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四步快速阅读训练法”的构建_速读论文

“初中生四步快速阅读训练法”的构建_速读论文

“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模式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四级论文,台阶论文,速读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模式(简称“四台阶”模式)的研究设计,始于1986年春,途经试用修改、立项实验,直至结题验收。8年的研究与实验,不仅使本模式得以验证、定型,而且,还使本模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广泛的推广前景。

本模式兼具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与实效性。我们对它的描述是循着“四级台阶”的训练轨迹,将速读训练纳入中语教学轨道,与“自读课文”的教学同步进行。另外,“同轨同步,相辅相成”,是本模式的鲜明特色;“易操作,显效快,兴味浓”,是本模式的最大特点;“快速阅读十大语文观=如虎添翼”,是本模式的理想境界。

本文仅就模式的构建以及构建此模式的依据与效应简介于下,以此就教于同行。

一、模式的依据

(一)现实依据:快,既是时代的特征,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时代向教育的挑战。

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1978年在《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著文批评说:“十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15年过去了,状况又如何呢?“我们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地可以说是变动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变动。”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教授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断言。教学效率如此低,学生素质如此差,怎能适应当今时代乃至21世纪的需要呢!“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读完应读的村料,现在已成为当代各级管理工作者、科学工作者、生产工作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生产手段。”(杨春华、王靖元译《快速阅读法》前言)。本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试用、实验,最终定型的。

(二)政策依据:宏观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为此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

微观上,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相适应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第一次将快速阅读纳入中语教学,要求学生“用一定的速度(每分钟500字左右)阅读浅易的文章,把握大意”,并对速读训练的内容、步骤、方法等作了具体设计与安排。

(三)理论依据:首先本模式两大坚实的理论依据应是生理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

阅读,首先是一种生理现象,人们的有关生理机能为速读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就视觉而言,文字符号以光波的形式被摄入眼中,在视网膜上成像。据推算,人眼的视场角可达35°,并且从无限远至25厘米内,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调节,以分辩出12─13行文字。而且,人眼的视场角是一个立体角,能同时分辩纵向、横向文字。这样纵横交织,“一目十行,双目识页”就成了完全可能。本模式就是要通过相应的训练,扩大学生的视读野,以适应快速阅读的需要。再就大脑机能而言,人的大脑皮层至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细胞之间有很复杂的突触联系,其储存功能至少能容纳10[7]亿个信息单位,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藏书的总信息量。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还表明:人的左右半脑分工各异。右脑具有极大的图式认识功能,其记忆容量是左脑的100万倍。这些,正是开展快速阅读训练极其重要的生理基础。

阅读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速读的重要前提。用心理学原理研究阅读行为可知:阅读的过程是读者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快速阅读,则更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除了要求人们以更快的速度感知、记忆、想象、理解外,更要求阅读时能高度集中注意,专注于阅读,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能出现高效率的阅读。本模式第一级台阶正是遵循这些心理学原理的培养学生速读的良好心态。

其次,阅读的对象是语言文字。汉字能速读吗?汉语言文字学作了肯定的回答:汉文不仅适于速读,而且优于拼音文字。因为:第一,汉字信息密度大,阅读省时。联合国五种文字的同一文件,永远是汉文本最薄。第二,汉字个性突出,感知快;汉字形体各异,示差性强,分辨率高。第三,汉字稳定易识、易记,适宜速读。第四,汉字是表意文字,利于理解。另外,文章学、阅读学、写作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学科都从不同侧面为速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比如,快速阅读作为阅读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与阅读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尤其是现代阅读学,它追求的主要目标,就是快速高效的阅读。

(四)经验依据:速读,作为一种现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国古代,《北齐书》曾记载王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看杂志,往往是“几页几页地翻”。经科学地速读训练,其读速更大得惊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最快可达每分钟读20万字。我国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老师,台北师专附小谭达士校长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效率也是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模式实验表明:学生阅读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分。大量经验表明,速读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样:通过训练,才能提高;通过有效的训练,就能迅速地提高。

二、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的着眼点──信息社会。

我们构建“四台阶”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中语教学效率与学生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时代飞速发展,快速阅读应运而生。快速阅读集生理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现代阅读学等相关学科原理于一体,实质是一门高效阅读学。它不仅要求读速快,而且要求理解深、记忆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迅速扩大其知识面。为此,《阅读学丛书》主编曾祥芹教授还称:“速读是语文教育的高科技”。

与此同时,要提高中语教学效率与学生素质,还得切切实实地开展“大语文教育”,将学生带到丰富多采的大语文天地中去学语文,用语文。这不仅与现代教育观合柏,也与语文学科的根本性质“工具性”相一致,更有利于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且,速读在大语文观统率下进行,才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两者比翼双飞、相辅相成,必能收到最佳效果。这就是我们积极推行下述公式的基本缘由:“快速阅读+大语文观=如虎添翼”。

