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探究论文_康东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探究论文_康东健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极大程度了提高了小学教育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美术教学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孩子的美术作品,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学习美术孩子也能认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有助于个体品格与能力发展。本文主要探究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以期为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美术教学除了教授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健全个体的品格,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至关重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美术情境,培养学生美术兴趣

美术作品展现的作者对外界事物的直观印象与情感体验,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于事物的表达更为直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需要注重情境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促使个体在学习中主动进行观察,提升创作能力。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明与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控制光线让学生感受明与暗的不同。笔者通过拉上班级中的窗帘营造出一个较为暗的环境,并将准备好的射灯打开。然后再拿出一个玻璃杯,玻璃杯中放置一些冰块和冰水,之后将射灯对准杯子,照射玻璃杯中的冰块,让学生观看并解释。明与暗所呈现的事物的美是不同的,光是静物美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明与暗的对比能够产生鲜明的对比,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和学生解释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转变射灯照射的方向以及光线的强弱,让学生观察明与暗的变化,加深认知。或者,教师在黑暗的教室中拉开一扇窗帘,让阳光照射到静物的表面,同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静物所带来的美感。这种运用光源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静物不同的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如何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是美术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结合学生作品可以发现,大部分人的作品缺乏创新性,作品千篇一律。对此,教师应加强培养个体的观察能力,形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探索新事物充满热情,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

例如在六年上册《风景写生》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了郊游活动,走出课堂进行美术教学。真实的风景比多媒体展示图片更具吸引力,孩子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师:“同学们,外面的风景这么美丽,如果我们通过绘画记录下来是不是更有意义?”生:“是。”师:“那我们今天讲一讲风景写生的方法,大家一定要认真听,不然就无法完成后面的任务。”学生听到有任务,听讲更加认真,笔者以能够直接观察到风景为例讲解了取景与构图和风景速写分类的等知识。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创作,大家根据自己兴趣以及内心感受选择自己想要绘画的景色。挑选过程中,笔者提示学生一定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细节,细致观察后在创作,并且不要见什么画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本次外出实践绘画教学中学生创作非常有个性,作品不再是以往千篇一律的蓝天草地或者小河绿树,而是具有真实性,有的人画了枝繁叶茂的大杨树,还有树上的鸟窝,能够感觉学生观察非常细致;有的人画了早地上正在搬家的蚂蚁,还写一句蚂蚁的内心独白,非常有想象力。由此可见,实践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创作力,能够更好地发挥美术的教育作用。

三、完善评级方式,全面促进个体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不论是绘画还是手工艺创作,教师通常都是通过评语或者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和启发作用非常小,尤其是小学生艺术基础薄弱,通过单一的评价不能清楚领会到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教师必须完善评价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例如绘画完成之后,在课堂上请学生对自身作品进行讲解和评价,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从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全年的指导,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思,同时进行肯定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勇于创新。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还可以树立创作自信,提高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美术作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决定好与不好,儿童时期的作品富有童趣、天马行空,每一幅作品都是好的。互评实际上是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为个体创作提供更多灵感。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作品展示进行评价,每次上交的作品通过班级投票选五名最欢迎作品,而后展示在班级的作品展览角,这样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并且能够激发内心的创作欲望,促使其更加注重美术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由此可见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对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的评级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个体正确评价自身与他人作品,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技能与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孩子内心的成长,通过美术培养孩子的品质品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娟娟. 基于"核心素养",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J]. 新课程(小学), 2017(9).

[2]陆伯瑶.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8(4):170-170.

论文作者:康东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探究论文_康东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