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患者心功能改善及提高预后中的应用论文_范丹丹

北京安贞医院急诊抢救中心三十三病房2区 100029

摘要:研究目的:对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患者心功能改善及提高预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等相关症状恢复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左室功能(LVEF}、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O8)。结论:对心内科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患者预后,在临床上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心内科患者;心功能改善;提高预后

心内科是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科室,患者普遍存在发病急、病情严重等情况,良好的护理模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预后。协同护理模式以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为基本,以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积极性为宗旨,有效地将护理新理念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是强调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的一种新式护理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运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习惯和提高预后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性临床资料选择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4-69岁,平均(53. 47士3. 15)岁;对照组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5-70岁,平均(53. 24士2. 96)岁。两组均经临床和试验室、仪器检查,符合纽约心脏协会修订标准,慢性心力衰竭86例,病毒性心脏病58例,且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35例,心动过速和过缓18例,其他心脏疾病9例,心功能II级49例、III级76例、IV级43例,意识清晰,无其他严重感染和并发性疾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主要护理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协同护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

2.1 护患间协同护理

建立责任制自我护理工作制度,做到护士、患者、家属有效协调,护理模式从传统的以任务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有计划的护理模式,加强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交流,突出护理人员的临床教育、工作协调和适时督导地位。护理人员需树立并保持良好个人形象,时刻注意自身言行举止,注意与患者言语沟通方式、面部表情和态度,并给予患者自然贴心的问候和关心,使患者感受到尊重和温暖。护理工作人员将心内科疾病注意事项向患者做一定讲解,针对群体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统一介绍和处理。同时,掌握个人情况,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宣传和护理指导。

2.2医患间协同护理

患者对医生依从性更高,内心容易产生较强信赖感,一般超过对护士的信赖程度。因此,定期查房时,医生协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教育宣传等护理工作,将心内科疾病发病特点以及预后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解答患者心中难题和疑惑,提升患者认知度和依从性。医护人员每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确保协同护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家属与患者间协同护理

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教育以及卧床期间或者大小便方式指导的同时,告知家属协助方式。并告知家属给予患者关怀和鼓励,提升患者信心,通过交流给予患者积极心理暗示,陪同患者共同战胜疾病。鼓励患者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可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不断完善自我护理能力,改变不良习惯,相互间起到协同作用。

3.结果比较

3.1 两组ADL及ESCA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ADL及ESC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参看表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患者相关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LVEF 为47.31%,对照组LVEF 为42.71%;观察组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参看表2)

4.讨论

协同护理模式建立的最初理念是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能力,通过协同作用,调动患者积极主动性,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该理念通过进一步扩展护理维度,使护理内容和方向更为具体化。本研究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尤其是危重室内心功能明显受影响患者护理工作中,观察其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以及疾病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增加,症状恢复时间有所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明显显优(p<0.05)。此结果具体证实了协同护理模式在心脏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患者中运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相应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魏石峰,黄天文.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12,8(11):202-204.

[2]杨志红,刘婷婷. 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成像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J].影像技术,2012,10(8):164-168.

[3]胡莉萍,张绍伟. 多排螺旋CT在冠状静脉系统成像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11(7):198-201.

[4]陈朝霞,曾建军.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护理杂志.2013,10(9):178-180.

[5]李清华,徐海英. 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12(12):240-241.

[6]姜淑霞,程建云. 协同护理模式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10(6):245-248.

作者简介:范丹丹,女,1988年生,本科学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抢救中心三十三病房2区护师。

论文作者:范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6

标签:;  ;  ;  ;  ;  ;  ;  ;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患者心功能改善及提高预后中的应用论文_范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