(二)模式的主体──“四级台阶”

第一级台阶:速读的心理素质训练。这种“心理素质”,至少包括两点:(1)、现代阅读观的树立;(2)、良好速读心态的养成。“赏析文章、借鉴写法”,是过去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我们读书的千古祖训;“咬文嚼字、慢咀细嚼”,是我国语文的传统教法。时代在奔驰前进,我们读书的观念也必须迅速改变。正如章熊同志所说:“现代社会,节奏加快,观念也更新。阅读的观念,应该跳出‘文章赏析’的藩篱,注重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而且还要注重效率。”(章熊《志公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两个观点》)。阅读观念的更新,十分有利于良好速读心态的养成。这种良好的“速读心态”,指的是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有了这种“心态”,凡速读就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因而读得快、理解深、记忆牢。这种良好的“心态”,还指:凡读书,就能根据读物内容与阅读目的选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当粗则粗,当细则细,一遍下来,基本解决问题。良好速读心态的养成,是我们速读训练“四级台阶”的基础工程,不仅要首先抓,而且要贯穿“四级台阶”的始终。主要办法,除了用现代阅读观武装其头脑,让其树立强烈的时效观念外,就是“计时速读”训练。因为计时、限时,读者紧迫感必然陡增;因为“计时速读”追求的目标是:读速与理解率的同步上升,所以其阅读效率必能迅速提高。

第二级台阶:速读的生理机能训练。这里指的“生理机能”训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注意力的集中、转移与分配的训练;(2)、右脑图式认识功能与记忆功能的开掘;(3)、视觉机能的训练。这三项训练,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的课外进行。第一学期,着重训练注意力的集中、转移与分配,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所需要的高度专注的心理与快速判断、快速检索、快速记忆的能力。为此,我们利用“舒尔特表”作教具,组织学生在课外作“定向搜索”与“强记数字”的练习。每天二、三次,每次几分钟,教师每周花几分钟作一、二次检查督促即可,更多的是组织学生自练互测。至于右脑功能的开掘与视觉机能的训练,则主要放在第二学期进行。据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平时的阅读,更多偏重左脑,而在快速阅读中,右脑的图式认识功能与记忆功能则可发挥奇特的功效。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利于开掘和锻炼右脑上述两大功能的训练办法,以充分发挥其巨大潜力,提高速读水平。人们的视觉机能,尤其是广阔的视读野、较高的眼脑直映水平,更是快速阅读须臾不能离开的生理基础。为此,我们借助日本芦田献之先生设计的八幅“视觉机能”训练图,以训练提高学生的视觉机能。

第三级台阶:速读的基本功训练。这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速读的各种技能技巧。主要速读技巧,《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列举了六种:(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直到练好“眼脑直映的基本功。(2)、扩大视读野,提高整体认读的能力。(3)、减少回视、准确扫视,提高读速。(4)、掌握理解技巧,尤其是文体阅读技巧,保证读速和理解率同步上升。(5)、学会跳读、预读、猎读与直读,并每天用于课外广泛扫描,涉取大量的知识与信息。(6)、运用定势理论,形成阅读的固定程序,加快阅读速度。上述技巧的训练,重在初中,贵在过手,务求扎实,这是我们组织速读基本功训练的基本观点。我们的速读设计,也正基于这样的观点,紧扣其知识点,将每个训练项目落实在每个自读课文与每个课外阅读活动中,使之“始于课内,完成于课外;课内发酵,课外酿成。”其具体安排为:以自读课文为单位,重迭交叉,螺旋推进,循序向前。而且,能量化者,尽可能量化,不让其轻易过关。否则,基本功不扎实,第四级台阶的顶峰必难攀登。

第四级台阶:速读的综合能力训练。训练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条孔”教具,开展“面式阅读”训练;训练的直接目标,是培养“一目十行、双目识页”的速读综合能力。点式阅读,以字、词为认知单位;线式阅读,以句或句群为认知单位;面式阅读,以数行或整个页幅为认知单位,前两者的视线运行方向由左而右,独有面式阅读是由上而下沿着书页的中线作垂直运动。可见,这是难度最大、速度最快的一种高效阅读方式。实验证明,只要前三级台阶步步稳妥,这种“一目十行、双目识页”的速读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太难。

(三)“模式”的两翼──同轨同步。

“与中学语文教学同轨,与自读课文教学同步”,是我们速读训练“模式”得以腾飞的“两翼”。速读训练应该纳入中语教学是一码事;能否纳入中语教学,又是一码事。

纳入中语教学,却另排训练时间,另搞训练材料,对“包袱”已够沉重的师生来说,实在难于承受,反倒成了新的“包袱”,不易持久。不纳入中语教学,或课外搞搞讲座,或课内讲点常识、搞点示范,或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都无济于事,难于解决根本问题。我们的“四台阶”模式将速读训练正式纳入中语教学轨道,使速读训练成为中语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把速读能力作为当今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来培养。不仅如此,我们还把《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作为我们开展速读训练的主要材料,且在自读课文教学的开始三至十分钟进行。这样,既不加重师生负担(全按速读教材设计进行),又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真叫“同轨同步,相辅相成”。

