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县人民医院 152100
摘要:目的 研究双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ACS患者1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规范性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治疗、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用盐酸舍曲林和氯硝安定。观察两组用药3个月后,患者ACS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①ACS症状的改善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良反应: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无意外死亡病例。结论 双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可行,而且比常规规范治疗更有效,但尚需进行大样本的循证研究来更完善地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双心疗法;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理干预
疾病就要从心脏、心理行为-“双心疗法”-两方面着手,在躯体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评估及各种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才能更有效地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目前,关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新话题。我院采用双心疗法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mptom,ACS)患者,作初步探索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CS合并抑郁症患者138例,其中男56例,女82例,年龄46~86岁,平均(66±5.8)岁,本组13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常伴有: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心悸、心前区不适、胸闷、呼吸困难、多汗、急躁易怒、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
1.2 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规范性治疗: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ACEI或ARB药物、调脂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治疗、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用盐酸舍曲林(左洛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 mg/d,顿服,氯硝安定2 mg睡前服,观察两组用药3个月后,患者的ACS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3 ACS症状改善情况的疗效标准 ①显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无缺血性胸痛发作。心电图缺血性ST改变回复>50%或平基线。②有效:上述症状减轻,偶有缺血性胸痛发作,心电图缺血性ST改变回复<50%。③无效:症状及心电图均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CS症状的改善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用药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无意外死亡病例。
3 讨论
冠心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目前公认的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多伴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焦虑、恐怖、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会影响病情和预后[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心理危险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促使冠脉事件的发生。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康复期的患者,不仅精神障碍使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且轻微的抑郁症状,比如Beck抑郁量表(BDI)评分≥10分,也提示预后不良。急性心肌梗死时伴发的抑郁症状和死亡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3-5]。心理压力可以引起心脏病。因为有害的心理应激可以促使体内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导致β血栓球蛋白与血小板因子增加,促发冠状动脉斑块破裂。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无意外死亡病例。本研究结果说明:“双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可行,而且比常规规范治疗更有效,提示: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如果我们在日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中,注意同时对其心理障碍的治疗,要比单纯的常规规范治疗更有效。国外学者Gidron等[6]提出了由负性心理促发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机制为:①斑块不稳定:抑郁、焦虑和敌意等负性心理促使炎性细胞释放IL-1、IL-l5、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巨噬细胞分泌金属蛋白酶,降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细胞外基质,促使斑块的不稳定。②炎性细胞因子和白细胞的堆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结构,激活神经内分泌机制,促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过多,引发冠状动脉痉挛,促使斑块破裂;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这项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心理干预治疗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下降的结论,只是改善了患者的ACS症状,提示,心理干预治疗可在短事件内改善情绪状态、促进社会支持,但远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还需要观察。
总之,本研究只是临床小样本的短期研究,资料有限,希望能我们的临床工作提供一点参考意见,今后尚需进行进一步的大样本的长期的循证研究,相信随着样本量的增大和研究时间的延长会有更多的现象被发现。
综上所述,双心医学是研究心血管病与精神心理障碍的新学科,“双心医学”模式既是人性化,也是理性化的治疗模式,心血管疾病常常伴有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采用“双心医学”模式,才能更有效地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从而达到“ 心身同治” 的最高境界,真正体现疾病诊治过程中“ 以人为本” 的理念,同时也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有利于国民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Vural M,Acer M,Akbas B.The scores of Hamilton depression,anxiety,and panic agoraphobia rating scal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nadolu Kardiyol Derg,2008,8(1):43-47.
[2]Frasure 2 Smith N,Lesperance F.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 predictors of 22year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rch Gen Psychiatry,2008,65(1):62-71.
论文作者:付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综合征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药物论文; 心理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