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害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道路路面积水,会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甚至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对交通安全极为不利。因此,合理有效地安排排水设施,可以保证路面结构处在一种干燥的状态,使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公路路基路面排水以及城市道路市政管道排水这是两种不断的概念,文章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阐述,分别从目的、方式、对象以及出处进行系统分析。公路排水以及城市道路排水重点不同,需要深入分析。
关键词:排水系统;城市排水;公路排水
1、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道路排水设计一般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对于地下水位较高路段,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对于软土地基处理路段f如塑料排水板、预压等卜一般设置50cm左右砂垫层,以加快排水。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路面水:通过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构造物等形成完整排水系统把路面水收集并排出路基范围:对于超高路段,可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处的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排出路面水,或通过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法把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排到路面另外一侧并通过路面横坡排出。②下渗水:下渗水一般分两种,一是中央分隔带下渗水,二是路肩下渗水。根据不同下渗水,采取不同方法排出:a、中央分隔带下渗水: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可通过在中央分隔带下设置纵向盲沟收集,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将下渗水排出路基。b、路肩下渗水:一般处理方法为在路肩设置纵向渗沟,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设计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2、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
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考虑道路等级、地形、地质、气候、年降雨量、地下水等条件,考虑不同的水源,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使路基、路面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把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并引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将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必须将路面排水和路基排水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将地上排水和地下排水结合考虑,将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结合考虑,将道路排水与农田灌溉、周围环境保护综合考虑,将道路排水工程与防护加固工程综合考虑。一般把道路排水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路界地面排水包括路面(含路肩、中央分隔带)排水、路基边坡排水、沟渠排水等。地下排水包括路基地下排水、中央分隔带地下排水和纵向填、挖方交界处地下排水等。
3、阐述公路路基路面排水以及城市道路市政管线排水
3.1公路路基路面排水
公路排水设计,一般可以将其称为路基路面排水,公路排水设计应该包含几个方面内容。第一,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以及农田排水对路面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这类型的排水一般称为第一类排水。第二,在充分考虑如何快速对路面进行迅速排水之外,需要最大显限度的降低雨水对路面、路基质量破坏。尽力降低因为排水不畅导致的地下水下渗,避免使得路面使用性能以及路面结构受到破坏,这类型的排水方式称为第二类排水。在面对第一类排水时,一般需要充分考虑到路基填土高度,需要使用最小填土,在路基底部设置一些隔水层将其隔离开来。在施工期间,需要充分考虑挖掘排水沟,在该排水期间保障逐渐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在底部加入一些石灰进行处理,将稳定层的高度逐渐提升,最好设置在40cm距离。第二类排水设计,这类型的排水设计一般会包含两个层面的技术。第一,通过路面横坡、边沟以及边沟槽位置,将路面的水逐渐排出去,将其排放到专门的排水沟之外。第二,设置起中央分隔带时,需要设置出几种类型的分隔带还有排水管。有横向排水管、软式透水管以及碎石盲沟等等。在施工阶段遇见雨天时,需要将地面的水迅速通过桥面排出去。另外隔离带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离作用,将这些水快速的排出路基之外。第三,设计起泄水孔或者是专门的排水管,这样可以将路面一些余留的水逐渐排出去。第四,设计中采用的是土路肩肩纵横向碎石盲沟,还有专门的沥青封层,这样可以将已经渗入路基的水排出去。
4、公路排水与城市道路排水的区别
4.1对象和目的不同
第一,对象不同。路基路面排水的主要对象是公路路面的雨水、地下水及农田灌溉水等等。市政管线排水最核心的对象是道路两侧地块以及雨水和道路路面的雨水。第二,目的不同。路基路面排水最核心的排水方式是将路基两侧的雨水将其排放出公路范围之外,有效的防止地下水侵入路基中,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路基路面。市政工程排水目的是将收集到的水,将其排在合理的位置中,尤其是路面的污水。降雨来临之前,需要快速将路面两侧的雨水和地面水收集起来,并且将其排入雨水系统中。这些水会尽量的排入就近的江河、渠道以及湖海等位置,更好的避免了道路洪涝以及城市洪涝出现。
4.2方式不同
路基路面排水主要是借助边沟、路面横坡以及边沟急流槽等等方式进行排水,将路面水快速的排出路基以外。在进行中央分隔线设置时,需要有专门的软式透水管以及横向排水管作为辅助排水系统,这样就可以将路面水排入排水系统中。如果是施工期间,一般中央分割带会将雨水排出路基之外,一些已经进入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也会快速的被排出去。在设计过程中,一般选择的是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以及排水管等等。这样就可以将渗入地面的面层水逐渐引出来,将其引出路基层面之外。市政管线雨水系统,主要是通过雨水口收集道路路面水,预留的收集管会将两侧的雨水直接排入两侧地块。在最后通过敷设,将其融入雨水管道或者专门的雨水箱中,这样就可以将其排入江河湖海中。
5、公路排水与城市道路排水的结合
5.1穿越山区的城市道路排水
穿越山区的城市道路排水,这类型的规划属于城市道路规划,有些工程需要穿过林区或者是山区,具有的公路功能比较明显,而且都是属于常见的快速路。处理这类型的排水时,应该做好规划工作。根据地形、道路纵坡以及地形资料,从现场勘察中进行分析,从而做好排水设计工作,一般山区的排水一般都是分段进行,当明确了公路性质以及城市路段之后,就可以更加明确这些雨水的出处。
5.2穿越城区的公路排水
出现该情况时,一般都是公路穿越乡镇或者村庄时,在选择排水处理方式时,比较常见的有几种。第一种,需要将穿越的路段改成市政管道排水,将其直接纳入城区排水系统中。另一种是对公路排水进行重新设计,重新改造,这样可以更加适应城区特点。一般的做法是,将公路排水设施进行改造,从而更加适应排水需求。一般的做法是,需要在排水沟位置加盖板,简单而言就是将排水设施进行封闭住。注意不能有杂物堵塞边沟,另外,也注意路面的车辆和行人掉入边沟中。有的地方需要设置起专门的留口,使得公路两侧快速收集雨水,并且快速排入边沟中。
6、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建设水平逐渐提高,城乡差距不断缩小。道路工程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道路具备多元化、复杂化性质,在当前进行道路排水时,需要充分认识相关性质。在进行排水设计时,应该结合当前的路面情况,从道路两侧的地形地貌、道路纵坡以及用地性质情况加以分析,选择合适的排水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月钧,浅谈城市道路排水设计[J],工程建设与管理,2010,15(8):196-197.
[2]冯剑,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分析[J],市政建设,2006,15(8):96-97.
[3]于卫红,城市排水规划的热点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8):16-18.
论文作者:韦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道路论文; 边沟论文; 公路论文; 雨水论文; 将其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