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逻辑矛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逻辑论文,矛盾论文,概念论文,试析徐崇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34(2004)03-0094-06
自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兴起以来,人们在使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时大多参考的是徐崇温同志的界定,因为是他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我国,最早对这一概念提出明确的定义。然而,徐崇温同志界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从一开始在内涵与外延方面就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如果说这一问题在80—90年代还没引起人们的太多注意,还没对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造成多大不利的影响,时至今日则到了需要对其予以辨明的时候了。
一
众所周知,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不是我国学者首先提出和使用的,它是徐崇温同志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西方学术界引进的。既然这一概念是从西方学术界引进的,那对它的使用就应遵循西方学者的习惯用法。从西方学术界的相关文献来看,当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是梅劳-庞蒂的用法,即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指称一种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为代表的主要与俄国(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理论;另一种是佩里·安德森的用法,即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指称他所谓的包括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本杰明、霍克海默、德拉·沃尔佩、马尔库塞、列菲弗尔、阿多尔诺、萨特、戈德曼、阿尔都塞和科莱蒂等13人在内的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这里需要略加说明的是,安德森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界定其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历史表现为几代人的更迭。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有拉布里奥拉、梅林、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接下来是第二代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列宁、卢森堡、希法亭、托洛斯基、鲍威尔、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和布哈林。安德森认为,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很快掌权,在列宁的最后一批战友遭到清洗以后,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已不复存在。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即他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这时开始出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与无产阶级政治实践相脱离,这主要表现在其理论主题转向哲学,语言越来越专业化和难以理解,受到种种类型的欧洲唯心主义的影响,利用马克思以前的各种学说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各个理论家之间互不了解,具有悲观主义色彩,等等。不难看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上述两种用法是有很大差别的。由此说来,如果要遵循西方学者的用法,那只要表明所使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是谁界定的就够了,而没有必要再重新界定一个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然而,徐崇温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却不是这样做的。虽然他嘴上也说是“按照西方学术界的习惯用法”使用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1](P86),但他实际上使用的既不是梅劳-庞蒂界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也不是佩里·安德森界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而是他自己重新界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徐崇温同志从一开始就为他界定和使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加上了引号——“西方马克思主义”,以表明他不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曾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6期发表过一篇与徐崇温同志商榷的文章,本文将不再涉及这一问题)。
徐崇温同志是如何界定其“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呢?对此,他讲过这样一段话:“关于我所使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与科尔施、梅劳-庞蒂、安德森所使用的这一概念的关系,我曾经作过明确的说明:一方面,它虽然吸取了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范围上有所扩大的特点,却又摒弃了安德森用法的不谈思想路线,只谈主题和关切的问题的缺陷;另方面,它虽然恢复了柯尔施和梅劳-庞蒂从思想路线角度着眼来规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的做法,但又摒弃了他们反对列宁主义的立场,并且从为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参考的需要出发,全面展开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和哲学方面的对立。”[2](P120-121)说的更明确一点就是,他在界定其“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时,在内涵方面吸取了柯尔施和梅劳-庞蒂从思想路线角度下定义的做法,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反对列宁主义,只不过是从维护列宁主义的立场去这样做的;在外延方面吸取了他所谓的安德森扩大西方马克思主义范围的做法,把安德森讲的那13个人的理论都列入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甚至还把一些连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都无法涵盖的理论也列入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范围)。
我们知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互相制约的。前边表明,梅劳-庞蒂使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与安德森使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们都有各自确定的内涵和外延。然而,徐崇温同志却硬要将梅劳-庞蒂的用法与安德森的用法综合在一起来界定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这必然会使他界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出现内涵与外延方面的逻辑矛盾。
二
通过吸取梅劳-庞蒂从思想路线角度着眼来规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的做法,徐崇温同志将其“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简要地定义为:一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而在西方却遭到失败的情况下,在西方国家内出现的一股在理论上同列宁主义相对立而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同列宁主义相对立”被徐崇温同志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当然,徐崇温同志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表述。在其1982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他是这样表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的:“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十月革命胜利而西方革命相继失败的背景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出来,既反对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又反对共产国际的‘机械唯物主义’,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列宁的见解,在哲学上,则提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和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所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解,要求重新发现马克思的原来设计,主要表现为‘左’的思潮的意识形态。”[3](P22-23)在其1989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被表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革命失败的产物。