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造林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提高苗木成活率,这也对苗木栽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苗木栽培工作量的增加,目前的苗木栽培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苗木培育技术可以提高苗木栽培成功率,有效增加中国绿色植被面积,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了苗木栽培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苗木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主要对苗木培育技术相关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地探讨。
关键词:苗木;培育技术;相关问题
一、苗木培育中相关条件
1.1关注苗木的生产特点和特性
在培育幼苗的过程中,有必要掌握幼苗的特性,并以幼苗的特性作为幼苗实践的参考因素。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应对苗木种植区进行试验,然后进行植物无性系试验,或进行地区试验田间操作,实现局部栽培。具体而言,它将确保种植面积符合植物生长的特征,并且不会发生盲目引种和种苗。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幼苗的品种特性,进行分区栽培,提高幼苗培养的成活率。
1.2育苗环境的特性
在苗木种植之中迫切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是:育苗环境,要慎重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水,热,气,氧条件的土地,避免幼苗生长出现停滞生长的情形,杜绝出现僵苗以及小老苗。应对及时施肥引起充分地重视,使得土壤结构得以改善,做好土壤改良的相关工作,继续补充土壤养分,促进幼苗健康生长,防止土壤变质,板结等对土壤渗透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幼苗根系发育速率,从而出现根系多虫病等这一系列情形。
1.3适当处理种子
在选择苗木种子时,若采用有性繁殖方法,则必须要清除种子中的杂质,然后进行水漂洗,再经过上述处理步骤之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为了确保种子能够健康生长,需要对土壤结构进行调整,避免苗木滞长现象的发生,苗木滞长容易造成僵苗和小老苗。对杂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在雨后天晴、土壤不干不湿时除草最适宜。整地时要把土壤中的草根清除。沤肥时也要注意除去草籽。加强圃地管理,采用人工、物理、化学等措施及时除草。
1.4合理的施肥
在选择中,如果植物是有性繁殖的,则必须首先通过净种技术对其进行处理。针对刚刚在母树上采摘的种子应首先清除杂质,然后在通过筛子筛过后用水漂洗进行处理。同时,必须确保种子的消毒和温室的发芽。在施肥过程中,通过对土壤酸碱特性的研究,合理施肥相应的氮,磷,钾比例,有效地提高了施肥效果和土壤有机质,最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施肥时,施肥量占总肥料的60%,苗期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40%。综上所述,众所周知,应根据一定的科学依据进行合理有效的施肥和种子选择。
1.5遮阴及灌溉
在天气干旱、降雨量少、日照强的地区,更要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同时,对于一些易受日灼危害的树种,在幼苗期或生根期也需要采取遮阴措施。生产上常采用搭设遮阴棚、插遮阴枝或间种遮阴作物进行遮阴。苗木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健壮生长。在进行灌溉时,应根据天气、土壤和苗木生长情况,适时、适量灌溉。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土壤墒情,及时灌透水。对耐旱树种(如刺槐、白蜡、紫穗槐等)可适当少浇水。同时,圃地要注意排水,特别是在雨季降水量大的地区,苗圃内需修筑排水沟,避免出现积水现象,以利减免苗木病害。可结合除草、灌溉和雨后追肥等工作进行。松土要随苗木生长、根系发育情况先浅后深。行间松土深度应达6cm以上。
二、苗木培育技术分类
2.1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容器幼苗与裸根幼苗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容器幼苗在育苗过程中受到容器的保护,因此根系不会受到破坏而不会暴露,因此幼苗的根部保持活力并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这对幼苗有益,并使其存活率得到改善。容器苗适合在气候干燥和土壤贫瘠的地区种植。在中国,已经在不同地区开展了不同树种的苗木生产和幼苗研究,并在苗木养分分配,施肥技术和容器需求,苗木病虫害防治,温度,水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2.2合理的育苗密度
在播种时,圃地可适当密播,尤其是在种子质量不好、圃地土质不好、当地气候条件较差的情况下, 更应加大播种量。当幼苗出齐后,要根据树种的特性和对苗木质量的要求进行适当间苗,使苗木疏密均匀,促使它们生长健壮。间苗一般分 2 次进行,第 1次是在大部分苗木出土后,第 2 次是在叶片相互重叠时,间苗不宜太迟,以免影响苗木生长。过于稀疏的地方需进行补苗,补苗可结合间苗进行,补苗宜早不宜迟,补苗要带宿土,补后立即灌水。同时,在保证苗木达到一定规格的条件下,尽量多地留苗,以实现苗木丰产,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苗木移栽过程中,也要根据苗木胸径的大小,严格限制苗木的栽植密度,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为培养优质壮苗打好基础。
3精心管护技术
(1)施肥。肥料不仅能给苗木提供必需的养料,而且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基肥可结合整地施入,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充分发挥肥效。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苗木生长旺盛期,施用氮肥,可促进苗木生长;在苗木生长末期,施磷、钾肥,可促进苗木木质化。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点施补肥。追施常用液态浇灌法,需要严格掌握用量和浓度,一般来说,硫酸铵水溶液的浓度需控制在 1.0%以内,尿素、硝酸铵水溶液的浓度需控制在 0.5%以内。追肥后要随即洒水,把叶面洗净。追肥时间不宜过晚,北方最迟不要过 7 月中下旬,以防苗木徒长,容易遭冻害。
(2)清除杂草。对杂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在雨后天晴、土壤不干不湿时除草最适宜。整地时要把土壤中的草根清除。沤肥时也要注意除去草籽。加强圃地管理,采用人工、物理、化学等措施及时除草。及时松土。可结合除草、灌溉和雨后追肥等工作进行。松土要随苗木生长、根系发育情况先浅后深。行间松土深度应达 6 cm 以上。
(3)病虫害防治。立枯病防治方法:选择地势平缓、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地育苗。细致整地,施足底肥,精心选种、催芽,适时播种,轮作换茬,搞好圃地环境卫生等,使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抵抗力。播前用硫酸亚铁或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若发现幼苗染病可喷施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00 ~ 500 倍液,每隔 10 ~ 15 d 喷施 1 次,连喷 2 ~ 3 次。白粉病防治方法:可用 1%的波尔多液、0.3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福美砷 500 ~ 700 倍液,每隔 15 d 左右喷 1 次,连喷 2 ~ 3 次。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治方法:用谷子、豆饼、鲜草等食料,加入敌百虫药剂,制成毒饵诱杀害虫。或用 50%敌敌畏乳油 1 500 ~ 2 000 倍液喷洒防治。
三、结论
近年来,中国的苗木栽培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在栽培技术中培育幼苗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可以对这些出现的问题展开一系列地研究,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在苗木栽培方面,研究用不同的栽培技术开发,促进苗木栽培技术的发展,更快的扩大植树造林面积。
参考文献:
[1]闫庆丰,元军生.林木育苗技术研究综述[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
[2]夏树东.苗木培育相关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
[3]聂志琴.苗木培育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3(20).
[4]冯恒高.探究苗木培育管理工作[J].现代园艺,2016(02).
[5]刘贞.关于苗木培育条件及培育技术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5).
论文作者:秦宝珠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苗木论文; 幼苗论文; 土壤论文; 生长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追肥论文; 技术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