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城市交通发展走到了一个稳步提升且急需突破的时间点,而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瓶颈,是城市交通的安全隐患点和交通冲突点。本文通过介绍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平面交叉口拥堵解决措施,并且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总结出针对每种情况可行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交叉口拥堵;交通渠化;交叉口展宽;待行区;潮汐车道
本文通过介绍各种平面交叉口拥堵解决措施,并且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总结出针对每种情况可行有效的解决措施。
1 交叉口渠化
交通渠化就是在道路上用交通标志、标线或用高出路面的各种岛状构造物,或利用路面漆刷成不同颜色、护栏、分隔带、隔离墩及其他设施和方法,对行人与各种不同车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及不同运动状态的交通流进行引导、隔离和规制,使交通实体像渠内水流一样顺着一定的方向和线路,互不干扰安全而有序地运行,以达到分离和规制交通流的目的[1]。
渠化设计的优点可以通过标志标线的完善,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安全有序的进出交叉口,使不同流向的车辆能够各行其道,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与能力。渠化设计的缺点是一些交叉口渠化可能会配合一些工程措施,需要对空间进行扩宽或改造,这在一些老城区,不太适合大拆大建的交通节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区划会增加行人过街的距离,增加了行人过街的难度。
2 交叉口展宽
交叉口展宽指交叉口新建或者改建时,对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的宽度进行增加,分为展宽道路红线和红线内展宽道路宽度两种情况。
展宽道路红线指道路红线外有建筑后退或其他用地可以利用时,对道路规划红线进行增加,一般道路两侧各增加一个车道的宽度。这种情况一般适用于新建道路。展宽长度等于展宽直线段和渐变段之和。
红线内展宽道路宽度指道路红线外没有可以利用的用地,在道路红线内部通过压缩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宽度来增加机动车道的宽度,这种情况一般适用于改建道路。展宽长度等于展宽直线段和渐变段之和[2]。
2.1 交叉口展宽的优点
(1)从根本上增加了交叉口的范围内“存车数量”,增大了交叉口通行能力,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交叉口解决拥堵的方法。
(2)能在道路建设之时,投入使用之前对道路宽度进行加宽,一次建设完成,避免应交通压力大而产生的改造。
2.2 交叉口展宽的缺点
(1)交叉口展宽是通过增加道路红线或者压缩绿化带、人行道宽度实现的,这样就无形的增加了道路的用地和费用,或者减小了绿化带、人行道的宽度,影响了其他用地。
(2)交叉口展宽增加了道路的宽度,也意味着增加了非机动车道、行人过街的距离。
3 交叉口车辆放行
按照放行次数和时间分为以下三类:
3.1持续放行
不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情况下,对某个车道、某种车辆持续放行。例如一般情况的专用右转车道。这种方式要做好持续放行的车量与行人、非机动车交叉冲突的问题。
3.2提前放行
在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相互衔接的两个相位,后面的车流在不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情况下可以提前放行,进入交叉口区域,相位调整过来后,直接通过交叉口。通过提前放行,减少通过交叉口的距离和时间。这种方式要注意提前放行车辆与下一个相位车辆的放行冲突问题,避免下个相位车辆放行,提前放行车辆还没有完全通过交叉口。
3.3多次放行
多次放行是针对“综合待行区”这种特殊的交通组织方式。每个方向的交叉口进口都有两次停止线和两个信号灯,分别按照两个信号灯的指示,分两次进入待行区域通过交叉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综合待行区”实施的优点:
(1)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道路面积,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
(2)通过新增信号灯,重新施划标线,新增标志牌的方法实现,经济投入较小。
“综合待行区”实施的缺点:
(1)需要大量交警配合,指挥的交通。
(2)大部分驾驶员不熟悉情况,容易产生交通混乱,大量机动车拥挤在进入待行区前的区域。
经过实践,实施“综合待行区”的交叉口通行能力显著提升,但相邻交叉口通行能力没有提升,导致大量车辆挤压在相邻交叉口,增加了其他交叉口的交通压力。如何共同提高多个交叉口的整体通行能力,也是综合待行区以后发展和实践的方向。
4 管制措施
4.1车种禁限
车种禁限主要针对各类机动车的功能、载重、车高而进行时段或空间上的限制或者禁止,如大货车绕行、大货车限时段夜间通过、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期自行车电动车禁止占用机动车道等相关措施。
4.2车速限制、禁止左转、掉头等措施
由于交叉口是交通流量比较密集的区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将聚集于此,尤其是高峰时段,冲突点较多,安全隐患较大,因此通常车辆在交叉口的行驶速度需要低于在路段上的行驶速度,以保障交叉口内的行车安全。禁止左转、掉头是交叉口交通组织禁限措施里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有效率的交通组织方式之一。
4.3禁止驶入
对于畸形交叉口、多路交叉口或相交道路等级相差较大的交叉口往往会选择封闭一条次要道路以减少此条道路车辆对交叉口内其他车辆的干扰,使得畸形交叉口变得相对规范,多路交叉变为常规的十字交叉。
4.4单向交通
某些城市为配合城市主干道尽量少受次干道及支路干扰,同时盘活区域交通的运行状况,在满足的条件下会进行单向交通组织,在局部形成单向循坏。那么当单向组织通过交叉口时便会导致交叉口某个方向会出现只进不出或是只出不进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可以减少一股甚至多股车流,在减轻交叉口交通压力的同时也消除了交叉口内的部分冲突点。
5 潮汐交通
潮汐交通现象,通常指的是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而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的现象,后来引申为某条道路的交通量方向分布系数与时间变化成规律性,都可以称为潮汐交通。如果在相关路段设置潮汐式潮汐车道,让这股车道在早高峰充当进城方向车道,晚高峰充当出城方向车道,根据需求重新配置道路资源,可更好应对潮汐交通流[3]。
2016年10月《深圳启用国内首条自动化潮汐车道》报道:试运行期间晚高峰,布吉路北行通行能力有较大提升,晚高峰通行能力提升7%,布吉路北行排队长度从原来的雅园立交缩短至洪湖立交,排队长度减少约1.3公里。晚高峰结束时间由试行前的20时30分提前到19时30分。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好潮汐交通的特性,对提升交叉口(路段)的通行能力有显著提高。
6 结语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平面交叉口拥堵解决措施,并且根据笔者的经验和相关的资料总结了每种措施的特点。在具体问题上,我们要首先分析问题的原因、特点和位置等具体的情况,再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解决,文中提到的几种措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互相搭配共同实施。另外本文中所提到的措施均是解决单个交叉口的拥堵问题,对于如何更好解决多个路口,或者一条道路上相邻几个路口的拥堵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彭飞,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2016
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耿巍,刘向阳,南京市“潮汐交通”潮汐车道的应用[J],2014年8月
论文作者:任朝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交叉口论文; 交通论文; 道路论文; 潮汐论文; 措施论文; 车道论文; 车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