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取胜后,从1918年到1923年间,在德国、匈牙利、奥地利等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却相继失败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共产国际所属的一些西方国家党内,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批评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内外政策。在政治方面,它在对现代资本主义分析和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见解,在哲学方面,它提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解,而主张按照现代西方哲学中某些唯心主义流派,首先是黑格尔主义的精神,以后还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以及分析哲学的精神,去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以‘重新发现’马克思原来的设计。”[2](P2-3)以上两种表述虽然都提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也提出了不同于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解,但主要强调的显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列宁主义的特征。在其2000年主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徐崇温同志不再给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他在这本书中使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时不再加引号,但没讲为什么)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并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表现形态——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同列宁主义对立的”[4](P13)说法,从而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他此时认为,只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流派是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其他流派则不是。然而,从他此时及此后发表的论文来看,他不但没有改变此前的表述所强调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特征,反而更加明确了这一特征。在其2000年10月发表的论文“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论”[5]和其2002年12月发表的论文“再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论”中,他都重申了上述看法。通过吸取他所谓的安德森扩大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做法,徐崇温同志将许多理论或流派都列入了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外延。
“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包括多少理论或流派,对此,徐崇温同志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说法。在其1982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赖希、法兰克福学派、列斐伏尔、萨特、梅劳-庞蒂、德拉·沃尔佩、科莱蒂、阿尔都塞、马勒和高兹等人的有关理论;在其1989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中,他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总共包含了6个基本流派或思想路线:在人本主义方面,有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科学主义方面,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其2000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他又讲如果按照思想路线来划分,可以说,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五个按西方哲学不同流派的精神来解释、发挥、补充、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流派,具体说来就是: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代表是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以及初期的法兰克福学派;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代表是赖希、马尔库塞和弗洛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代表是梅劳-庞蒂、萨特、高兹和列斐伏尔;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代表是德拉·沃尔佩和科莱蒂;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代表是阿尔都塞和普兰查斯。
三
从形式逻辑来讲,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某种对象类,只有具有概念内涵的对象才能构成概念的外延。当徐崇温同志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定义为一种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思潮时,他所列出的那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或流派是否都具有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本质属性呢?让我们逐一看看他在2000年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五个基本流派的情况。
第一个基本流派是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徐崇温同志的论述中,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和布洛赫,此外还包括初期的法兰克福学派。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来看,除了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的一些理论以外,其他人的理论严格说来都不具有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本质属性。以布洛赫为例,他在其1951年出版的代表作《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解释》中虽然提出马克思主义应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黑格尔的主体-客体理论,但这不是针对列宁主义提出来的,而且他还强调指出,“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拥护者,应与卢卡奇不同,应承认自然辩证法的存在。”[6](P330)法兰克福学派初期代表人物的理论从总体上讲也不是针对列宁主义提出来的,因而不能说同列宁主义相对立是其本质属性。
第二个基本流派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流派主要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结合,因而基本上不涉及列宁主义。赖希的代表作《辩证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主要论述的是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加以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马尔库塞的代表作《爱欲与文明》的主旨是用弗洛伊德的“爱欲”理论补充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理论,并进而提出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弗洛姆的代表作《超越幻想的锁链》也是力图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为此他详细论证了马克思的学说与弗洛伊德的学说的共同基础,并试图用改造过的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和“无意识”理论弥补他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论的不足。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几乎没有人认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同列宁主义相对立。
第三个基本流派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流派的本质属性也谈不上是同列宁主义相对立。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用徐崇温同志的话来讲,是“对苏联模式忽视人及其需要的思考和反应”[4](P19),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针对列宁主义的。从其主要代表人物的著作来看,他们主要致力于用存在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而从不把列宁主义作为其主要论题。以这一流派的代表作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为例,书中虽有一处谈到对列宁的认识论的不同看法,但其基本内容是用存在主义的“主观性”去填补他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
