产的不断变更,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 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1](P254),“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 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P257)资 本主义矛盾的存在就使资本主义一直处于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调节过程之中,由于生产 关系的不先进,迫使资本主义调动一切力量,千方百计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去适应去 满足飞速发展的生产力的要求。资本主义之所以延续发展至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有一大批智囊团、社会精英为资本主义把脉、诊断、看病,那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政治学家等使尽浑身解数设计出层出不穷的方案,成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病床 边的医生”。《资本主义的未来》作者莱斯特·瑟罗认为,“从历史上看,外部的军事 威胁,内部的社会动乱和可以替代的不同意识形态用来作为否定社会既得利益的理由” ,使资本主义制度陷入危机,富人们看到,马克思所预言的革命,来源于内部的对抗, “他们明白自己的长久生存取决于消灭产生革命的条件。”于是“德国的贵族保守派俾 斯麦在19世纪80年代创立了公共老年退休金和医疗保险制度。英国公爵之子温斯顿·丘 吉尔在1911年怂恿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失业保险制度。出生高贵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设计了社会福利国家,从而在美国经济崩溃后重新拯救了资本主义。如果资本 主义制度没有遭到威胁,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2]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可能一 直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生长,它必然要突破其束缚,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当暴力 革命在现实条件下已经不必要、不可能、不现实时,和平过渡就成为一种必然。由生产 力发展所决定的社会革命是必然的,社会革命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在发达资本主义社 会里,劳动者的工资必然遵守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必须与工会组织谈判决定,而不再 是资本家的单方面权利,这是对资本控制者控制权的一种剥夺和制约;劳动者在失业、 医疗、养老、休假等方面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也是资本主义自身所不能容纳和解释 的;累进的所得税显示了社会对剩余价值的二次分配,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高 达60%~90%的累进遗产税,正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消灭继承制的精神。可以说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正在不得不对生产关系进行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预言的,马克思所设想的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 社会主义社会因素正在出现。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否定因素正在积累和生长,世界历史 意义上的最后的阶级斗争正在不流泪、不流血、不声张、不喧嚣地以和平、互利、协商 的方式乘着新技术革命的快车进行,这场革命完全不同于“十月革命”的刀光剑影,也 不同于井冈山道路的残酷斗争。

二、资本主义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逐渐积累壮大和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减少的量变过程

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社会,正像马克思所说“在分析社会问题时,既不能用显 微镜,也不能用化学显示剂,只能用抽象力来代替。”列宁与考茨基辩论时说:“无论 在自然界或社会中,纯粹的现象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是这 样教导我们的……世界上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纯粹的资本主义,而总是有封建主义的、 小市民的或其他的东西掺杂其间。”[3]又说:“辩证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确实 就包含着新社会的因素,包含着它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4]具体来说当代资本主 义社会内部主要有四种因素:(1)资本主义因素,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体,如资本主 义私有制,经济上的资本控股,按资分配,上层建筑中的分配主体是各种资产阶级政党 集团,资本主义的文化等。(2)封建主义因素,欧洲传统国家有封建爵位,君主立宪, 日本有天皇制等封建主义残余;在经济上,偏僻农村有小农经济小作坊等。(3)人类文 明,这是可以和其他社会制度共享的因素,本身没有什么阶级性。这种因素大量存在。 这也是资本主义为人类作出的较大贡献。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另外还有 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管理形式。(4)未来社会主义因素,当代 资本主义正产生着旧的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提供着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冲突的 线索,创造着扬弃资本主义的新的经济制度因素和新的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在马克思 去世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确实推进了《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许多 改革措施。如劳动法、最低工资法、福利救济、公共住房、公共卫生体制、遗产税、累 进所得税。此外,还有发达的组织管理形式、网络经济、知识经济、资本主义的国有制 、发达的股份制、劳动工资的分配制度、工人参与管理和分配、三大差别缩小,劳动者 素质的提高,普选制,所有这些都是未来社会主义因素。发达资本主义不仅实现了《共 产党宣言》中的许多改革措施,而是比马克思当年提出的改革措施走得更远。这就是许 多学者所说的资本主义本质未变但面目全非,正如戈尔巴乔夫1990年4月在《未来世界 与社会主义》中所说:“资本主义现在远不是从前那种资本主义了”,“社会主义的一 些特征诸如公有制、计划化、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先进的西方社 会生活习以为常的部分。现代化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和行 动的成果。”以公有制为主体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因素之所以能够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 制度中生成与扩张,得益于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副产品,是与资本 家集团意愿背道而驰的,充分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必然悖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无奈 选择。

