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参与、创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实验报告

“学科参与、创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实验报告

一、“主体参与,创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实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郑云端[1](2021)在《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文中提出体验教学就是以体验作为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在亲身经历与感知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生成情感与建构意义。体验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并且体验教学关注的是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实践及操作过程,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然而,数学课本中的“图形与几何”知识都是具有抽象性的,是对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这就表明将体验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既发展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又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课堂因为加入体验而变得更加精彩。目前关于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主要局限于教学实录与反思,因此本研究选取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寻找出扬州市H小学的教师将体验教学应用于“图形与几何”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全局的角度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这三种研究方法,围绕教师对体验教学内涵与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意义的理解、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关教学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体验教学价值的理解偏重于几何知识与空间观念的习得、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学情与情感目标的重视不够、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实际生活中“图形与几何”资源的利用、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带有激励性的情感评价。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数学教学的应试性使课堂活跃度不够、学时的限制使体验效果与预期有差异、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点改进策略,分别是:教师要加强对体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以情促知;体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体现生活化与多样化;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创设多种主体亲历的体验活动;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朱昕茹[2](2021)在《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中的一部分,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题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如校本课程的现状、问题、策略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不少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进行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但由于校本课程自身以学校为研究开发主体的特殊性,形成的书面资料却不够完整和丰富,也缺乏系统性。其中关于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占比很低,具体到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更少。因此本研究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实践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梳理了与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厘清了对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理解。简述了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借鉴的理论模式,展现了以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为基础的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包括课程开发环境分析、课程研究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估三大方面。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概况、开发队伍、学生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问卷调查重点对学生需求和教师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开发原则、课程开设形式和课程内容选择四点研究设计了校本课程,以案例的形式呈现校本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多角度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三大方面的相关反思和展望。本研究直面剖析了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境与对策,为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实践的案例及策略分享,希望为教师进一步探索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实践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黄诗坤[3](2021)在《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初一“图形的认识”为例》文中认为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由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转变为重视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数学教育进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许多中学数学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便捷性、高效性等特点,充分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有趣的数学实验。数学实验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如何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中增加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是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图形的认识”隶属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四大版块中的“图形与几何”的重要的内容,也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开端,如何开好平面几何的“龙头”是许多教师的“难点”。“图形与几何”内容是培养学生直观感知、直观想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但这部分内容由于画图的规范性、语言的抽象性、推理的逻辑性等特点,便成为学习的难点,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因此,本文试图基于5E学习环的理论指导下融入数学教学,解决几何学习的痛点,提升几何教学有效性。本研究的中心主要是根据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探讨构造在5E学习环为理论指导下的数学实验模式与教学策略,并根据数学实验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结合问卷调查法、采访实践研究阐述研究成果。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进行探索: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以文献研究法为主,理论研究为主。首先研究者概述数学实验、5E学习环的综述;其次,探讨实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归纳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与策略;最后研究者构建基于5E学习环尝试构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导言—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实验拓展—实验反思。总结基于5E学习环尝试构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实验主体性;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实验主动性;以探究为主线,增强实验活动性;以技术为帮手,增强几实验有效性;以激励为评价,促进实验反思性;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实验分享性。在实践研究方面,主要以教学实验研究为主,课例研究为辅,构建基于5E学习环数学实验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检验该实验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5E学习环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知识理解、情感态度等)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通过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5E学习环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持较为赞同的态度。

