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家长婚姻家庭观念带来的影响,很多孩子是离异、单亲或重组家庭子女。这些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得已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这样的“特殊孩子”,他们是每个老师最关注、倾注心血最多的学生,也是最令班主任、老师头疼的学生。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帮助和最有效的指导是让他们摆脱困境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特殊 心理 热爱 尊重 德育教育
一、培养“特殊孩子”自爱、自律、自信的品质
1.“对症下药”——培养健康心。教育特殊家庭子女,就要分析解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这是关键。首先从了解情况入手,根据不同变故,分析孩子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使他们具有健全的心态正确面对现实。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疏导,清除家庭阴影,培养健康心态。这在短期内是不能奏效的,必然有一定的过程。
2.尊重学生——保护自尊心。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多了训斥和打骂,或是失去了父爱(或母爱),多了孤独,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封闭自己,甚至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面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我们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对待学生的错误言行,要坚持正面教育,不用贬低行语言,更不能当众嘲讽、羞辱、打骂学生,教育管理学生须以保护学生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可以试着把他当成一个很坚强的学生来看,派些工作给他做,让学生逐渐产生一个错觉: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强者是不屑哭鼻子的,做弱者是很难为情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逐渐地,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怜虫;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强,也让他们不像过去那样百般依赖家长;性格、情感开始坚强了,挫折感会减弱,学习的毅力会开始加强,学习成绩就会比过去稳定。
二、积极营造和睦的班级氛围
1.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燃起他(她)学习的“热情”。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主力军,健全的班干部队伍,能使班风正、学风浓。由班干部出面结对子,手拉手地帮助特殊生,是转变特殊生的一种妙术。例:我班有个学生陆XX,人调皮,打人骂人家常便饭,外号叫“黑野马”。为了使我班同学齐头并进,班干部献计献策,在班中掀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热潮。班长第一个与陆XX同学结对子,平时给他辅导文化知识,班校活动-起参加同一个项目,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表扬成绩,指出缺点,制定目标。经过一年的帮、教、带,不仅是陆XX同学转变了学习观念,树立起了学习信心,并且其他特殊学生也进步较快。
2.有针对性地召开主题班会,激发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为了使特殊生学会自强我组织了一次次主题班会,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我要坚强》《我们有个大家庭》,在主题会中,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除了班会活动,还可通过开展手抄报、趣味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歌唱比赛、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师一对一、一对多帮扶等活动进行。
三、天堑变通途,加强家校互动教育
“特殊学生”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由于家庭变故,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往往在教育过程中,时常出现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鉴于此,我对这类孩子的品行进行长期观察,及时引导,端正不良行为习惯。充分利用网校资源密切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详细分析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讨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在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少孩子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的努力有时会让老师们“大吃一惊”,让同伴们“刮目相看”,更让他们自己“沾沾自喜”。家访,与家长进行了有效的沟通,真正地构成了家校合力,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不可不注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班级工作如果有牢固的心理基础,很容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开展心理诊断能客观、准确地鉴别问题学生的心理病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经过教师帮助“特殊学生”活动。从调查反馈的总体情况看,广大家长及社会人士对学校开展的帮困工作都持支持态度,对此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尤其是家长朋友们,他们希望学校能更加坚实地把这项工作推广下去、深入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蔚《体育教学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陈秀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创新路径选择[J].课程教育研究(下旬刊),2015,(7),219-220。
论文作者:孔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心理论文; 家长论文; 家庭论文; 班会论文; 班级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