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板块差异的教学策略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板块论文,差异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但是笔者发现我们的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教学目标的设定或过于笼统,或面面俱到。在一堂课当中,涉及的目标,如果要面面俱到的话,就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以技能目标而言,尽管有的教师的课堂有课型之分(听说课、读写课等),但是语言技能训练却无侧重点。于是,在很多公开课中,教师会并行训练四种技能。比如词汇教学因为需要在语境中教学,教师就呈现一个篇章,进行阅读理解训练,要求学生模仿输出;对话教学呈现一个新的对话,进行阅读理解分析,然后要求学生替换输出,编新对话;读写教学中大量的孤立的处理文本中的生词等,整节课下来让人看不清教学的侧重点在哪里,要重点发展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也根本体现不出教材板块的差异。 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以上情况,精于解读教材,善于梳理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够针对教材板块的特征,逐步推进和有所侧重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以便形成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本文笔者以陈贤德教师执教的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的读写板块为例,结合典型实例,分析如何基于板块特征,在教学过程推进中具体落实语言目标,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一、基于板块特征,明晰板块目标 在读写板块,如何侧重提升学生“读”“写”的能力,并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是教师最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在实现语言技能目标的同时,如何融合其他四个目标——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并具体落实这些目标,也值得思考。 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的读写板块介绍了4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 这些上学交通方式当然也隐含了背后的原因。 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by sled,by ferry,Munich,Germany,Alaska,Papa Westray,Scotland等词汇。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运用根据图片、上下文联系进行阅读的策略,读懂文本并完成相关的任务。 (3)能运用句型“Some children go to school...in...”就不同的人去学校的不同方式进行交流。 (4)了解英语朗读中的连读技巧并尝试运用。 教师通过在阅读前与学生讨论自己来学校的方式,阅读中了解四个地方学生的上学方式,阅读后运用语言表述更多学生去上学的方式并给予他们建议,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by sled,by ferry等词汇,尝试运用本课语言点对不同地区的学生不同的上学方式进行表达。从而带领学生在学习这个文本的时候,知道文本的语义、文本的内涵、文本背后的文化,实现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生活的关联。 二、基于板块目标,逐项推进落实 英语教学中的“读”,包括朗读和阅读。对于语篇文本而言,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时需要抓住“读”的三个层次read the lines;read between the lines;read beyond the lines,即带领学生知道语篇文本的语义、内涵、文化。 (一)读懂文本语义 读懂语义主要是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从内容看,案例中的文本有很多冷僻且发音很难的地名,如Munich,Germany,Alaska,Papa Westray,Scotland。还有一些表示交通方式的新单词,如by sled,by ferry,并且语句结构不统一,同样表述各个地方的上学方式,有的地名在前,有的地名在后。尽管体现了语言形式多样化,但是对于学生的认知来说,这样的编排会增加难度,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 1.在攻克难词中培养拼读能力 受个别难词、生僻词影响,学生可能难以很好地理解整个文本,所以扫清阅读障碍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本文中,学生可能不熟悉Munich,Germany,Alaska,Papa Westray,Scotland这几个地方,而且这些词的发音比较难。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跟读,而是逐步推进。 (1)音节划分,让学生明白单词的形。 教师通过一张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标注这些地方,给学生划分好音节,让学生自己先试读、拼读这些单词,让学生明白这些词的形。 (2)配上国家元首图片,让学生接触单词的音。 学生试读之后,教师配以各自国家元首的照片,照片出来的时候,单词的发音一起出来,正音。感觉像是各国元首在教大家读单词,语言更加地道。 (3)配上各地区地势的典型图片,让学生明白这些单词的义。 地区图片,真实地展现了各个地方的风景,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以及接下来所采取的交通方式之间的联系。 2.在语句朗读中培养语音素养 这个单元在语音方面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语音中的连读,教材在文本下面的配套练习中特地补充了几个语句,让学生感知连读。 教师先出示这些连读现象,并示范朗读。比如针对come and have a look,教师先读and,再读come and;先读a,再读have a look,让学生感知为何在这些地方需要连读,然后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朗读。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第一小段中有没有需要连读的地方,学生找到了school on,同样的方法,在第二小段学生找到了In Alaska,第四小段找到了But in之间的连读,并通过跟读、精确模仿,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音语调和连读,培养学生的语音素养。 3.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策略 要让学生理解整个文本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渗透阅读策略,这同时也是为学生以后的文本阅读打下基础。 (1)读图的策略。 在第二小段中,教师指着图片中的雪橇(sled)说go to school by sled,这样by sled的含义就一目了然了。教师再用同样的方法处理第三小段中的by ferry。 (2)在上下文查找同义词,推测词义的策略第二小段中有单词kids,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自主查找,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这个词在文中的同义词:children。 (3)提炼关键词的策略。 为了让学生记忆文本内容,更好地运用关键句型,强化语句结构。在学生了解文章梗概之后,教师让学生逐段提炼关键词。 第一小段教师示范提炼出:on foot,Munich,Germany 第二、三、四小段学生仿照教师的示范依次提炼出: Alaska,USA,by sled Jiangxi,by ferry Papa Westray,Scotland,by ferry,by plane 教师根据学生的输出,把输出的语言重新排列,依次板书,如下:基于板块差异的教学策略探索_英语论文
基于板块差异的教学策略探索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