沈心如[4](2021)在《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文中指出本研究从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出发,试图研究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从理论角度构建了数学启发式教学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构建数学启发式有效教学行为编码表,对全国12名教师的优质课堂进行视频分析。以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概念为前提,通过视频分析,归纳、概括并提出数学启发式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并针对影响因素和具体特征探索、发现和提出提高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解决策略。研究主要解决下述两个问题:(1)从理论角度构建数学启发式教学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探讨选择“三维度七要素”的原因。(2)以全国12位教师的优质课作为对象,分析探讨优质课中教师数学启发式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针对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策略。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第一,数学启发式教学“三维七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在启发式教学中的功能。“三维”指的是基于学科知识的问题、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教师反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学科知识问题是激活学生认知参与的重要对象,教师反馈是再次激活学生认知参与的重要行为,学生认知参与则是对学科知识问题和教师反馈做出的具体反应,而学科知识问题和教师反馈之间相互影响。它们在数学启发式教学中的功能就是反复激活学生思维。“七要素”指的是问题类型、问题解释、问题情境构建、学生的认知性学习准备、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设问和追问。第二,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的激发程度高更能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当教师激发程度越高,越多的学生会在基础知识完全掌握的情况之上,对其余同学的回答主动提出质疑或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优质课中教师频繁利用追问激发学生,指向教学目标达成。教师会注重以学生的数学想法作为起点,多次运用连续的特定问题、开放性问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或更开放性的思考,并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基于研究结果,为教师提高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效度提出五点建议:(1)给学生设计适切的问题情境。(2)追问以学生的数学想法为基础。(3)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4)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5)把握问题难度和高水平问题和低水平问题的比例。

林宇杰[5](2021)在《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需要推动教学观念更新,模式的改革,要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特别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如何深度融合数学课堂成为热议话题。数学除了严谨的演绎推理,还需要实验的归纳推理。中小学课堂应让学生尽量经历数学实验探究,使其在“做”与“思”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随着数学实验的发展,数学实验融入课堂成为关注热点。如何借助技术,构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成为现在中小学课堂亟待解决的痛点。本研究试图构建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应用策略,提升数学实验教学效率。本研究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展开探究。从理论研究出发,首先,通过文献搜集整理,梳理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教学模式、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等相关研究,并提出观点与思路。接着,以杜威从“做”中学的思维五步法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念为理论基础,探究基于皓骏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在宏观层面,构建数学实验教学基本流程:实验目标→实验重难点→实验预备→实验设计思路→实验过程→实验测验。在微观层面,创设数学实验教学基本环节:创设数学情境,明确实验问题→提出假设猜想,动手操作验证→归纳实验结论,拓展变式训练→构建思维导图,注重实验反思。并且,提出应用策略:(1)明确数学实验内容;(2)多元表征实验积件;(3)创设数学实验问题;(4)实验探究动静结合;(5)实验报告问题导航;(6)开展实验小组交流;(7)建构实验思维导图。从实践研究出发,采用基于皓骏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前后测、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模式及应用策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变量及过程变量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采用基于皓骏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能显着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对绝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解决过程、思维水平、学习方式及情感态度产生积极正向影响。

赵汝娟[6](2021)在《包班教师视角下农村小学包班制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大理市湾桥镇Z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西部广大偏远农村小学,受学校规模小、生源少、师资力量匮乏的影响,至今还有包班教学的现象。所谓的“包班”就是一到两位教师担任一个班级的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所有科目的教学工作,并兼任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和中队事务处理。就农村小学包班教学的实际来看,包班制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如何胜任包班教学是广大农村包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哲学、多元智能理论和核心素养理论,分析了这些理论对包班制教学的指导意义。首先,运用文献法梳理了国内外包班教学研究的现状,明确包班教学的发展趋势。其次,以大理市湾桥镇的小学包班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调查了大理市湾桥镇农村小学的包班教学的开展现状,探究了农村小学实施包班制的原因、优点、问题及教师对包班制教学的态度。其中包班教学的优点是有利于实施课程,提高教学效益;利于良好师生、生生关系的形成;利于包班教师素质的提高;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包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包班理念滞后、包班模式固定化、包班教师普遍缺乏全科教学的能力、课程整合力度不够、包班教师任务过于繁重。最后,基于包班教师视角,从包班教师理念更新、改善包班教学模式固定化、包班教师专业提升、综合课程开发、班级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措施,确保农村小学包班教学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

王蕊[7](2021)在《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近二十年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学实验教学逐渐成为国内外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知识类型的不同决定了数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差异.本研究在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对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分析AH省初中数学命题教学与数学实验教学现状.研究表明:(1)大部分的初中数学教师希望开展数学实验课,但是缺乏相关的教学设备、操作培训以及可供参考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2)初中数学命题教学效果不佳.教师普遍认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命题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命题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体现度不高.第二,在具身认知理论、再创造理论和数学命题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建构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模式的运行程序进行举例说明.第三,教育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构的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是有效的.首先,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命题学习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数学命题学习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其次,该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数学命题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问题探究意识.

