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合作行为的教学和引导,发展幼儿交往中的合作意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抓住关键时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合作水平提升实践教育,加强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便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发展社会。
关键词:幼儿 户外游戏 合作水平
一、问题的缘起
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指标,合作行为的形成,对促进幼儿的社会化有着重要意义,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现实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自主游戏和小组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合作等形式,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幼儿时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此时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提升合作水平的最佳时期。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户外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非常轻松的游戏,可能因为是户外的原因,幼儿对“户外游戏”有着一种特殊的向往与激情,每次活动幼儿总是特别兴奋。因此,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选择在户外游戏中帮助幼儿提升合作水平。
二、概念界定
陈琴等人认为“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户外游戏”,包括户外器械类游戏和户外结构游戏(如:玩沙游戏、建构游戏)。
三、中班幼儿合作水平现状分析
刚升入中班的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观点选择能力水平不高、言语水平有限、社会技能薄弱,在户外器械游戏中,少数幼儿在游戏中有想与同伴交往的强烈愿望,但缺乏初步的交往技巧和基本的合作技能。会主动发起合作意愿,但同伴多表现为“不加理睬或合作时间非常短暂”。还有部分幼儿不愿或不敢主动交往,选择独自游戏,缺少起码的合作意愿和合作精神。在户外结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发生较多,但持续时间短,合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易终断,不能很好地完成合作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水平指导策略
1.在情景游戏中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要激发幼儿参与合作游戏的兴趣,既要从内容入手,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合作游戏内容,又要注意教学手段、方法的趣味性。在中班幼儿户外合作游戏开展的研究中,我们采用生动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
2.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促使幼儿合作的持续性。组织合作游戏之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促使幼儿合作的持续性。
3.学习社会技能,帮助提高幼儿合作能力。教师应适时教给幼儿一些语言技巧,比如说文明语“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需要别人帮助时,委婉地说“你可以帮助我吗……”等。这样,同伴接纳程度低的幼儿掌握了必备的社会技能,从而改善与同伴合作的关系。
4.运用游戏规则规范幼儿合作行为。规则不仅是幼儿的活动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的一种暗示。合适、明确的游戏规则,能成为幼儿自觉遵守、友好交往的工具。以往,都是老师制定游戏规则,幼儿只是机械地接受和执行。在游戏中出现障碍时,会听到幼儿说:“老师说的!”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规范合作行为,我们让幼儿自行制订游戏规则,让幼儿分组协商、讨论出游戏的规则,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游戏规则、规范自身合作行为。
5.教师适时评价,启发幼儿合作行为发生。游戏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地评价,对能较好完成合作的幼儿表示肯定。如:向他们翘起大拇指、投去赞许的目光、说一声“你们组表现的真棒”这些动作、表情、语言,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进而强化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并自觉、自愿、自发地做出更多的合作行为。活动后,教师对活动中幼儿表现客观、准确地分析评价,更能使幼儿清晰地认识合作的意义,体会合作带来的成就感。
6.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水平提升。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幼儿游戏、生活、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幼儿合作水平的提升需要家园合作,共筑辉煌。幼儿园承担主要的教育职责,需要依靠家长理解和支持,共同确立培养目标,重视生活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水平。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合作对幼儿的意义,使家长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合作,帮助幼儿提高合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李华 《合作学习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上海教育科研。
[3]吕荣丽 《培养幼儿合作技能的体会》[J].幼儿教育。
[4]陈琴 庞丽娟 《论儿童合作的发展与影响因素教育理论与实践》。
论文作者:刘妮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幼儿论文; 游戏论文; 水平论文; 户外论文; 幼儿园论文; 同伴论文; 中班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