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日渐推进,我国很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日渐加重,河道中氮磷营养盐等含量持续增加,水体黑臭现象频繁出现,急需要在探索基本思路中巧用可行的技术手段,高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恢复河流生态与社会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城市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基本思路;技术
在城市建设发展浪潮中,城市污水排放量明显增加,很多污废水在没有妥善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河流,加上农业废水等作用,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体透明度、溶解氧等发生变化,河流生态系统不断被破坏,黑臭水体形成,如何解决黑臭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中一项重要任务,要在理论联系实践中科学剖析地区城市黑臭水体污染情况,要在明确基本治理思路中探寻确切可行的技术方法,在有效治理中修复、改善城市水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效益。
1城市黑臭水体
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强调到2020年底,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黑臭水体不能超过10%。到2018年5月,我国已被认定的黑臭水体有2100各,流域总面积达到1463平方公里。水资源是城市建设以及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如果河道清理滞后,加上城市经济发展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量持续增加,沿河公路路面、土壤、地表等氮磷元素、有机物等在雨水冲刷下流进河道,河道中氮、磷等指数将会超过规定范围。与此同时,布设的城市污水网络设备设施有待完善,河道水体流动性不高,自净能力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不断增加,在好氧微生物影响下,水体含有的溶解氧迅速消耗,降到2.0mg/L,水体便会处于缺氧状态。在厌氧细菌影响下,水体产臭、至黑同步进行,水体中的有机物不断被分解为氨气、甲烷等,河道出现常年性以及季节性黑臭现象,水体质量大幅度降低,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等。
2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基本思路与技术
2.1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基本思路
我国要在统筹兼顾基础上从全局出发,客观审视当下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黑臭水体污染问题,要在引领、指导下充分发挥城市住建、环保、水利等部门职能作用,联手编制关于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配套细则,加上相关政策法规、法律条例等相互作用,为有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源头上科学解决水体黑臭污染问题。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在治理过程中大力推行、落实河湖长制,明确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基本思路,即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要从截污、活水、修复等方面入手借助可行的技术手段,综合治理黑臭水体,确保治理更加安全、全面、经济、长效等,城市河流水质得到根本改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同时城市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2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
2.2.1 控源截污技术
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中,控源截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源头上有效控制进入河道的各类污染物,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黑臭水体污染问题。在应用控源截污技术中,城市发展中布设的污水管网系统有待完善,对其雨水和污水分流改造,可以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其中,合理修复以及翻建被损坏的污水管道,在沿河排放口对管道中的污水进行科学的截留处理。在此过程中,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根据新增加的污水量,对污水处理系统设施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结合尾水水质最新标准,对污水进行系统化处理,确保处理之后各方面指标在规定范围内,能够对城市河流起到补水的作用,如果污水无法有效截留,需要借助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与此同时,在控源截污过程中,可以借助海绵城市理念作用下的低影响开发,综合应用控制技术、净化技术等,有效控制、处理城市雨水径流中各类污染物,防止其直接流入河内。
2.2.2 底泥疏浚、修复和资源化应用技术
城市河流底泥是水体污染物高度集中的地方,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中,底泥疏浚以及修复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在疏浚底泥中,原位处理技术是频繁应用的环保型底泥疏浚技术之一,即巧用物理、生物等手段,降低底泥中各类污染物具体含量,包括溶解度、迁移性等,避免底泥中的污染物不断释放到水体中,该类处理技术可以进一步划分,包括原位覆盖、隔离以及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合理挖出并处理河内已被污染的水体底泥,防止河内上覆水体受到影响,科学控制二次污染现象的出现。在疏浚底泥过程中可以利用原位覆盖技术修复底泥,即以污染程度为基点,借助改性黏土材料等覆盖材料,巧用多种可行的覆盖方法,将其覆盖在被污染的底泥上,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稀释、转化等,合理修复、处理被污染的底泥。此外,在疏浚、修复基础上要注重底泥的资源化利用,综合把握污染程度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度,进行规范化风险评估,在技术手段作用下,对其进行深层次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2.2.3 水质净化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
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水质净化、生态修复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水质净化过程中,可以将生物膜技术应用其中,在把控城市河道流速基础上实现微生物挂膜,促进河内多样化微生物系统形成,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动态把握治理中水质改善、水体自净两方面情况,合理调整生物膜组件量的同时投放适量的微生物促生液、微生物菌剂,加快底泥中原有各类微生物繁殖以及生长速度,在微生物不断作用下,达到降解水体各类污染物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在技术手段作用下重新构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被破坏的水体环境,在增加水生生物种类中将微生物、水生动植物有机联系,设置生态浮床系统,提高城市河流自净能力,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构建生态驳岸,有效防控径流污染。相应地,下面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应用高效生物膜技术净化水质流程图。
应用高效生物膜技术净化水质流程图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要高度重视城市黑臭水体污染问题,要多层次深化把握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机理、影响等,在基本思路以及技术探寻中科学治理黑臭水体,修复、平衡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水体质量的同时确保城市经济发展中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中提升城市外在形象,高效建构美丽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廖伟伶,黄健盛,丁健刚等.我国黑臭水体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现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34(11):153-158.
[2]刘佳慧.新时期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2):2768—2768.
[3]梅龙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3003-3003.
[4]伍志威,张细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3104-3104.
论文作者:冯霁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水体论文; 城市论文; 技术论文; 污染物论文; 水质论文; 河流论文; 污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