罗成凤[8](2021)在《提升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数学课程在不断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需求之一;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目前西南地区G省A市地区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现状,为有效提升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发生探索可行的教学途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可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探索有效提升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途径。针对研究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使用了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调查问卷、教师访谈提纲和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测试卷,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细分为以下三个子问题:(1)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2)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3)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本研究首先对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样本学生对提出数学问题的认识良好;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不利于数学问题的提出;较差的自我效能感影响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且学生没有良好的提出数学问题学习环境。其次,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促进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四个培养策略,具体为:运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策略、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策略、教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方法策略以及开展合理的数学教学评价策略。最后,运用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实验前通过对样本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能力测试发现样本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水平不高,表述能力水平不高,缺乏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意识不强等。实验中将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干预到一线教学中,通过阶段性的实验后表明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能提升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研究主要结论包括:当前样本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水平整体较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纪昕羽[9](2020)在《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是中外数学教育家和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的目标有三个:第一,以测试卷的形式对沈阳市两所不同学校的不同年级共190名初中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现状;第二,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从学生主体出发,结合初中生特点和数学知识内容,针对性的开发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第三,在沈阳市苏家屯区某中学开展提高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实验研究,来检验策略的有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进而提升数学学习兴趣。本研究通过现状调查发现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水平不高,表现为问题表述不全、提出问题多为模仿性问题,缺乏提问策略的指导、主动提问意识不强等。基于调查研究结果,本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五个培养策略,具体为教学环境设计策略、问题情境设计策略、提问方法策略、兴趣激发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并具体介绍了策略的操作原则和方法。为了检验策略的有效性,在辽宁省苏家屯区某校选择样本进行了3个月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

万敏[10](2020)在《小学数学教师“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瑰宝,自古以来对中国教育事业影响颇深。继承与发展启发式教学,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推进启发式教学理论系统化、深根实践是作为数学教师的责任。本文在对数学启发式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归纳分析,和量化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启发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属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以服务于一线教师。“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应用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六何”方法论,探究和构建小学数学教师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涵义、模式。“六何三启”模式从宏观上探讨了”教学模式框架,利用“六何三启”系统的内部精细化考察特性,从微观上精细化研究每一何原理以支撑模式。从微观上构建的“六何三启”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分别是“本原”原理、“运用研究问题一般方法”原理、“问题结构化”原理、“启发性提示语”原理、“高观点”原理和“数学交流”原理。在深度探究构建“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一线教师实践需求,规范出模式的具体教学框架、反思、说课模板,提出启发式教学策略及具体对应的启发式教学案例。首先,本文采取行动研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得理论深根于实践,实践反思深化理论模型。在教师行动研究过程中应用“主客位”研究法,力求在自然环境下,通过各种方法多地收集资料,反思、总结归纳整体性的探究问题,例如:行动研究过程与学校日常教研有机融合,将研究融入到日常校级公开课、说课、评课、教研活动、半结构哈访谈中。这样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意义构建和分析情境脉络,探究本身价值。然后在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应用量化分析和质性化分析微格研究行动研究程性资料,通过对量化数据、质性数据的分析,总结与反思“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对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的影响情况和影响的程度、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情况和影响程度,确定本研究的实践价值。最后对“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研究在元认知及系统性理论方面,启发式教学学生思维水平影响效果测量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二、“主体参与,创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实验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体参与,创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实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体验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
