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理论教育中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党内理论教育中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党内理论教育中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内论文,几个问题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形成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事业继续前进的指针,中共中央郑重提出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这项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日趋明显。要有效地在党内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真正用这一科学的理论统一全党思想,不能不迎接一系列新的历史挑战。

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等,反映到党内来,党的队伍中利益格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党内成员在一些涉及全局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上产生认识差异甚至是思想分歧,能否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全党思想面临着尖锐挑战。

党内存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差别本来是不足为怪的。党内理论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人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是非,求路线政策之大同,存具体认识之小异。但是,现实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党内利益关系重大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党内思想认识矛盾,和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市场经济,利益多元,竞争激烈,不同地区、行业、单位各自相对独立的利益要求空前突出。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党内不仅出现了高收入,生活富裕党员和低收入、生活贫困党员的区别,在业党员和失业党员的区别,发达地区党员和落后地区党员的区别,甚至出现了个体所有者党员、私营业主党员和雇工党员的区别。根据有关调查,1993年我国城乡个体所有者党员和营业主中党员占全国党员总数13.1%〔1〕如果说过去党内只有“革命分工不同”,那么现在党内的确产生了成员经济地位的差异。党内利益关系的变动和党内成员经济地位的差异,深刻表现在党内的思想分歧中。

例如,在对我国地区差距和贫富分化状况判断的不同和企盼解决其呼声强弱的差别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在改革中已得到较多利益的群体和受益较少的群体的思想区分。前者多突出改革旧体制的关键,仍应遵循“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原则。后者虽不主张回到旧体制中去,但强调现时应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力量来限制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又如,从刻意描绘在一个12亿人口的后发展国家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和相反地重笔泻染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政企不分,中央集权的适度削弱对经济发展反而有利的歧见里,可以品味出中央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企业等多位的利益摩擦,进而看到折射出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人们的利害关系。有学者认为目前理论界就改革中具体问题的争论,“著名的像1994年关于通货膨胀的争论,已明显带有利益化的趋势”。〔2〕

虽然这种思想分歧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在党内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产生的,而且生活在新分化出来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中的党员对所在阶层和群体共同利益和共同处境的认识尚处于幼稚朦胧状况。而多年在党内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及约束,使他们大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即使是私营业主党员,也都对自己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评价高于其他私营业主,表明他们对党组织有一定的归属感。但是,这种思想分歧涉及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性的问题。包括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问题,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各自的地位,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这种思想分歧极大地影响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比较一致的理解和接受,影响了党内理论教育的开展及其效果。利益关系的差别,会迫使人们对理论的阐释和发挥有各自的偏重,而“真理多走一步就是谬误”。现实生活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各执一端的片面注解和阐发屡见不鲜。

由于这种思想矛盾是在人们利益差别扩大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和过去党内统一思想相比,缩小认识差别有着特殊的困难。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要这种利益差别存在,思想分歧就无法完全消除。况且党内对“左”的倾向的严厉抨击和对右的倾向的警觉,容易产生政治理念上的“正邪之争”,这类利益与意识形态相交织而产生的分歧,可能潜伏政治上的爆炸性。

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准确地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教育,教育力忌片面性,力求广大党员掌握理论的实质和精髓。还应该配合以党内民主的扩展,既提倡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坚持原则,又不“打棍子”。既允许不同观点的交锋,也允许不同观点的保留。理论教育只能让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任何形式的强加于人都无济于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处于形成阶段,而现实生活复杂快变,理论和实际存在一定反差,某个局部或某个时期反差还是较大的,党内对这种反差时起时伏地表现出相当的困惑。如何在理论往往滞后的情况下,对广大党员进行知和行统一的理论教育,是又一个历史挑战。

勿庸置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总结概括形成的,理论又是实践的指南。然而,在理论教育中,人们常常诘难大量理论和实践反差的现象,感到无法理解。一般地说,理论来自实践,具有高于实践的品格,但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实践比理论丰富得多,因而“灰色”的理论不等同于“常青”的实践。但是现实中,不仅存在许多实践违背理论指导的现象,更出现相当多的理论还未能深刻揭示其本质的实际问题。譬如,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具体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但究竟怎样结合却有很大“盲区”,成熟的经验不多,上升为理论的更少。又如,理论正确论证了只有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而先富起来,才能带动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可是实际生活中却有一些人钻了制度的漏洞暴富起来,产生了恶劣的误导作用,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分析至今十分软弱无力。

这类状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理论自身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不完善,许多方面需要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四大报告说得清楚,“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回答了一系列基本问题,当然是科学理论体系。然而还只是“比较系统”的回答,不是“十分完备”的回答;还只是“初步”的回答,不是“非常深入的”的回答。

承认理论的不完善性质,并没有否定理论的科学性质,但是这种不完善,某些方面甚至是滞后的状况,对党内深入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人们在接受理论教育时,常会发出诸如此类的疑问:执政党的党风不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吗,为什么腐败现象长期得不到理想遏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吗,为什么一手硬一手软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国有企业的活力不是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吗,为什么国有企业至今步履艰难?总之,既然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是实践的指南,人们就必然会向理论要答案。而理论本身还处在“初步”回答的时期,当然难免有时不会有令人折服的解答。

还应当指出,当前人们认知事物的方式注重直观,普遍注重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注重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不很注重理论思维和理论学习,因此对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格外敏感,这种现象党内同样存在。这就又大大加重了理论和实际反差对党内理论教育的挑战。

