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杨岩平 (730000)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73. 7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6) 04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3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病人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同时躯体不伴有严重合并症,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对应PANSS平均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六周后平均分别为(40.3±7.0),对照组(54.8±10.5),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对应BPRS平均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六周后平均分别为(19.8±0.9),对照组(31.3±1.2),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疗效效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人性化;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疾病中常见病之一,该病致残及复发率均较高,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给社会、患者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及负担。人性化护理模式是将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比常规护理模式更具优势[1-2]。本文就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3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病人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同时躯体不伴有严重合并症,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41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1.3±9.3)岁,患者平均病程为(3.9±5.1)年;对照组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1±10.9)岁,患者平均病程为(4.0±4.3)年。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及年龄等方面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将其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尽量减轻;其次向病人耐心讲解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促进疾病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相互鼓励,从而将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增强,使其尽快恢复到健康状况,重新回归到社会中;并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让患者准确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免患者对疾病产生不理解情绪,不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不利于康复的进行;给每位患者营造一个人性化,舒适的就医环境。
1.3 观察指标
患者住院治疗6周后,均采用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3]和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4]对疗效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这一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对应PANSS及BPRS平均评分对比
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对应PANSS平均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六周后平均分别为(40.3±7.0),对照组(54.8±10.5),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对应BPRS平均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六周后平均分别为(19.8±0.9),对照组(31.3±1.2),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能有效帮助精神分裂症病人培养各良好的生活方式及认知行为,对患者日常生活状况有极大地改善作用,使患者本身固有的一些不良认知模式改变,对其心身康复十分有利,同时使其对周围外界环境不良刺激下的抵抗能力提高[5]。临床上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以尊重病人为基础,以每位病人自身综合健康为中心,对患者不同的人格尊严及心理需要也特别重视,并密切关注不同病人内在的生活方式及质量要求[6]。本文研究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对应PANSS平均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六周后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对应BPRS平均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六周后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疗效效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海燕,张晓峰,汪金霞,等.循证护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 2) :188-189.
[2] 马洪霞,李遵清,张宇,等.实施共情护理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 4) : 274-277.
[3] 祁玲,阿怀红.人性化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3,43( 4) :38- 39.
[4] 张玉娥,邬东红,李志英,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 9) : 34-35.
[5] 雷琼.个性人性化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628-630.
[6] 王延杰,邵锦玲,胡桂贤,等.对精神分裂症陪护人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中国现代医生,201l,49(9):98,116.
论文作者:杨岩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平均论文; 意义论文; 《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