        (二)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体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三)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体验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 体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三)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四) 评价和启示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体验教学
        (二) 小学高年级
        (三) 图形与几何
        (四) “图形与几何”教学
    二、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一) 国外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二) 国内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三、体验教学的特点
        (一) 亲历性
        (二) 主体性
        (三) 情境性
        (四) 生命性
        (五) 情感性
        (六) 生活性
    四、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 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会自主学习
        (二) 有利于学生加速几何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转换
        (三) 有利于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情感的生成与升华
        (四)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二) 情境教学理论
第二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教师对体验教学内涵与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意义的理解
        (二)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
        (三)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
        (四)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五)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三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对体验教学价值的理解偏重于几何知识与空间观念的习得
        (二)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学情与情感目标的重视不够
        (三) 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实际生活中“图形与几何”资源的利用
        (四) 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
        (五) 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带有激励性的情感评价
    二、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数学教学的应试性使课堂活跃度不够
        (二) 学时的限制使体验效果与预期有差异
        (三) 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
第四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要加强对体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
        (一) 经常观摩名师讲课以探索体验教学艺术
        (二) 自主参与培训活动以深度理解体验教学内涵
        (三) 主动开展实践反思以提高体验教学能力
        (四) 积极加入教学沙龙以形成体验学习共同体
    二、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以情促知
        (一)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结合学情
        (二)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
        (三)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阶段性
        (四)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达到情知合一
    三、体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体现生活化与多样化
        (一) 不断挖掘生活实际资源使学生感悟数学实用价值
        (二) 勤于搜集媒体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几何知识魅力
        (三) 巧妙运用学生的学习情感资源使课堂氛围开放和谐
        (四) 善于捕捉生成信息资源使课堂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四、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创设多种主体亲历的体验活动
        (一) 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
        (二)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几何知识快速生成
        (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共同解决几何问题
        (四) 提供交流反思平台强化学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五、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 重视激励性评价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二) 通过互评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三) 注重自我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二) 关于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三) 已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 校本
        (二) 课程
        (三) 校本课程
        (四)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二、理论基础
        (一) “目标模式”
        (二) “实践模式”
第二章 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
    一、学校概况
        (一) 办学条件
        (二) 文化传统
    二、开发队伍
        (一) 领导小组
        (二) 教师小组
        (三) 开发指导小组
    三、学生情况
        (一) 认知水平
        (二) 学生需求
第三章 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研究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置
        (一) 知识与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课程开发原则
        (一) 实践性
        (二) 自主性
        (三) 趣味性
    三、课程开设形式
    四、课程内容选择
        (一) 第一学段
        (二) 第二学段
        (三) 第三学段
第四章 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估
    一、课程的实施
        (一) 实施对象
        (二) 实施时间
        (三) 实验案例及评析
    二、课程的评价
        (一) 评价主体
        (二) 评价内容
        (三) 评价方式
第五章 反思及展望
    一、反思
        (一) 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环境的反思
        (二) 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的反思
        (三) 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估的反思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生数学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二: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调查问卷
附录三: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3)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初一“图形的认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研究背景
