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新认识_市场经济论文

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新认识_市场经济论文

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命运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1989年到1991年,有10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丢失了政权,社会主义阵地大量减少,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因此,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两者的四种关系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150 年前提出的。1848年《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注:《共产党宣言》, 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6页。)回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进程,尤其是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邓小平多次提出:我们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不是十分清楚。也就是说,还是一知半解,还有似是而非的地方。过去,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地归结为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学说,把社会主义看成单纯通过阶级斗争来消灭阶级。对此,邓小平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比照邓小平同志这两段话,我们不难发现,过去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严重失误在于: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忽视了发展生产力,忽视了发展生产力与阶级斗争以及消灭阶级的关系。由此,从总结历史经验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重新考虑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可以用22个字把马克思主义定义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首创的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用社会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只有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使社会生产力达到高度发展,以至可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可以消灭苦、差、脏、险的体力劳动,这样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才能最终得到解放。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问题不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问题,从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哲学观点或经济学说,而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当然,资本主义还可视为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但这里是把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的。

社会主义是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这恰好与另一个21个字的资本主义的定义相对立。在资本主义定义中,贯穿着私人资本和资本家阶级的统治;在社会主义定义中,贯穿着社会化劳动和劳动人民掌权。实际上,这两个定义把两种形态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最基本情况都涵盖在内了。

那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长期以来,我们受“左”的思想影响,只强调这两种社会形态的对立关系,这是不全面的。我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应有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我们应该认清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即实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化或现代化,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文明成果。资本主义近代化或现代化的优秀文明成果,主要是实现了“十化”,即:工业化、机械化、商品化、市场化、城市化、民主化、法治化、世俗化、知识化和大众化。可以说,生产社会化、劳动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它第一次把个人的手工生产劳动变成集体的劳动、机械化的劳动、社会化的劳动,使得整个社区、整个县、整个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国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现在这种社会化已由民族化、国际化达到了全球化的高度。社会主义只有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优秀的文明成果,才能使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扬弃”。

其次,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社会主义在充分继承资本主义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要克服资本主义的诸多弊病。不可否认,资本主义现代化曾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也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新灾难。这种新灾难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正是在私人资本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社会化劳动的成果被少数资本家剥削去并占有了,可见资本主义创造的社会化劳动造成劳动成果及劳动本身的异化。由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派生出三种阶级矛盾:第一种矛盾就是劳资之间的矛盾,即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产生说明资本主义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其目的并不是达到共同富裕;第二种矛盾就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要建立世界殖民体系,剥削第三世界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第三种矛盾就是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统治世界,必然要互相进行争夺霸权的斗争,进而发动世界大战。

再次,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取代物。马克思正是基于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和三种阶级矛盾,提出只有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才能克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这一最深刻的“二律背反”现象。

最后,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创新物。社会主义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历史赋予社会主义不仅要继承、取代资本主义,实现社会制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现代化水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显现出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走向共产主义总趋势中的强大生命力。

二、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特殊规律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在18、19世纪实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主要根据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应率先在英、法、德、美建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这样响亮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首先是要求英、法、德、美等国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进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并以此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突破口,带动东欧、亚非拉广大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实现世界大同。可是直到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也未爆发过无产阶级革命,也没有一个带头实现社会主义。相反,社会主义却由资本主义发展较晚、较落后的俄国带头了。从形式上看,这确是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但从实质上看,应该说这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整个20世纪中,由俄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的这一系列国家,都是世界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派生出的三种阶级矛盾,到20世纪上半叶曾两度激化为世界大战,造成资本主义列强互相削弱,这就给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机会,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以俄国为例,社会主义之所以首先在俄国实现,是因为当时俄国的阶级矛盾特别尖锐,除了俄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资产阶级的矛盾导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外,内部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沙皇大俄罗斯主义的统治和各被压迫民族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等,使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与此同时,工人政党的领导比较强。这样,以列宁为首的党于1917年领导了十月革命,开辟了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望由俄国革命引起西欧英、法、德等国革命,然后再引起美国革命。可是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这些国家未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而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维持下来,俄国只能坚持一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就面临艰巨的历史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苏联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影响下,社会主义由苏联1 国发展到13国,即:苏联加上东欧八国,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国,一度出现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又有古巴、70年代又有柬埔寨、老挝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样在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到16个。

