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563000
【摘要】目的:比较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n=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均明显下降,而HDL-C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下降或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明显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指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高血压;冠心病
近些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既往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虽然可取得较好疗效,但仍不够理想。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一种复方制剂,可良好控制血压水平,还可保持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因此本研究拟比较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上述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方法予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晚餐后治疗,1次/日;观察组则给予20 mg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晚餐后治疗,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8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TG、TC、LDL-C、HDL-C)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研究资料均选择SPSS16.0软件予以相关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25.1±6.7 mmHg, 137.2±7.2 mmHg)及舒张压(69.1±5.2mmHg, 75.2±5.4 mmHg)较治疗前(153.6±6.5 mmHg, 155.0±7.9 mmHg; 94.5±6.4 mmHg, 94.5±6.4 mmHg)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均明显下降,而HDL-C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下降或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恢复动脉内皮生理功能,对血脂水平降低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等情况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但临床研究发现此药物对冠心病和高血压均缺乏理想的治疗效果[2]。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中的氨氯地平对血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药理作用,可明显松弛平滑肌,显著性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动脉,明显增加血液循环量,显著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最终达到降压和缓解心绞痛等多种作用,具有药理作用起效快、药物半衰期长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特点。而其中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是调节血脂表达水平的有效药物,已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3]。两种药物成分可互相兼容,协同发挥各自的药理作用,且作用时间较为持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尤其适合应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下降或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由此可知,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明显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指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余盛龙,陈次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8):2458-2460.
2.张晓东.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调脂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8):19-20.
3.崔进,吴同果,黄伟光,等.高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22(9):182-183.
4.方海滨,梁慧,马利祥.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和依从性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0,9(9):689-690.
论文作者:周锐,韦运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钙片论文; 地平论文; 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高血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