第四个基本流派是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流派的主要特征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强调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对立,并倾向把科学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在政治上,这一流派强调马克思对卢梭的继承关系。为此,德拉·沃尔佩提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中,需要平均主义正式的法律保证”,并认为“废除所有正式的合法性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代议制制度的过渡社会,有走向独裁的危险”。[7](P390)科莱蒂认为马克思和列宁都继承了卢梭对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的批判,并高度评价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提出的将政权直接转移到人民手中的思想。可以说,这一流派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同列宁主义相对立。
第五个基本流派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流派出现的历史背景是苏共二十大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人道主义思潮的泛滥。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结构主义的方法解释马克思的著作,并在此基础上批判那些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理论。阿尔都塞在其代表作《保卫马克思》一书中提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确实有一个“认识论断裂”,这一断裂出现在1845年,此前马克思的思想还处于意识形态阶段,还是不成熟的、前科学的,此后马克思的思想才走向成熟,成为科学的理论。由此出发,他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认为人本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因而不是科学的理论。可以看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就更谈不上具有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本质属性。
总之,徐崇温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定义为一种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思潮,但他列出的那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或流派却大多不具有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本质属性。因而,他界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内涵和外延方面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
四
对于上面讲的逻辑矛盾,徐崇温同志大概也察觉到了,并且试图予以纠正。这从他2000年主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就能看得出来。在这本书中,他不再给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分别论述他所说的那五个基本流派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在他此时的论述中,他原来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而在西方却遭到失败,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第一个基本流派即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他原来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与列宁主义相对立,也成了这一流派的基本特征。他还详细论述了其他四个基本流派得以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和不同基本特征,从而给人一种感觉,似乎这四个基本流派不是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
但与此同时徐崇温同志在另一些地方,例如前边谈到的他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篇论文中,却又一再重申他原来界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仍坚持认为同列宁主义相对立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不仅如此,他最近还提出了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来为自己辩护。他在其2003年10月发表的论文“三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论”中说道,“‘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列宁主义的批评,在实际上都是针对着列宁所表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面”,“‘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列宁的责难都是在责难列宁所表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8]按照这一说法,他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就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表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对立,因为批评和责难都是相对立的具体表现。这样一来,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逻辑矛盾似乎也就不存在了。然而,他的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列宁主义与列宁所表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什么是列宁主义?对此斯大林有这样的论述:“叙述列宁主义的基础并不是叙述列宁的世界观的基础。列宁的世界观和列宁主义的基础按范围来说并不是一回事。列宁是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世界观的基础当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但是由此决不能得出结论说,叙述列宁主义应当从叙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开始。叙述列宁主义就是叙述列宁在他的著作中所加进马克思主义总宝库的、因而自然和列宁的名字分不开的那些特别的和新的贡献。”[9](P184)他还给列宁主义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9](P185)这表明,列宁主义指的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那些特别的新贡献,即那些与列宁的名字分不开的理论。可见,徐崇温同志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列宁主义”的批评和责难说成实际上都是对“列宁所表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批评和责难,这本身就是一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他这样讲无非是要模糊其“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所强调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特征。
其次,从徐崇温同志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具体表述来看,他的上述说法也不能成立。他在1982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说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列宁的见解,在哲学上,则提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和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所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解”。他在1989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中又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方面,它在对现代资本主义分析和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见解,在哲学方面,它提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解”。如果前一个表述中出现的“列宁的见解”也就是后一个表述中出现的“列宁主义”,而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列宁主义”的批评和责难实际上都是对“列宁所表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批评和责难就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列宁主义即“列宁的见解”显然不能等同于“列宁所表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以上分析表明,徐崇温提出和界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存在明显的逻辑问题。然而,令人费解的却是徐崇温同志为什么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一直坚持认为他所说的那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流派具有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本质属性。从表面上看,这无疑与他对梅劳-庞蒂的用法与安德森的用法的兼收并蓄有关,但深层的原因却可能是他固守的那种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
收稿日期:200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