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教学与幼儿多种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减论文,多种论文,幼儿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是大班的主要运算教育内容,在学前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有助于幼儿多种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加减教学发展幼儿多种能力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操作探索能力的培养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的和理解的认知结构。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要比探索所得的结果更为重要。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建构概念和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因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儿操作感知学习加减法,比教师单一传授知识,幼儿更能理解、接受和掌握。例如,利用实物塑料雪花片、小石子、蚕豆,钮扣等,让幼儿分分合合,加加减减,从操作中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从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真正含义。又如用左手拿3个小石子,右手拿4个小石子,两手总共拿了7个小石子,引导幼儿根据操作材料列式3+4=7;再交换两手的小石子,要求幼儿例式4+3=7,让幼儿从操作中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还可提供数字大转盘或数字卡片,让幼儿转转玩玩、摆摆算算,从而复习数的加减法。总之,实物——图片——数字,由具体到抽象的操作活动,使幼儿所学的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既培养了幼儿主动操作探索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
在幼儿期,无意注意占有优势,幼儿主要以无意注意参与学习活动,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鲜明的教玩具,能使幼儿聚精会神,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如在学习加减应用题时,依据幼儿的注意的特点,教师提供色彩鲜艳的多媒体、幼灯片、图片等,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多少?谁多谁少?合起来是多少?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有趣的动画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色彩明快的教具能深深地吸引幼儿,使幼儿完全融入学习过程中。另外,教学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也很重要,如学习加法交换律时出示式题:3+2=5和2+3=5,指导幼儿观察式题中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不同,使幼儿从观察中领悟数学概念。幼儿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得到又一次训练和强化。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加减教学中,无论是交换规律的学习,还是应用题的学习,总伴随着用语言来表达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与结果,能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并获得相应的数学语言。①如学习8的加法时,幼儿边看情境图边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提问的内容此略):先来了5只袋鼠,又来了3只袋鼠,草原上一共来了8只袋鼠。我是用加法计算的。因为5和3合起来是8,所以5+3等于8。幼儿在回答中用语言表达了运算过程和结果,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表达力。②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加减式题中各数所表示的意思能有效培养幼儿语言的逻辑性。如式题:6-4=2,要求幼儿说出:其中6代表总数,4代表去掉了4个,2表示还剩2个。这样,幼儿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也领会了减去的实际意义。③看图口头编应用题也是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方式。编题练习,要求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和提供的数量,用语言交待一件事,最后提出一个问题。这种练习,要求语言体现完整的思路,且要求语言连贯、完整,因而对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突出的功效。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加减法教学中蕴涵着开发幼儿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机制。教师如能充分挖掘、积极引导和训练,定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
顺向思维是指从条件推向结论的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从结论推向条件的思维。二者方向相反,引导幼儿运用二者结合的方式思考问题,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大班10以内的加减法教育活动中,让幼儿计算类似这样的题组:
2+3=□ 5+2=□ 7-□=5 7-□=2
计算时,可采用接数,按数群数数,数的组成、分解,以加求减等计算方法。这样的计算活动可使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结合起来,不仅可让幼儿掌握数的结构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思维的可逆性品质。
另外,设置应用题的多样化提问也能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既有正向的问法:小红有4朵花,老师送她2朵花,小红一共有几朵花?也有逆向的问法:小刚和妈妈种了6棵树,其中有4棵是小刚种的,问她妈妈种了几棵树?这种不同的提问,让幼儿从多角度灵活变通地解题,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