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伤二科 425000
【摘 要】目的:探究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98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后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临床治疗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6%,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天和六个月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手术时长、累积透视时间、以及手术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优化部分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病症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生比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病症作为一个系统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的进行性脱钙,患者进一步出现骨结构异常,在此情况下,外力作用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相关病症,其中较为多见、病情严重的有脊椎部位的压缩性骨折[1]。在老年患者伴随有老年骨质疏松病症的患者伴随及主要随性骨折多有较为严重的疼痛病症,临床患者多需要进行卧床休息和药物镇痛治疗,另外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出现进一步的骨质疏松病症[2]。而采用开放性的手术治疗也会导致患者机体状况较差而受到限制,并且传统的大创伤切开固定治疗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非常不利。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为疼痛,严重者会出现脊柱的后凸畸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非常不利。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3]。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骨科接收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9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柱部位疼痛,同时患者的平卧体位下疼痛有所减轻,而在站立位置则疼痛会加剧,患者在查体检查中会有胸椎或者腰椎棘突部位的压痛或者叩击痛,患者术前结合X线片和MRI检查确诊[4]。排除有继发性骨质疏松、应用激素超过三个月以及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腰椎管狭窄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后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在51~83岁,平均年龄为63.2岁,患者的病程在15天~10个月,平均病程为4.5个月,观察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在50~84岁,平均年龄为63.4岁,患者的病程在16天~10个月,平均病程为4.7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拆,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首先让患者处于仰卧体位,然后将腰椎放置在拱桥上,双手固定于头部的两侧,然后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在透视机的辅助下对病变部位的椎体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检测[5],然后对病变部位体表做好标记,然后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并且在透视下进行穿刺入路治疗,然后对患者进行穿刺,穿透椎弓根,并且将其放置于病变椎体部位的前中三分之一部位,然后进行正侧位透视从而对穿刺针的部位进行明确,然后对患者结合骨水泥进行椎体成型治疗[6];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前期穿刺治疗和对照组一致,是在穿刺后结合球囊加压进行椎体成形,待压力适宜在骨折复位成功后将球囊拔出,并填充骨水泥,骨水泥椎体空腔填充完毕后停止注射,并且患者在手术后结合患者病情进行抗生素应用[7]。对比两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病症均全部消失,同时骨折部位完全恢复;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病症均有显著改善,骨折部位有明显好转;无效则为患者的临床病症和X线片结果均无任何好转和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加重。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22.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观察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6%,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天和六个月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手术时长、累积透视时间、以及手术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对患者的脊柱功能有很大影响,随着病情的进展还会导致患者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受到不良影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很多患者由于需要镇痛、卧床休息以及支架护理性恢复治疗,患者在此过程中更会进一步加剧该病症严重程度,从而导致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超过20%的老年患者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病症,脊柱骨质疏松性患者会出线骨量减少、骨强度的降低,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骨骼的微观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患者的骨质脆性会有所增加,进而导致患者的骨折发生率显著增加,骨折如果发生在脊柱椎体部位则较为严重,会导致患者的自我生存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负面影响[8]。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都是临床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微创治疗手段,为通过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改善的患者进行治疗提供相应的时间和可能,并且缓解患者病症。由于椎体成形术治疗起初是在脊柱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是其适应症较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完善,其应用得到广泛扩展。在此情况下结合骨水泥进行椎体填充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骨水泥渗漏病症,其对畸形固定作用较好,但是对骨折的椎体并没有复位作用,能够阻断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但是不能起到复位作用[9]。椎体后凸成形术则是在扩张球囊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并且在骨水泥注入前通过应用球囊扩张让塌陷的骨折进行复位,同时对脊柱的序列进行恢复,并且在锥体内形成一个空腔,然后再注入粘稠度较高的骨水泥,从而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病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新鲜骨折相对比陈旧性骨折更为容易恢复,但是由于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由于没有明确的外伤,患者很容易在就诊时被忽略,并且椎体骨折是一个慢性过程,很难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出现明确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病症。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入路方案中主要有单侧的锥体侧方、单侧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以及双侧的椎弓根或者椎弓根胖。本研究多采用双侧入路治疗,因为两枚球囊的扩张能够更好地让塌陷中板恢复,同时避免出现椎体他线性骨折。另外在此过程中注入骨水泥还有一定的应用争议,有研究表明,骨水泥灌注如果不足很容易导致患者的骨折椎刚度恢复,而骨水泥出现过量和渗漏病症则会导致患者受到并发症的损伤。
本研究中,观察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6%,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天和六个月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手术时长、累积透视时间、以及手术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因此,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优化部分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志斌,葛郁龙,贺永进.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18):5592-5594.
[2]董继胜,董力军,闫兵勇,袁兴期,方兴.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08):748-751.
[3]秦虎,何斌,王云华,王伯尧,谢爱国. 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04):385-389.
[4]郭岱琦,杨欣建,顾洪生,田长庆,陈扬,余铮.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01):69-71.
[5]杨建平,谢国华,薛峰,陆根华,牟晓峰. 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J]. 中医正骨,2014,26(03):21-24+29.
[6]孙良业,吕波,凤晓翔,管立新,谢晓东,窦强兵,袁先发,丁旗.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 山东医药,2014,56(12):54-56.
[7]王遥伟,王树金,吴树华,孔丹辉.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1):6181-6183.
[8]汪曾荣,黄爱军,周序玲,丘宇辉,王一民,黄醒中,许亦纯,陈庠仑,彭建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控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07(08):3310-3314.
[9]欧阳超,陈志明,马华松,杨滨.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03):222-227.
论文作者:陈,力,胡新华,蒋卫国,陈,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患者论文; 椎体论文; 脊柱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成形术论文; 病症论文; 性骨折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