        2.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数学实验研究综述
        1.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2.数学实验研究内容
        3.相关研究综述简评
    (三)“5E”学习环研究综述
        1.“5E”学习环的研究现状
        2.“5E”学习环的研究内容
        3.相关研究综述简评
三、基于 5E 学习环的实验教学模式与策略探究
    (一)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模式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从做中学”思想
        3.“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教学设计理念
    (二)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模式设计的策略
        1.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实验主动性
        2.以探究为主线,增强实验活动性
        3.以技术为帮手,增强实验有效性
        4.以激励为评价,促进实验反思性
        5.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实验分享性
    (三)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1.实验导言环节
        2.实验目的环节
        3.实验过程环节
        4.实验结论环节
        5.实验拓展环节
        6.实验反思环节
四、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模式的课例研究
    (一)《几何图形》教学案例设计
    (二) 《几何图形》教学实录与分析
    (三)《余角与补角》教学案例设计
    (四)《余角与补角》教学实录对比及分析
    (五)课堂教学反思
        1.听课教师评品
        2.授课教师反思
        3.学生反馈
五、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教学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
        2.实验假设
        3.实验对象
        4.实验变量
        5.实验方式
        6.实验材料
        7.实验步骤
        8.实验反思
    (二)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
        1.前测学习成绩结果与分析
        3.后测学习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班调查结果分析
    (四)个别访谈小结
    (五)数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六、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关于《图形的认识》数学实验的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测试卷
    附录4 “图形的认识”学习后测试卷
    附录5 关于《图形的认识》数学实验的老师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需要
        1.1.2 出于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的需要
        1.1.3 出于锻炼批判性思维的需要
        1.1.4 出于提高有效性的需要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阶段
        1.2.3 研究路线
        1.2.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启发式教学文献综述
    2.2 数学启发式教学文献综述
    2.3 国外文献综述
    2.4 教学效度概念界定的文献综述
第3章 研究框架构建
    3.1 研究框架
    3.2 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影响因素
        3.2.1 学科知识问题维度
        3.2.2 学生认知参与维度
        3.2.3 教师反馈维度
        3.2.4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确定
    3.3 研究问题与假设
        3.3.1 研究问题
        3.3.2 研究假设
    3.4 概念界定
    3.5 研究的理论基础
        3.5.1 活动理论
        3.5.2 最近发展区
第4章 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对象
        4.1.3 研究过程
    4.2 编码设计
        4.2.1 学科知识问题
        4.2.2 教师反馈
    4.3 结果分析
        4.3.1 教学各环节问题的数量和所占时间
        4.3.2 问题的具体类型
        4.3.3 提问之后的留白
        4.3.4 问题情境构建
        4.3.5 问题解释
        4.3.6 教师追问
        4.3.7 学生提问或质疑分析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设计前的调研
        5.1.1 教材分析
        5.1.2 学情分析
        5.1.3 一线教师的建议
    5.2 教学设计
    5.3 教学分析
        5.3.1 任务1 教学分析
        5.3.2 任务2 教学分析
        5.3.3 任务3 教学分析
    5.4 课例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对提高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建议
    6.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数学启发式教学有效行为编码表
附录 B 学生自主提问或质疑课堂观察表
致谢

(5)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一、数学实验发展概述
        (一)国外数学实验的发展现状
        (二)国内数学实验的发展现状
        (三)研究概述简评
    二、数学实验相关研究概述
        (一)数学实验文献计量分析
        (二)数学实验文献主题分析
        (三)研究概述简评
    三、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研究现状
        (一)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相关研究概述
        (二)Hawgent皓骏操作界面与特色功能
        (三)研究概述简评
第3章 基于皓骏(Hawgent)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二)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念
    二、基于皓骏(Hawgent)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一)基于皓骏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宏观流程
        (三)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三、基于皓骏(Hawgent)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应用策略及案例
        (一)明确数学实验内容
        (二)多元表征实验积件
        (三)创设数学实验问题
        (四)实验探究动静结合
        (五)实验报告问题导航
        (六)开展实验小组交流
        (七)建构实验思维导图
第4章 基于皓骏(Hawgent)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假设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变量
        (四)实验方式
        (五)实验材料
    二、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前测成绩结果与分析
        (二)后测成绩结果与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四、个别访谈情况分析
    五、结论
第5章 基于皓骏(Hawgent)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一、《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教学设计及实录对比评析
        (一)《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教学设计对比
        (二)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二、《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教学设计及实录对比评析
        (一)《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教学设计对比
