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艳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7
摘要:对于人类来讲,土地是不可缺少的资源,然而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工业化、高集约化农业都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并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发展改变,不可避免地对土地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导致土地安全风险增加。本文对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中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背后原因,提出要加强土地利用风险管控,要从“看得见的数量、空间管理”向“看不见的质量、生态环境内涵性管理”转变,要从法律、标准、机构等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拓宽思路和深化改革,与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优质优价、动态监测、科技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土地利用风险管控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
前言:对中国的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中国的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来治理的关键领域的发展为突破口,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促进协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中国的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一步一步做,优先重点领域和项目对国家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争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坚持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根据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措施、生物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科学配置的各种措施,发挥综合效益;坚持环境保护与依法治理,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规则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科学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控制和保护,同时建设和管理,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结合扶贫和区域经济发展;坚持依靠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1我国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风险问题
1.1人地关系紧张造成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压力巨大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人地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动态复合系统。土地利用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土地利用过程影响。根据2015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成果,截至2015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面积20.25亿亩,耕地质量状况总体稳定。优等地、高等地为29.5%。按照国家统计局2015年度年末总人口(137462万)数据计算,全国人均耕地不到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优质耕地不到全部耕地的1/3。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且我国耕地劳作多以家庭为单位,造成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巨大的压力,同时制约了环境保护和风险管控方法改进和效率提升。
1.2集约化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增加了环境风险
我国农业普遍实行了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在特定的发展背景下,这种集约化模式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也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农村社会整体生产力低,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缓慢,农业集约经营主要是通过劳动密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实现增产增收,特别是一些高集约化农区,如粮食主产区、城市近郊区、人多地少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养分过量积累和失衡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由于长期过度使用氮肥,不仅加重了环境污染,还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种群平衡,加重了土壤板结,使我国土壤全氮含量远高于欧美国家[4-7]。此外,因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及地下水中化学品残留量日益增加,加之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过度分散,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净化功能削弱,对环境风险的抵御能力大大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土壤污染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导致土地利用强度高。2016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项目”研究报告显示,深圳市土地利用强度已接近50%,远超过国际警戒线(30%)。在这种高位的土地利用强度下,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污染向农村耕地扩散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前几年的南方大米镉超标事件就是典型的土壤污染案例。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9]指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土壤污染还危害人居环境安全,威胁生态环境安全。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存在土壤污染,可能通过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暴露方式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还可能进入地表水、地下水,造成饮用水源污染。
2土地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处理措施
2.1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
土地资源开发的规范化以及合理化,要通过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要通过国务院主管部门进行牵头负责,建立土地资源安全监测站,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人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监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并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进行从网上公开。根据所监测到的对土地资源开发利及时纠正。通过土地利用规范制度的实施,保障土地的科学利用,保障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2.2充分重视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对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要注重生态补偿机制的支持,从而保障土地生态保护外部性内部化,让生态保护成果受益者支付相应费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前,对土地生态资产进行付费,政府通过这样的手段就能让土地开发利用者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一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完善建立,就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土地资源的不科学利用和浪费的现象,也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2.3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恢复措施
为更好地保障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就要加强对土地的开发整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的治理,最大化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对土地的复垦主要从耕地的角度来说,这就要提高土壤的肥力,注重土壤结构的优化,提高土地资源的安全程度并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进行实施治理。占补平衡的措施实施也是比较重要的,主要是对耕地占1亩补1亩,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充分重视动态平衡,占补措施能够灵活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
2.4加强土地资源生态资产化管理措施实施
保障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就要注重对其功能作用充分发挥,从经济规律以及生态规律进行考虑,保障资源所有者权益不能受到损害,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能有效保值增值,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注重资产化的管理,谁受益谁保护,谁损害谁赔偿,这也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必要要求。
结语:处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是重要的方向,也是未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目标,对生态保护的总目标实现有着关键作用。希望能通过此次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理论研究分析,能进一步促进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其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生厚良.东北地区生态生态环境恶化值得关注[J].宏观经济管理,2008(2):64~65.
[2]董小林.当代中国环境社会学建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22~323.
论文作者:卢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土地资源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土地论文; 耕地论文; 土壤污染论文; 环境论文; 土壤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