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展整体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要对其解决与优化就需要合理利用管理模式。PPP模式是近年来我国采取的重要项目方法,在实际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提高管理效用。虽然这种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还是存在若干的问题需要解决。文章主要通过分析PPP模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管理途径。
关键词:PPP模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利用PPP模式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可以让工程建设施工吸引更多的投资,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支持下提高整体建设施工效用。任何新兴模式的应用都是由于其中存在一定的特点可以提高工作效用,同时也需要注重其中问题的表现。就PPP模式来说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逐渐暴露,会阻碍工程建设进度。因此,需要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强化整体管理效用,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一、PPP模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问题
1、决策监管难度大
在利用PPP模式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与传统的形式区别开来。主要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项目决策工作的开展以政府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还需要设立项目领导班子,让其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前期代理及咨询机构需要针对PPP项目编制实施方案,在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之后才能够形成最终的PPP项目实施方案。在这个流程当中所有的工作内容包括立项、施工可行性研究及勘察与设计工作等都需要在报审工作的同时开展,主要目的是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在进行项目整体决策监管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发挥主要作用,而在确定PPP项目公司成立之后,其就不能参与到相关的工作当中,只是在建设及运营的过程中予以监管。这种模式导致项目在决策的过程中比较独裁,而在实施PPP项目时政府部门的缺失又会导致其中出现断层,相关人员难以明确主要内容,给项目建设的实施与监管带来不利影响。
2、项目收益不明显
在开展PPP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政府会给予建筑企业及施工单位一定程度的投资补贴,但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在这个过程中,其投入的资金也没有相关人员进行证明与跟进,在产生工程建设施工风险时,项目公司需要全权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种模式下,项目尽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收益,但是在后续工作当中还是存在较大的风险。部分群众对于PPP项目建设的认可程度不高,在项目产生收益风险时,整体模式的利用难以发挥效用。部分私人部门在开展PPP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融资现象,并且还会受到较大的约束。因此,在利用PPP模式开展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对风险进行合理分配,整体的融资成本较高,导致项目最终的收益缺乏保障。
3、风险因素多变
在开展一般的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时,需要对项目的报价、信息价等资料进行明确的分析。在利用PPP模式开展建设工程管理时,项目的实施缺乏基本的信息资料保障,虽然项目也会有基础的报价资料,但是在其他方面并没有资料限制。PPP模式的工程项目就建设施工需要以社会设施作为基础,我国在长期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少有相关的项目品质标准参照。在实施PPP模式建设管理时,难以对实际的整体造价等进行精确的控制。在对项目管理的进度进行分析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供给问题,在产生这个问题时,就需要及时停止施工PPP模式不支持过长的建设周期,并且在公布明确的完工日期之后就需要保证其按照预期完成工作。一旦在工作当中遇到阻碍影响建设进度,就会导致建设工作延缓,会给政府形象的树立造成影响。
4、合同关系复杂
在实施PPP模式的建设管理工作时,政府需要与相关的机构共同完成相关工作,在实际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时,要考虑较多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PPP模式的建设管理与较多部门机构有关,因此在开展建设管理工作之前就需要签订合同,明确各个部门及机构之间的责任。合同主体涉及到较多的机构,主要有政府授权机构、政府实施机构、政府工作前期代理机构及成交社会资本与项目公司等,这种复杂的合同关系会导致其中的职权难以明确。特别是在产生建设管理问题时,部分机构没有能力对相关的内容负责,其中的利益关系难以明确开来。在这种模式下,工程建设管理之间的交易关系存在较大的冲突,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PPP模式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途径
1、规范项目管理制度
在利用PPP模式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项目管理制度作为基础,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规范。由于工程项目的参建单位较多,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各方的职责,让其在工作当中履行机构责任,在产生冲突时可以及时找到责任方。政府在于社会资本共同建立项目公司之前,需要明确双方的利益关系,对各个项目进行合理的管控与规划,根据实际建设管理内容创建相关的制度。在对项目进行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在理想状态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级,然后再按照相关的内容实施工作。在这种模式下,PPP项目的规划更加明确,在开展建设及运营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信息的有效传递,还能够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2、构建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的建立主要是提高PPP模式的精准性,在开展相关工作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建设主体,即公共服务项目或者基础设施。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责任机构需要落实整体内容,根据自身的工作任务提高整体建设效率。在完善反馈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参建的单位进行严格的管理。参建单位在进场、施工、竣工及移交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全程监督工作,予以严格的管理对相关的违纪操作进行管理。
3、加强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做好投控管理,PPP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工程设备、材料等进行选择与采购,主要需要确定其型号及价格等,在开展全过程审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其进行合理控制。然后,需要对招标采购工作的开展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实施相关的工作内容时,政府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让专业人员在工作当中执行工作,发挥自身的职能。在PPP模式下,工程项目需要以分包的形式开展,由于工程整体建设周期不长,因此,在开展项目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邀请招标的方式对建设施工的材料及设备等进行采购利用,达到合理控制工程投资的目的。这种方式还能够防止供应商之间的恶性竞争,提高工程质量的可控性。
4、在不同阶段采取对应措施
PPP模式下的工程建设分为较多阶段,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进行分析。在进行工程建设准备时,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高招标工作的合理性。在进行工程实际建设时,则需要做好成本管理等相关工作,降低工程建设施工与设计之间的矛盾。在项目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则需要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服务质量,降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工程项目实施的稳定性。
三、结语
在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利用PPP模式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降低项目管理风险。相关企业需要规范项目管理制度,政府要发挥职能,做好决策工作。各方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PPP模式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慧,张梓筠.PPP模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09):25-26
[2]路和平.浅谈PPP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8(02):87-88
[3]吴兰旗.PPP模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居舍,2019(01):167
论文作者:陈逸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过程中论文; 项目论文; 模式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建设工程项目论文; 政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