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镇木版年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探讨论文_孙雪梅

清河镇木版年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探讨论文_孙雪梅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学 251700

摘 要:惠民县清河镇木版年画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是由王姓始祖王画三从天津蓟县经由山东清河枣强带来清河镇的。清河镇木版年画根植于中国民众的世俗生活,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清河镇木版年画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考验。当务之急是做好传承和振兴的研究工作,使其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开创清河镇年画更为灿烂的未来。

关键词:清河镇年画 传统模式 传承和振兴 研究

探索民间木版年画本源的文化价值和传承出路,为它寻找出一条适于当下文化背景和市场规律的出路,也许这将是当下或者未来作为传承者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妥善解决好保护、传承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掌握好传承与发展的平衡,才有可能为民间木版年画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赢得更适合它发展的空间。

一、民间木版年画发展现状

民间木版年画以“年”为中心,作品大多都表现民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对来年的期望和生活的夙愿,且均在春节过年时张贴。民间年画承载着以“民”为主要对象的“民”的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变迁的信息;承载着一个广泛的大众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百年来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而去,消亡得迅速而缄默,随之发生的是深入中国社会生活每个层面的变迁。传统的民俗生活、居住环境、精神寄托改变了,文化传播手段更是日新月异,“新年换年画”已经成为往昔的回忆,这在根本上毁掉了清河镇木版年画赖以生长的传统社会基础,使之成为越来越远的墙上“风景”。

清河镇木版年画该如何走出困境?不管我们感情上如何难以接受,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已初步占据了现代化进程的主导地位,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现实。但是工业文明也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对此现代人不乏批判的态度,并试图以各种方式改变现状。这种改变不是颠覆,而是创造一种文化调节和补偿机制,在一定意义上木版年画的原生形态曾经具有的基本文化功能,恰巧与当前的社会需要保持同构,这正是木版年画有可能参与和改善现代社会生活的潜在能力。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让清河镇木版年画“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参与新的创造。它可以原形原貌、原汁原味地出场,也可以顺应已变化了的习俗、形式,审美情趣“适应性”地进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这已是同仁们广泛研究的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二、清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的具体举措

1.整合民间艺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在美术课堂里结合教材渗透家乡的民间艺术?山东清河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历来丰富多彩,这可以从 “年画”、 “剪纸”、“刺绣”、“农民画”以及散落在民间的诸多民间艺术品,包括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报道等,可见一斑。但从美术教育的角度介入,对山东清河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地、深入地开发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学生的美术文化教育相联系;将山东清河地方美术文化根植于下一代山东清河人的心中;将山东清河地方美术文化传播天下,发扬光大,尚很少见,这就给留给我们充分的开发和研究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为美术地方文化资源所开发和利用,实现美术课程目标而努力。把家乡的木板年画、泥塑、剪纸纳入手工课,刺绣纳入图案设计,并且定期地开展民间艺术的综合实践活动,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推介民间艺术。通过这样的整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更重要是保证了民间艺术的传承,从而达到教学的有序性和长效性。

2.开展校本教材,巧妙拓展民间艺术。深入到生活中,利用高科技手段(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采集各种地方的美术课程资源,尽可能全面地搜集、挖掘和整理山东各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创造了历史文化,由于各地的风物、民俗差异,出现了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器物造型和艺术造型的清河镇木版年画、剪纸、石雕、泥塑、农民画。这些培养学生民族审美情趣的好题材往往被忽略,并未反映在美术教学之中。没有创新实践,便没有继承和拓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既要在实践中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有新的拓展、新的突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才是我们学习民间艺术的目的所在。

3.继承学习。 临摹、复制民间艺术,如农民画、剪纸、泥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创作过程的构思、构图、制作、上色等,从实践中体味民间艺术构思的大胆想象,构图的无拘无束,造型的变化夸张、色彩的强烈热闹﹑线条的粗犷简略。

4.创作融入。在绘画创作中融入民间艺术的元素,让孩子们在积淀了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移情、变化、重组等手法进行了一系列地创新。在材料和技法的运用上,尽量降低难度,将传统的木版雕刻印制,变成用现代材料吹塑纸制线板,用水彩纸代替原来的粉笺纸手工绘制。在图案装饰上,将刺绣等生活中的常见图案运用其中;在画面布局上,采取了圆形式、对称式、方形式、S形式等形式。学生们在不断吸取民间艺术营养基础上,积极注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其在继承中得到发扬,在发扬中不断创新,使作品既有古朴的美感,又闪烁着时代的气息。这也真正实现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王伯敏 《中国版画通史》.山东清河美术出版社,2002,6p,179-180,199-20 。

[2]阿英 《中国年画发展史略》.朝花美术出版社,1954,10p,55。

论文作者:孙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清河镇木版年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探讨论文_孙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