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教育、研究、服务机构的知名人士:——对父母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名人士论文,服务机构论文,婴幼儿论文,父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健康身体+聪明头脑+优良品德
孙岩(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现在关于优秀儿童的标准有许多,如果仅限于能认多少字,能背多少首唐诗,我认为是不科学的。如果有以下三点,我觉得您的孩子就称得上是新世纪的好儿童了。
1、健康的身体:合理的饮食, 坚持运动的习惯和对各种天气情况较强的适应能力。
2、聪明的头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敏锐的观察力。
3、优良的品德:正确的是非观念、正义感和爱心。
走出教育和爱的误区
方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21世纪的孩子们应该是最幸福的一代,由于父母们爱子心切,望子成龙,往往会陷入教育和爱的误区。
学龄前教育应该是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父母们却为他们添加了无数的压力,让他们进行超龄的学习。这样会使孩子过早地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厌学情绪。
还有就是爱的误区,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由于爱,父母常事事都帮孩子做,为孩子包办代替,一旦孩子离开父母,生活就很难自理。
如果现在的父母不从这两个误区里走出来,我想,孩子在将来是很难接受社会和生活挑战的。
培养生活于国际社会的孩子
汪锦生(本真双语艺术幼儿园园长):现在,只掌握一种语言是不符合经济国际化趋势的。在国外,普通的人都能掌握3至4种语言。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现在许多成年人,包括我都在拼命补习英语,但是非常吃力,因为我们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学龄前期,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从容地掌握中英两种语言。
学习语言首先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幼儿园学习中英文双语的同时,在家中,父母也应配合好。
拥有良好语言训练的孩子,善于与人交谈,在成人之后,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能在国际化社会中更好地生活。
孩子应具备四种心理素质
程淮(中国2049计划——婴幼儿潜能开发跟踪指导计划项目主任):面对新世纪,应当树立什么样的育儿观念,这的确是我们应当想清楚的大问题。我一直强调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而且强调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与未来社会可预见性的素质要求一致起来。
首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因为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只有富于创造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时时有创造,事事有创造,人人能创造。”2至6岁是培养创造力的敏感期。创造力是智能的最高表现。
第二,强调健康人格的培养。有些人创造了物质财富,很富有,但并无幸福人生。健康人格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现在,我们所做的“身心潜能开发”,就是身体潜能开发、智能开发、人格潜能开发。应该说,造就神童,只是教育的一半。未来我们更需要热忱、积极、具有控制力、能驾驭自己的孩子。
第三,强调行动果敢的培养。想清楚了要立刻付诸行动。拿IT产业来说,3个月就是一次革命,节奏越来越快,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行动果敢。
最后,强调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培养。不仅仅要有思想,更要善于表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必须具备对多种语言的驾驭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岳阳(中华母婴网总经理):目前,年轻的父母都很繁忙,就拿我来说,平日工作10多个小时,经常晚上9点以后到家。 当我有一点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是溺爱了。何况现在的“4、2、1”环境,即4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2个大人(父母)面对一个孩子。 在这样一个成长环境,孩子很少体会到什么是与人分享。在今天,聪明的孩子实在很多,父母为此骄傲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他们身上暴露出的自私与脆弱。
我认为社会应做一些事情来纠偏。今年“六一”,我们搞了这样一个活动:父母与孩子一起把孩子用过的玩具、看过的图书捐到我们网站,我们经过消毒处理后,送到北京的孤儿院,送给那些需要的孩子。希望让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人分享,学会爱。让他们慢慢懂得,人活着不仅仅是索取还有给予;不仅仅是收获还有与人分享。只要心中充满爱,孩子面对生活就有了真实与坦诚,自信与乐观,坚强与忍耐。我们准备在网上常设这个栏目,可以让孩子随时进行网上捐助。
父母请持证上岗
贾军(北京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爬行对孩子很重要,但是什么时间开始训练孩子呢?父母却不知道。有的孩子10个月了都不会爬,有的孩子不爬直接走,父母却不知这样会对孩子今后的发育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再举个例子,很多父母说自己2岁的孩子不听话。其实, 他们不知道2岁是孩子自我性格形成的萌芽期,是认识自我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时,父母应向他们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好恶观念、自我价值观念,以免他们在矛盾的痛苦中找不到解决出路。
我要说的就是教育孩子,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必须合格,必须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才能做父母。我们曾说饲养家畜要经过培训,要持证上岗,何况我们培养人呢?
现在我正在做一个PAT计划, 就是父母作为启蒙老师的家庭辅导计划,这是美国的一个教育父母计划,从80年代开始推广,已经走入社区,非常成熟。我们把它借鉴过来,并经过了本土化。
我认为,教育是以人为本,希望我们的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人。让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再去期待孩子的未来。
“家园”统一不要2>5
张向军(钢铁研究总院幼儿园园长):培养孩子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护能力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们的教育原则是,培养孩子从自己的事情学着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再到别人的事情帮着做。这个过程注重培养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注意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以提高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在幼儿教育中经常出现这样“2>5”现象:即幼儿在家2天, 因为家长的过度呵护,凡事包办代替,对孩子的不利影响要大于教师在幼儿园5 天的辛勤教育和培养。这主要表现为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时上时下、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够、依赖性增加等,这些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一名合格的幼儿家长,应争取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尽可能保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