然而,这16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发达国家,近十几年来却先后垮了11个,特别是1989年到1991年间就跨了10个,连老大哥苏联都垮了,现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这是不是说明社会主义不能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呢?当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11个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没有认清和掌握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没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没有采取正确的政策与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必要的合作与斗争。这里,特殊规律就是依据特殊的具体国情得出的。简单地说:一是不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少;二是不发达国家封建主义有害、有毒的遗产多。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只有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吸收资本主义优秀的成果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因此,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主要之点在于:第一,不发达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应该尽量利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成果,不要急于消灭资本主义,毕竟资本主义是比封建主义进步的一种生产方式。第二,不发达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应该着力铲除封建主义遗留下来的祸害和毒素。第三,不发达国家不能急于建立一大二公三高四纯的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应该充分考虑到原来基础不发达,不要急于搞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第四,不发达国家更不能急于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比社会主义更高的一个发展阶段。一句话,不发达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党应该正确处理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四个主义的关系,这四个主义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四个逐级上升的阶段。资本主义作为独立发展的一个阶段可以超越,但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却不可抛弃。

然而,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这些不发达国家在夺取政权以后,都把消灭封建主义看成很简单、很快就完成的任务,实际上并非如此。尽管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可是封建社会留下大量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不可能很快就消灭,至少得用几十年时间发展商品市场经济,才能逐步取而代之。此外,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平均主义思想也不是很快就能消灭的。更重要的是,封建专制和过度中央集权的思想、家长制、等级制等更不会很快就消失。这种历史局限造成不发达国家从苏联起,没有能够结合不发达国家的特点来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而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没有从不发达国家特点出发,着力铲除封建主义,反而客观上造成封建主义广泛渗透到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中来。所以20世纪的社会主义只能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结果的社会主义,更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原来设想的社会主义,它带有浓厚的教条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尽管1953年斯大林过世后,苏东国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教条主义、封建主义的弊病没能改掉,导致改革不彻底,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最后在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诱使下发生了剧变。从长远来看,苏东剧变固然有外部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战略起作用,领导人固然要负很大责任,但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教条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弊病长期改不掉,因而把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葬送了。

就教条主义而言,最集中表现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急于搞计划经济,反对搞市场经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存在着盲目性、投机性、自发性,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因而提出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大发展之后,将来的社会主义应该实现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以克服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弊病。可是不发达国家是什么情况呢?拿苏联来说,尽管十月革命前1913年时工业发展占国民经济的42.1%,但是农业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列宁说,甚至还存在着封建性的宗法经济。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急于消灭资本主义,消灭商品货币。到1921年列宁认识到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不对的,于是提出新经济政策,主张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也允许发展一部分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通过两种商品市场经济的斗争来解决谁战胜谁问题。可是很遗憾,1929年斯大林在列宁逝世5年后就提前结束了新经济政策, 急于在俄国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相当大的比重、商品市场经济还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产品计划经济,把计划经济绝对化,只搞单一的指令性计划,不搞指导性计划。东欧国家也受苏联影响,长期死抱着计划经济体制不放,才造成社会主义经济缺乏活力。然而,如果硬说苏联几十年搞计划经济始终搞得一团糟,那也不符合事实。苏联在二、三十年代确实因为搞计划经济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电气化、机械化。早在1921年列宁便提出两个著名的论断:1.“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2.蒸汽时代是资产阶级时代,电气时代是社会主义时代。正是由于计划经济集中了优势的人力、物力、财力,苏联才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内很快实现电气化了。事实说明,计划经济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世界正处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可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带头掀起了以电子化、信息化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20世纪出现了科技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趋势。这场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充分暴露出苏联式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伴随着苏联科技水平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也愈加难以显现出活力,造成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这怎么能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西方凭什么能够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呢?单凭《美国之音》天天广播就能把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过去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正是以当代新科技革命取得的成果为物质基础,使缺少坚实物质基础的传统计划经济难于在这场世纪交锋中取胜,因此教条主义必然使社会主义陷入困境。教条主义的影响远不仅如此,苏联直到1989年还在批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是1989年底,东欧六国最终不堪教条主义给改革带来的重负,纷纷倒向搞私有化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巨变却使苏共对市场经济的看法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社会主义要发展“计划——市场经济”,变为要发展可调节的市场经济,进而又变为要发展市场经济,要在大约500天内实现从计划经济急剧转轨到市场经济。 苏联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用一年半的时间能转轨过去吗?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很有创造性。20年改革开放赋予我国经济空前的活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了苏联、东欧和我国的经验教训,突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这是邓小平同志很大的一个功劳。

