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_求职论文

技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_求职论文

技工学校现状及其发展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工学校论文,透视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精神和《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给技工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现行的技工教育体制,包括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多数技工学校面临着办学难的局面,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技工教育的发展。

一、造成技工学校办学难的原因

(一)社会大气候影响。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都是为厂矿企业输送技术工人。当前,工业企业效益不好,出现大量下岗人员使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

(二)对技工学校认识不清,观念陈旧。笔者最近对市区和农村分别作了一项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在城市有90%以上的人知道什么是技工学校,而在农村只有50%的人知道。部分市民认为,读技工学校没有多大用处,与大、中专相比较,差一个档次;农民知道技工学校的,却不知技工学校究竟是干什么的,由于认识不清,观念陈旧,给技工学校招生造成一定困难。

(三)就业观、择业观、价值观模糊。在读技校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家长认为,读技校必须要保分配,不然就不读,一味强求“铁饭碗”。在城市部分家长怕孩子受苦,希望子女多参加一些学历教育,日后挤进“白领”阶层,干一些轻松的工作,技校根本没有纳入他们求学选择的视线。还有许多技校生对苦、脏、累、险等工种不感兴趣,使专业和工种与社会需求造成严重失调。

(四)经济影响。由于当前下岗工人的增多,使许多人家庭收入减少,一些人认为读技校又没有班上,不如到外面去打工。在农村也一样。

(五)社会办学的冲击。当前,有许多社会办学以挣钱为目的,不择手段地对学生进行欺骗。有许多学生受骗后,对技工学校的认识存在很大偏见。

(六)技工教育没有紧跟时代步伐。笔者最近对几个学校的教材进行了调查,也了解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发现目前技工学校的教材大都是劳动出版社1992版,有的竟是1988年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许多学校还停留在原来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上,这明显适应不了市场的需要。

二、技工学校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要彻底改变技校生“只有在国有单位工作才算就业的等、靠、要”的就业观念。教育技校生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找政府”与“找市场”的关系;二是“找国字号”与“找集体、个体”的关系;三是“找热门”与“找冷门”的关系;四是“就地择业”与“外出择业”的关系。技校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就业岗位。一个人究竟能不能就业,能到什么岗位就业,最终要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市场的需要。

(二)掌握信息是技工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技工学校要积极发挥优势,为技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开辟新渠道,切实掌握就业信息。一是在招生工作上,面向社会,坚持城镇与农村同时并举,可实行跨地区、跨行业招生,同时政府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招生环境。二是在专业设置上,要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预测,实行“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方针,并逐步向新兴产业方面延伸,以适应需要。三是建立技校毕业生信息网络。学校、企业、劳动部门要建立起技校生全面情况档案,可及时向需方提供用人资料,并进行宏观预测和微观定向;四是建立用工需求信息反馈网络。技校要与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密切联系,随时掌握用人情况,及时推荐毕业生;五是建立技校毕业生动态的管理网络。由各用人单位共同组成技校毕业生调查统计网络,形成准确的、动态的反映技校毕业生情况的统计信息制度。

(三)在教学上不落窠臼,走出误区,大胆创新。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劳动力市场迫切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人才。所以技校要与市场接轨。某些专业的大纲与规范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目前某些专业使用的教材,部分内容早已过时,有关部门有必要作一次深入调查,集思广益,组织编写新形势下的技工教育教材。

(四)充分配置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了更好地实行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自功能,技工学校不能像原来那样搞小而全,你有我有全都有。如果这样,必然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或者得不到合理的应用,效益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能搞“小而全”,要搞“小而精”。技工学校要变以往单一办学为联合办学,组建大型技工学校或技工学校集团,以增强市场适应能力,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五)加大宣传力度。尽管从去年起,“技工学校宣传周”在全国启动以来,收到了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三个“不够”,即力度不够,群众了解不够,认识不够。因此,进一步加强技工学校宣传活动刻不容缓。

(六)领导班子要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技校领导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决断的魄力,而且要有面向未来的战略素质和对市场的观测能力,还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

标签:;  ;  

技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_求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