迎接这个挑战,首先应在理论教育中对新理论有恰如其份的正确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其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又要实事求是地阐明理论的待发展性,讲清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现象的复杂和剧变性。对理论恶意的贬低和任意的拔高都须坚决反对。要勇于面对实际,尤其是现实中开展的深层次问题的理论教育,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敢于用基本观点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将理论教育过程作为推动理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中要容许人们思想反复。对深层次的认识问题不奢求经过几次教育活动就能解决。在战略上实行持久的理论教育方针,在战术上力争每次教育要精,要取得一定的即使是微小的成效。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逐步引向深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直接萌发、成长的,能否透彻地把握新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地统一起来进行宣传和学习,使党员在原来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深化原有的认识,在理论知识结构中建构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理论体系,这是党内理论教育面对的又一新的挑战。

从理论体系构成看,既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然需要了解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地位,即使这种了解是简要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从理论教育规律看,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教育,党内成员不同程度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只有保持原来的理论教育成果,坚持以往理论水平的基点,才能向新的理论高度前进,富有成效地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从理论教育实践看,如何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相结合教育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讲得是过去革命年代的事,不能直接用以解决现实问题;有的人一味靠贬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理论地位,来“突出”新理论的创造性和重要性;也有的人以为马克思、毛泽东的“本本”才是理论,看不清新理论的理论性和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发展;甚至还有人怀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背弃。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教育关系的要害,并不在于对各种教育内容量的把握,而是在党的理论指南中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整个理论体系以及各自理论地位质的确定。

如何处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教育相联系,还有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关系的重大问题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行动史;战争和革命岁月里,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发展的。因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相统一的教育,离不开党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扬弃和对新鲜经验的确认。只有对党的历史认识是清醒的,既充分肯定党的历史成就,又实事求是地看到党在历史上的失误,才能对党的现实事业和理论发展有准确的认识。只有全面了解党的历史经验,既懂得历史经验的普遍意义,又把握历史经验的历史局限性,才能对党的新鲜经验有科学的认定和总结。做不到或做不好这些工作,就无法完成理论教育任务。现在不少地区和单位的理论教育停留在低水平的层面上,原因之一就是在理论教育中没有认清,更没有处理好理论基础和理论发展、党的历史和党的现实、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诸关系。这种状况亟待克服。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党的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关系的理解,事关对党的整个理论体系,党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认识。实践证明,党内对党的理论体系和整个历史发展的认识正确与否,标志着理论教育事业的成败。当党内对某个理论观点发生偏差,或对现实问题认识出现某些错误时,误区还限于局部,而一旦对党的整个理论体系认识产生混乱,对党的整个历史全盘否定,就会导致全局性的认识失误。直至从根本上动摇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组织在这方面的教训,沉痛至极。

这就需要努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教育相结合的规律,着力使广大党员懂得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发展的科学的基本道理,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实践的基本社会条件以及理论本身为什么没有过时,而社会条件确实又有了极大的变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究竟怎样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了突破性发展。这里有必要指出,应当警惕“文化大革命”中理论教育盛行的“立杆见影”、“学了就用”的实用主义遗风泛起。

新时期我国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国门启开,世界资本主义的文明和糟粕泥沙俱下,不断拥入我国,国际资产阶级的诸多理论空前地影响着党的队伍,同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和我国相比优势很大的情景困扰着许多党员的思想,这对党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产生巨大压力,提出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新时期和过去相比,资产阶级影响对党内的侵蚀在两方面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情况。

其一,过去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是较为零散的,并且很长时期主要是直接由理论力量较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施加的。而现在的影响是由国际资产阶级自觉不自觉共同展开的,理论力量之强是前者无法与之比拟的。西方国家的极端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对党内的腐蚀触目惊心。

其二,过去长期曾“东风压倒西风”,革命形势高涨,或者曾由于封闭的条件所限误以为革命始终不断高涨,资本主义不断走下坡路。而实行开放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落入低谷,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取得很大成绩,但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等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从而使党内不少人迷惑不解,甚至有的对党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表示怀疑。当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遇到较大困难或精神文明建设软弱状况较严重时,国际资产阶级的若干学说和思潮与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优势的影响,对党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阻力表现尤为突出。

应该承认,党内的理论教育还未能很好适应开放的历史背景转换以及资产阶级对共产党影响的重大变化。关于如何有利于广大党员科学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低潮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曾出现的挫折,正确对比我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差距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理论教育中还不善于引导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全面分析西方资产阶级对我国影响突出的那些理论体系和思潮,对其糟粕的坚决批判和对其合理成份的适当吸收,都做得不够。当前存在着对西方政治学说过份强调其价值内容,忽视其实证内容,怯于汲取其合理内容为我所用,而对西方经济理论则过多张扬其实证内容,淡化价值内容,盲目照搬照抄,这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偏颇。

对外开放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国策,社会主义中国通过艰苦奋斗在下个世纪中叶才能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影响和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达的压力将在党内长期存在。对于这个挑战,我们要有长期准备。要深入研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任务的新环境下,党内理论教育如何排除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与学说的干扰和依据国情吸取当代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成果的规律。应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针对影响较普遍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潮深入进行理论研究,以科学的、有份量的精品成果提供于党的理论教育事业。要经常注意和总结怎样正确引导党内成员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全面对比分析社会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外国的差异。

综上所述,有了新的科学理论,并不意味着全党可以自发地掌握新理论。党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不战胜这些挑战,就不可能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党的事业就无法胜利。也正是新的历史挑战,使理论需求的广度和深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并促成党内的思想空前活跃,这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机遇。只要我们正视挑战,抓住机遇,就一定能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广大党员头脑中扎下根,保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注释:

〔1〕《中国私有企业主阶层研究》课题组:《我国私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私有企业主的群体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四期。

〔2〕杨帆:《利益结构的变化与社会整合》,《东方》1995 年第3期。

标签:;  ;  ;  

党内理论教育中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