除了教条主义,封建主义对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影响也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教条主义的影响还大,可以说存在许多误区。首先,不发达国家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基础上搞农业集体化和合作化,如苏联建立了集体农庄,中国建立了人民公社。试想,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套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怎么能发挥出公有制的优越性呢?如果在自然经济基础就能搞社会主义,那么社会主义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那个时候就可以实现。这只能说明以往很多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很低。其次,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但我们却把按劳分配看成就是平均主义。此外,我们更不容易察觉的就是封建主义对我们政治体制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是由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在苏联,开创了苏维埃制度,这本来是很好的政治体制。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也都是很好的政治体制。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分析就会发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又深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影响。从斯大林带头起,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形成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领导体制,领导职务终身制,党的领导体制变为个人集权制、指定接班人制。其中个人集权制、领导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实际上就是君主专制形态的政治体制,根本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原则。虽然苏联改革了几十年,但这种体制仍然没有改掉。受其影响,直到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时,各国的领导人大都是70几岁的老人。因此,苏东剧变从体制上看,是由于党的权力过度集中,党内权力过度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过度集中于一个或几个领导人,使社会主义民主和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客观上为西方和平演变提供了除科技领先以外更加现实的武器。从根本上说,面对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三个武器:经济上的市场经济、政治上的多党制、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我们必须自觉地从计划经济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否则前苏联、东欧便是前车之鉴。

三、资本主义生命力的奥秘何在?

回顾历史,为什么马克思早就提出英、法、德、美等最早走上资本主义的国家会最先实现社会主义的设想没能实现?我觉得应该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问题重新进行研究。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有很大的失误,即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估计不足,对资产阶级的统治力估计不足,对无产阶级的战斗力估计过高,对社会主义竞争力估计过高。马克思、恩格斯预见19世纪资本主义就要灭亡,资产阶级的丧钟已经敲响;列宁尽管预计资本主义还可能有技术革新,但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提出帝国主义是寄生、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最后阶段,在二、三十年内世界资本主义都要灭亡;斯大林在1952年最后一部著作中也认为资本主义很快就要灭亡,认为列宁讲的小原理也过时了,战后资本主义不可能进行什么技术革新。然而,战后资本主义掀起的新科技革命及其50—70年代的黄金发展时期,令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始料不及。我认为资本主义能够一再渡过危机、显示出其生命力,维持住自身的统治,并不单纯是靠它的私有制,私有制恰恰是它的顽症所在,其奥秘是在不突破资本主义私有制内核的前提下资产阶级善于不断改革,最大限度寻求更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与思想解放相联系。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17世纪的启蒙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权的统治,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个性解放,从此思想自由、探求真理蔚然成风。否则,就不可能有随后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更不可能有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可以说,资本主义开创了思想解放的先河,但又不是解放一次就戛然停顿。例如在斯密之后有凯恩斯,随后又有新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自由主义之后有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之后有新保守主义等等。思想不僵化、不墨守成规,不断为维护和发展资本主义出谋划策,这是它的生命力源泉所在。

第二,资本主义与商品市场经济相联系。从人类社会历史形态的发展来看,奴隶制和封建制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联系的,而资本主义是与商品市场经济相联系的,这一历史进步性把世界历史推进了现代化的入口,尽管资本主义绝不会是人类历史的终极形态,但其背后深刻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使资本主义在优胜劣汰中仍将具有着一定的生命力。

第三,资本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联系。近现代的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科技革命,都是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竞争的产物,这是客观事实。资本主义与科技革命相联系,所以它不会很快灭亡。社会主义只有在科技上赶超资本主义,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生产力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

第四,资本主义与自由、民主、法治相联系。自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以来,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法治的统治形式不断完备,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不容易激化。但是,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终将决定它难以避免历史的“二律背反”命运。

第五,资产阶级的统治还与无产阶级的存在、发展相联系。在无产阶级不断开展阶级斗争、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同时,资产阶级也不断总结统治的经验。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手,除了镇压这一手外,资产阶级统治更多地采取政治妥协、经济收买、文化消融、思想腐蚀、组织渗透等等。这样,二百多年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没有发生过一次全面彻底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尽管法国有1848年巴黎工人起义和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但在20 世纪一次象样的无产阶级起义也没有爆发过; 德国1848年和1918年爆发过两次民主革命,但也没有爆发过社会主义革命;英美更是如此。历史证明,资产阶级总结了一套对付无产阶级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还不善于如何去对付资产阶级。

第六,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相联系。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此,资本主义总结出许多经验来为自身服务,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救活了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如30年代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经济危机,其实质就是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来指导市场经济,进而推动了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破坏性大大减低,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阶段。此外,资本主义还引进了福利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使资本主义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延长了生命力。

展望未来,尽管当代资本主义由于这六个联系缓解了它表面上存在的各种矛盾,但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内在的基本矛盾。同时,世界社会主义在新科技革命的态势下更不会简单地重复、固守旧有的模式,新科技浪潮只会进一步加强世界现实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未来的社会主义将要继承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其科技昌盛、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思想文化自由的程度将要比资本主义高得多。

鉴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克服教条主义和封建主义弊端,用现代科技和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武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绝不是搞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发展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当今世界正处在“一球两制”的时代,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和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都站在21世纪的入口。我相信,21世纪必将是社会主义中国大显身手的世纪,我们凭什么能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就是凭加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用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推进世界社会主义,未来世界资本主义必将按照各国特点发展到世界社会主义。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新认识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