三、社会主义增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伴生过程

在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中,社会主义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全不同于资本 主义的价值范式,这种价值范式提倡平等和民主,反对等级制与压迫,反对剥削,而最 重要的是社会主义价值没有把人类推向自然界的对立面,它倡导个人、社会、国家、自 然界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均衡发展。社会主义价值和资本主义价值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 。社会主义代表着理性进步的价值以及对全人类的人文关怀。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说 明,特别是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会促使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更加坚定 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增强一切爱好和平与进步事业的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 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其对立表现为斗争和替代,是绝对的 永恒的;其统一表现为历史继承,相互借鉴和合作共处,是相对的,暂时的。在社会主 义建立的初期,对立是主要的占上风的,表现为势不两立和你死我活的关系,甚至武装 到牙齿。在经过几个回合的热战和冷战之后,双方都意识到谁也消灭不了谁,统一逐渐 地占了上风。社会主义借鉴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借鉴社会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资本主 义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要早,他们在几次经济危机后,都或多或少地借鉴社会主义的一 些做法,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其实质就是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来指 导市场经济,试图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投机性和破坏性。资本主义还引进 了福利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措施,使资本主义社会相对比较稳定 ,延长了生命力。由于社会主义代表了一种较高价值取向的人类文明,所以说不是社会 主义趋向资本主义,而是资本主义正在趋向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除了 自身的矛盾以外,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也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外在动力和压力,社会 主义往往是资本主义无奈的被动的选择。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欣欣向荣,政治生活和 社会生活出现新面貌,与西方资本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由斯大 林主持制定的苏联宪法,世称“斯大林宪法”。这部宪法有“公民之基本权利及义务” 一章,是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宪法所没有的,“斯大林宪法”在世界历史上破天荒 第一次规定,公民有劳动权(不失业)、休息权、受教育权、男女平等,年老和患病有丧 失劳动能力时享受物质保障之权等等,苏联在实践中保障了这些权利。苏联的工人农民 成了国家主人,普通劳动者做出成绩可以成为克里姆林宫的上宾,每年夏天,各界劳动 模范成群地到黑海海滨度假。这些新闻和图片传到全世界,吸引了各国工人和知识分子 。西方资本主义仇恨苏联和斯大林,很大程度上是仇恨这部尊重人权、真正民主的宪法 。斯大林宪法的光辉,使美国宪法、法国宪法等黯然失色,他们随时感到“斯大林宪法 ”的压力,终于在内外压力之下,学了苏联的许多做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休假制 度、失业救济、医疗保险、一人一票、男女平权等制度。结果发现这些尊重劳动和保障 劳动者的措施,大大缓和劳资矛盾,却并没伤害资本主义制度和雇佣劳动剥削制度的根 本,于是被普遍接受了。

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传统观念都是用僵化的思维对待计划与 市场。直到今天,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中,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僵硬公式。例如,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把苏东剧变称为市场经济 对计划经济的胜利,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向的改革称为是资本主义发展前途的改 革等。但如果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计划经济高度排斥的资本主义内 部,计划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我们可以从福利国家的兴起中看到计划经济地位的攀升 ,计划经济带来的经济运行空前顺利的巨大效益,让许多有识之士认同了它的存在价值 。“我们减少了营养不良,战胜了天花等可怕的疾病。政府的计划减少了文盲和延长了 寿命。宏观经济的成就减缓了通货膨胀和失业,而政府的转移支付计划向穷人提供了医 疗保健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政府支持的科学研究穿透了原子,发现了脱氧核糖 核酸(DNA),并探索了宇宙空间。”[5]计划经济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迫使资本家集团 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的计划经济,这样,就为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与发展开拓了巨大的 生存空间,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能够自由控制自己的命运, 社会主义前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动态竞争的关系。它们在共处中互为竞争对手,以达到战 胜对方并取而代之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在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以前,一些资 本主义国家可能早日步入社会主义;同时,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可能被演变回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这就好像黄河九曲十八弯, 在流向大海的过程中,有漩涡,有险滩,有回流一样。但人间正道是沧桑,不管资本家 集团多么希望资本主义长盛不衰,但历史发展的逻辑注定他们的希望只是天真的幻想, 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是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止的必然趋势。

收稿日期:2003-12-25

标签:;  ;  ;  ;  ;  ;  ;  ;  ;  ;  ;  

资本主义发展的辩证逻辑与历史趋势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