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富”看“财富”_中国企业500强论文

从“财富”看“财富”_中国企业500强论文

从《财富》中探求“财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相去一年的《财富》全球论坛,曾使中国为之骄傲和振奋,但也使我国企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因为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实力差距太悬殊。面对差距,望而却步?奋起直追?临渊羡鱼?退而结网?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现实课题。笔者以为,面对现实,冷静地分析差距产生的根源,从《财富》中探求真正的“财富”,乃是中国企业的重要选择。

一、我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

(一)规模差距

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最直观的差距表现在规模上,世界500强的总资产达389,893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3强,其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2000亿美元的年营业额荣居世界规模最大的企业,微软以其5000亿美元股票市值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生产总值排名的第八位。500强中的第100名规模已达到250-300亿美元左右,最后一名是90亿美元左右。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产品研发的80-90%,对外投资的90%。而我国最大的500强工业企业的销售总额小于通用汽车公司一家,中国电子行业百强企业销售总额只相当于IBM公司的1/5,海尔企业的营业额只有500强最后一名的1/4。1998年我国工业500强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二)核心竞争力

规模差距只是差距的表象,差距的实质则在于核心竞争力。在世界500强的排行榜上,无论是苦心经营的“老牌劲旅”,还是迅速腾飞的“新生显贵”,其共同的目标和成功的秘诀在于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跻身500强的各大企业尽管方法不一,路途各异,但其无不在品牌形象、市场网络、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领域拥有雄厚的核心竞争力。500强企业关注的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总裁们考虑的不是明天怎么做,而是培育以50年为参照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则差矣,很多企业仅在“大”字上做文章,却很少在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有的甚至在没有技术、市场、管理、营销策略等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下,急于求成,盲目扩张,实行多元化经营,短期行为严重;有些企业虽有“大”的外表,但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内在优势,不仅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目的,更谈不上形成持久稳定的竞争优势。

(三)效率

尽管500强排名以“年销售额”为第一标准,但这一标准是以企业效率的稳定增长为前提的。在美国,企业关心的不是把公司变大,而是能否保持利润的持续增长,是今年的收益能否超过去年的收益,达到财务上的良好增长。我国很多企业虽然也重视效益的提高,但与500强的差距却令人瞪目:1998年我国工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收入分别仅相当于世界500强的24.62%、12.31%和9.51%,总体效率仍然很低。

(四)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企业的国际依存度、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纵观世界500强,除极少数不可贸易部门的企业外,一般都是进行跨国投资、跨国经营,世界性生产和经营的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很强,500强企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3多,占全球直接投资的70%多。以在华投资为例,500强中有近400家公司在华直接投资,项目多达2000多个,华东七省市占投资总额的68%,仅上海就有200多家企业投资或者设办事处。同时,世界500强总收入中来自其宗主国外的收入占相当大的比重,比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来自美国之外的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0%。而我国600家有海外经营项目的企业,1998年投资总额不过66亿美元,而且2/3是贸易型的,平均投资规模在200万美元,与世界前100名1998年仅在上海的投资10亿美元相距甚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投资规模。所以,我国工业500强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国家级”的,还谈不上“国际级”、“世界级”的竞争力。

(五)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当今企业生存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目前,世界500强拥有世界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美国公司每年的科研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5-6%。与之相比,我国企业的科研经费支出捉襟见肘,平均仅占销售收入的1.4%,工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目前真正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不到15%,在机械、电子、石化、汽车四大支柱工业总体技术水平比工业发达国家要落后15-20年,如此低下的科技实力必然抑制企业的创新能力。

(六)人力资源管理

世界500强首席执行长官往往都是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他们的注意力不在物质资源和物质资本,而在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他们不仅重视人的外在使用价值,更关注蕴藏在人脑中的无形、无限的可开发价值,把人力资源列为首要的资源,把获得人才和开发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焦点,他们在竭尽全力不断开拓全球市场的同时,始终殚精竭虑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而中国最大的问题则是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和人才外流,目前中国读中学的只占适龄人口的67%,新兴国家为80%,中国入大学的只占5%,“四小龙”为20-30%,日本为40%。John Chen在99《财富》论坛中指出:中国最大问题是人才外流,硅谷中20-30%是中国人,麻省理工学院有的班级中整班人都说中国话。中国企业虽然已普遍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在制度、机制、环境、待遇等方面并未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又为人才的发展设置了重重关卡、障碍,其结果是我们以重金耗费为国外无偿提供最宝贵的资源。

二、差距存在的原因

一是经济原因。我国是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现实经济差距不可否认,这必然从多方面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这是我国企业与世界500强差距悬殊的经济基础和客观原因。

二是体制原因。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我国企业不仅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而且直接处在政府的包揽、保护之下,缺乏竞争的压力、动力和能力,面对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很难有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三是机制原因。世界500强都是在市场竞争中拼打出来的,市场是企业优胜劣汰、生存发展的最好机制。而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始终是制碍企业发展的顽疾。即使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搞无效率的“强强联合”,由国家组合、政府捆绑,组建“行政性大公司”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种违背市场竞争规律的政府行为,不仅不能促使企业的发展,甚至使企业处于竞争的被动地位。

四是制度原因。用人制度不合理,奖惩制度不健全,没有稳定、明晰、高效的产权制度,形不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都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贸易政策、贸易制度的过度保护,使企业目光狭窄,容易产生惰性,缺乏同世界大企业竞争的动力。

三、《财富》留给我们真正的“财富”

分析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的现实差距和原因,并非督促中国企业家都去苦苦求索“赶超世界500强”之路,而是总结它们的经验,探索它们成功的道路,从《财富》中寻求“财富”。

首先,从思维模式上正确看待500强。对世界500强,我们不应“临渊羡鱼”,应追求但不应强求,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并非唯一出路。虽然追求500强的远大目标能激发我们奋进的强大动力,但一味强求,行为就会失范,目标就会失真,最终目标也难以实现,即使进入了也会有水分。只有面对现实、“退而结网”、遵循规律、扎实工作,才能真正强盛。正像李政道先生面对我国科学界提出“在20年培养出能够拿到诺贝尔奖科学家”的目标时所发表的看法:科学家要为科学而工作,而不是为拿到什么奖去工作,那些拿到奖的科学家工作的动力是探索人类的未知,而不是拿什么奖。

其次,从追求目标上摆正“强”和“大”的关系。世界500强是以“强”而著称,不是以“大”而闻名。所以,中国企业应在“强”字上下功夫,而不应在“大”字上做文章,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实质差距不在规模,而在于管理、技术、创新上,我们要进入的是“500强”,而不是“500大”,当务之急不是把企业做大,而是把基础夯实,把底气做足,不断提高生产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否则,就会误导企业的发展。

再次,明确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无论从欧美高科技企业取代日本公司占据上风的500强结构,或是从500强企业的科技含量和赢利能力的正相关性,还是从网络、信息、高科技成为99《财富》的重要议题,以及销售收入距500强有很大差距的搜狐总裁张朝阳应邀为论坛特别发言人的微妙细节,我们都不难看出《财富》论坛组织者的长远眼光和跨入世界500强的通行证:面向未来的正确的策略和方针,对研究和开发的重视,产品创新的能力和对人才的重视。这无疑给我国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不能再停留在低档次的、低水平的、缺乏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应当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推涌出更多保持强大核心竞争力和远大战略目标、并拥有一支精良职工和优秀企业家队伍的真正的企业。

研究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并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认真研究那些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常青树”和“新生代”的成功之路,努力缩小中国企业与500强的差距。

标签:;  ;  ;  ;  ;  

从“财富”看“财富”_中国企业500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