至于与速读相关的问题,我们设计的指导思想也十分明确:第一,精读、自读与速读。速读教材的《前言》中曾写道:“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自学能力,老师一方面精讲讲课课文,为大家‘举一’;另一方面又指导大家自学‘自读课文’,引导大家‘反三’。与此同时,我们再次利用初中一、二年级的‘自读课文’用它作为‘速读训练’的材料,帮助大家提高速读的本领。”这就较好地摆正了速读与精读、自读的位置,辩证地解决好了三者的关系。第二,速读训练与升学考试。我们的速读训练,只在衩中一、二年级的语文课训练四学期,不仅不影响三年级的复习与升学考试,反而为初三的各科学习增强了后劲。因为速读训练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掘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他们热情高了,基础实了,素质好了,所以,各实验班的合格率、优生率、升学率,自然名列同级前茅。

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配套教材,第一次把“速读”正式纳入了中语教学轨道,这正是对我们“力争把速读训练正式纳入中语教学轨道”目标的直接肯定,也间接地给予了我们的上述追求以“法定”地位。

(四)“模式”的广阔天地──大语文教育。

当前,语文教育已迈入整体改革阶段。怎样进行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呢?张孝纯先生生前曾撰文说:“根据我四十余年来的教学体会,特别是近十年来进行改革实验的经验,我以为最好是走‘大语文教育’之路。”在我们的课题实验中,为了实现我们“大幅度提高中语教学效率与学生素质”的追求,我们不仅接受了张先生的先进教学思想及其“一体两翼”的大语文教学模式,而且,还将其纳入我们的课题实验,作为课题实验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此,我们一开始就重视了从宏观着眼设计自己的教改课题:把“迅速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中语教学效率”,视为中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把“快速阅读教学正式纳入中语教学轨道”,视为中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并将速读训练置于“大语文观”的统率下进行。

上述设计,使各实验班师生简直如鱼得水,如鸟上天,在大语文的广阔天地中尽情遨游、翱翔。他们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循着“四级台阶”的训练轨迹。努力攀登速读训练的最高峰;他们反过来又将速读训练激发出的学习热情与开掘出的学习潜能,带到大语文天地中去学知识、练本领、显身手。所以,绵阳师专附中实验班学生陈星在《开发潜能好帮手──速读》一文中写道:“我现在每拿到一本书,看起来总是得心应手,能更深更快地领悟到更多的知识……速读,可以帮助我们开发自己的潜能,使我们又在不久的将来去开发祖国的潜能,实现经济和科学的腾飞。”

三、模式的效应

“四台阶”模式的构建历时8年,期间经过了两轮四年200多个班的实验,已取了显著的效果,广泛的效益,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一)“模式”产生的效果:第一,阅读效率成倍增长。我们的实验表明:学生阅读效率一般能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左右/分。素质较好的城镇班级,班平均阅读效率还可达到2000-3000字/分。个别学生阅读效率可达1万余字/分。第二,阅读视野迅速扩大。本模式在“大语文观”统率下开展速读训练,结果表明:阅读视野可扩大7-8倍。如绵阳一中两个实验班学生,仅九二年暑假就看课外书籍1493本。其中,蔡锐一人就读了近40本(750万字),并写读书笔记1万多字。第三,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讲求效率的习惯正迅速养成。正如王晓斌老师在《实验总结》中写的那样:“学生过去阅读时经常出现的东张西望、兴趣索然的现象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无言的专注。阅读时所见的不只是眼动、口动,而是全身心的投入。”

(二)“模式”收到的效益:第一,为中语教改,找准了突破口。“效率太低”,是中语教学多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本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必奖使这一困扰中语教学的重大难题,得以较好解决。第二,为全国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切实保障。本模式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真正地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通过速读训练,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开掘了学生的潜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大大提高,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第三,对“三个面向”落实,具有战略意义。本模式立足于信息社会,着眼于培养迎接新世纪挑战的能力。这种新型的人才观、教育观、阅读观,对一切陈旧的教育观念是个巨大的冲击,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十分有益。

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好转,确属千秋伟业。1992年10月26日,志公先生在论当前语文教学的两大问题(“效率太低”、“不顾实用”)时,致信林炜彤先生道:“我认为经过大家的调查,研究,分析,设计,把这多年存在的两大问题解决了,哪怕是仅仅迈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那将是功德无量的!”①(《语文学习》94年第二期张志公《对当前中学语文教改的意见》)。我们课题组的同仁,愿在张先生的带领下,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标签:;  ;  

“初中生四步快速阅读训练法”的构建_速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