        (二)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三、课后反思品评
        (一)自我反思
        (二)专家点评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附录2 《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附录3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后测卷
    附录4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后测卷
    附录5 基于皓骏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以“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为例调查问卷
    附录6 访谈提纲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6)包班教师视角下农村小学包班制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大理市湾桥镇Z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尝试初显成效
        二、国际基础教育发展形势的推动
        三、农村小学包班教学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四、作为包班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体悟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包班制的涵义
        二、包班制实施的原因
        三、包班制的优点
        四、包班制凸显问题
        五、包班制的改进策略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观察法
        五、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小学
        二、包班制
        三、班级管理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整体论哲学
        三、核心素养理论
第三章 农村小学包班教学的现状调查—以大理市湾桥镇Z小学为例
    第一节 大理市湾桥镇Z小学包班制基本情况
        一、大理市湾桥镇Z小学包班制出现的原因
        二、大理市湾桥镇Z小学包班课程开设情况
    第二节 农村小学包班教学的现状——以大理市湾桥镇Z小学为例
        一、调查问卷
        二、访谈研究和课堂观察
第四章 农村小学“包班制”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农村小学“包班制”的优势
        一、有利于实施课程,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益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师生、生生关系
        三、有利于提高包班教师素质
        四、有利于包班教师全面管理学生
    第二节 农村小学“包班制”存在的问题
        一、包班理念滞后
        二、包班模式固定化
        三、教师普遍缺乏全科教学的能力
        四、课程整合力度不够
        五、包班教师的任务过于繁重
第五章 包班教师视角下改进农村小学包班教学现状的对策
    第一节 包班教师理念更新方面
        一、学校进行自上而下的包班制先进性解读
        二、变消极为积极,促进包班制教学
    第二节 改善包班教学模式固定化方面
        一、“经验型+新手型”教师协同包班
        二、探索“继承+借鉴+创新”的包班模式
    第三节 包班教师专业提升方面
        一、掌握各学科知识体系和课程标准
        二、广泛涉猎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并重,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
    第四节 综合课程的开发方面
        一、提高跨学科整合能力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第五节 班级管理方面
        一、班干部队伍辅助教学和管理
        三、结对子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研究结论及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班会课实录
    附录 D 小小老师讲试卷课堂实录节选:
    附录 E 学生作文
致谢

(7)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研究现状综述
    2.2 核心概念的界定
    2.3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调查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 调查问卷的实施
    3.4 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第四章 初中数学实验与数学命题教学现状分析
    4.1 基本信息分析
    4.2 数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4.3 数学命题教学现状分析
    4.4 对调查问卷结果的思考
第五章 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的建构
    5.1 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的关系结构
    5.2 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的运行程序
    5.3 实施原则
    5.4 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第六章 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6.1 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
    6.2 实验设计
    6.3 实验过程
    6.4 实验结果分析
    6.5 教学案例展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论着、论文
致谢

(8)提升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2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问题与数学问题
        2.1.2 提出数学问题与提出数学问题能力
        2.1.3 提出数学问题的分类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提出数学问题的研究
        2.2.2 文献综述小结
    2.3 研究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2 访谈提纲的编制
        3.3.3 测试卷的编制
    3.4 主要研究思路
4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调查研究
    4.1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问卷调查
        4.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4.1.2 问卷预测分析
        4.1.3 问卷实施过程
        4.1.4 问卷调查结果
        4.1.5 问卷调查主要结论
    4.2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访谈调查
        4.2.1 访谈目的
        4.2.2 访谈对象
        4.2.3 访谈过程
        4.2.4 访谈结果分析
        4.2.5 访谈主要结论
5 基于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5.1 关于文献综述的启示
    5.2 关于调查研究的启示
    5.3 促进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的培养策略
6 基于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的教学实验
    6.1 教学实验设计说明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对象
        6.1.3 实验流程
        6.1.4 实验工具
    6.2 实验前测基本情况
        6.2.1 测试过程
        6.2.2 测试评价标准
        6.2.3 前测基本数据分析
        6.2.4 前测主要结论
    6.3 实验过程
        6.3.1 实验过程说明
        6.3.2 实验课程分布
        6.3.3 教学案例分析
    6.4 实验后测基本情况
    6.5 实验研究小结
7 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亮点与不足
        7.3.1 研究亮点
        7.3.2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特色与内容
        (一)研究特色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问题
        (二)数学问题
        (三)数学问题提出
        (四)数学问题提出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的现状
        (二)影响问题提出能力表现的因素研究
        (三)问题提出对数学学习的作用研究
        (四)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五)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评价模型研究
    三、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弗赖登塔尔“有指导的创造”理论
        (三)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四)最近发展区
第三章 关于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样本
    三、研究工具
        (一)测试题的编制
        (二)测试题的评分标准
    四、调查过程
    五、结果分析
        (一)提出问题举例
        (二)提问量化分析
        (三)提问质性分析
    六、调查结论
第四章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环境设计策略
    二、问题情境设计策略
    三、提问方法策略
    四、兴趣激发策略
    五、教学评价策略
第五章 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实验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工具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的研究变量
    四、实验过程
        (一)实验环境
        (二)实验教师的培训
    五、实验结果分析
        (一)前测试卷数据分析
        (二)后测试卷数据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测试卷(A卷)
附录二: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测试卷(B卷)
附录三:案例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小学数学教师“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缘由、意义与问题的确定
    (一)启发式教学的深化与发展
    (二)数学研课活动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五)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现状综述
        1.数学启发式教学基本内涵
        2.数学启发式教学基本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
        3.数学启发式教的实践及实验研究
    (二)国外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现状综述
    (三)“六何”方法论研究现状综述
四、小学数学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研究基础
    (一)六何三启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1.元认知理论
        2.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3.系统性思维理论
    (二)“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研究的实践基础
        1.数学教师对数学启发式教学认识的调查研究
        2.启发式教学认识问卷开放题分析
五、小学数学教师“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理论研究
    (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涵义
        1.启发涵义
        2.启发式教学涵义
    (二)小学数学“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六何三启的基本内涵
        2.六何三启教学的模式结构
        3.“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框架
    (三)“六何三启”启发式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理策略
        1.从何启发?教“本原”原理
        2.“六何三启”是何?“运用研究问题一般方法”的原理
        3.如何启发?“六何”之“问题结构化”原理
        4.如何精细化问题串?“启发性提示语”的原理
        5.变何?立足“高观点”拓展问题串
        6.有何?教“数学交流”原理
    (四)模式应用课例
        1.“六何三启”教学设计
        2.“六何”启发式教学设计反思
        3.启发式教学效果
六、“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行动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一)发现和界定问题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界定问题
    (二)制定研究计划
        1.预设达到目标
        2.试图改变的因素
        3.行动实施计划—行动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图
    (三)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
    (四)行动研究过程
七、行动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量化数据的分析与结果
    (二)质性数据的分析
        1.课堂实录、评课记录、说课、反思结果分析
        2.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分析
八、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一)小学数学教师“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价值
        1.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情况和影响程度。
        2.“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对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的影响情况和影响的程度
    (二)小学数学教师“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不足
        2.研究的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主体参与,创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实验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D]. 郑云端. 扬州大学, 2021(09)
  • [2]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D]. 朱昕茹. 扬州大学, 2021(09)
  • [3]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初一“图形的认识”为例[D]. 黄诗坤.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4]数学启发式教学效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D]. 沈心如.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为例[D]. 林宇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6]包班教师视角下农村小学包班制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大理市湾桥镇Z小学为例[D]. 赵汝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7]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初中数学命题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D]. 王蕊.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提升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D]. 罗成凤.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8)
  • [9]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 纪昕羽.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10]小学数学教师“六何三启”启发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D]. 万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学科参与、创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实验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