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在提高供电的质量、可靠性以及管理水平上是具有明显优势的,所以供电部门或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并解决好配网自动化建设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本文对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
配网自动化是我国电力自动化管理的重要技术,通过对电网改造和网络优化等多种方法的落实,在提高配网自动化进程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电力行业的生产效益、经济管理和社会效益。在当前环境下我国还需继续加强对配网自动化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1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实际上指的是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自动化技术实现综合利用,将电网结构、用电情况、图形信息和配电网数据等内容作为核心,对其实现管理和控制。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一方面使得电力系统配网的管理实现了自动化的控制,另一方面还切实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为其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当某一区域内出现电路故障的时候,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分割区域的开关跳开,将故障区域实现隔离,然后将断电的非故障区域实现正常供电的恢复,防止因局部线路故障而造成整条线路和大片区域出现连续断电的问题。
2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现状
2.1 缺乏资金投入
现阶段,我国虽然大力支持对电力系统配网子自动化的建设,但是投入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中的资金量却呈现出严重缺乏的现象。由于建设资金的长期投入不足,使得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同时,由于资金投入较少,使得我国一些地区的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布局上存在不合理和改造不够彻底的问题,一些供电设备因年久失修而导致输电中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
2.2 配电网管理混乱
当下,我国一些电力企业中的电力信息资源类型十分繁多,且不同企业之间对各种信息资源实现整合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同一企业当中,各个部门之间对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能力也十分有限,直接导致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存在滞后性的问题,信息的不流畅使得电力系统配网的管理工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混乱的现象。
2.3 过度追求新设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都被应用到电力系统配网建设工作当中。对于设备资产的管理工作而言,其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考虑,对于新设备的应用过度追求,忽视了电力系统整体运行的实际情况,使得新设备和旧设备之间出现不相匹配的问题,最终无法实现整体最优化的运行效果。
2.4 衔接问题的处理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涉及面较广,所需要的投资金额较大,在对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现有系统的充分利用等因素实现综合的考虑;然而,在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企业没有充分的发挥出现有设备的作用,对于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没有实现合理的权衡。
3 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 配网自动化技术设备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机械和设备来操作和运行,通过科学的设备操作与运行,以达到自动化配电的效果。该项技术的主要构成成分为配电变压器配电终端、馈线自动化终端、开闭所远方监控终端、中央远方站控制终端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技术的应用,主要为达到监控与管理配电网络的目的,有着遥控、遥测、故障电流的高效检测、继电保护等多项功能,能为整个电网系统提供服务。
馈线自动化终端是一个重要的连接通道,是实现自动化系统与设备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该终端具有很强监控效果,监控的对象与范围设计闭合器、断路器、重合器、环网柜、调压器等。在与馈线系统进行连接的过程,能获取大量的信息,传输配网系统会对各项数据进行支配和控制,根据前期设置的参数,由执行部分来控制配电设备,以达到自动化控制与调节的效果。馈线自动化终端属于一种重要的设备,借助开关来对电路闭合予以控制,还能间断性的对供电的电源予以操作,控制器可借助接口终端来实现对配电网络的掌控。此终端的运行,会需要一定的蓄电池,只有配置相应的蓄电池,才能良好应对紧急情况,避免线路发生中断,一旦中断,可由蓄电池继续进行供电。
3.2 故障检测技术
第一,在短路故障检测方面。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借助远方遥控形式来检测短路故障,及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上传至配电网自动化主机上,此时,主机会开展自动检测功能,及时对所检测到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短路故障发生的具体区域,根据位置详情提出合理的故障应对措施。
第二,在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方面。纵观我国的电力系统,在配电网络运行的过程中,以非有效接地形式为主,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电压值不会发生变化,且线路所承载的负荷也就不会受到影响,一般在两个小时以内是可以保持正常状态来供电。由于在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较小,接地电弧具有自行熄灭的功能,一旦其发挥作用,即可将隐患排除,以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
3.3 通讯技术
为了实现电网信息的实施通信,应建立同步数字系统光线网络,有配电子站与主站点间形成主干通流的分支,每个配电子站只需转发一个规定位置内的配电数据,通常情况下,在设定配电子站时,会将其设定在变电所。子站与终端采用的分支的渠道进行信息的分享与交流,且对通信的速率要求不高,此时,可选择电话拨号、配电载波与GPRS 等方式来开展通信。但是,在馈线自动化终端上,其对通信速率的要求较高,可选择光纤以太网或多点光纤渠道实施通信,通信效率高,质量高。为了节省配电子站访问的时间,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应发挥配电终端的主动性,由其主动向配电主机传输故障信息、电网变化等数据,然后停顿一段时间的数据传输,旨在对设备的功能进行检测。
4 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应建立大型、综合类的受控端,该受控端是建立在高速SCADA 系统条件下的,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实现对电网信息的迅速收集,并实现对信号的集中式处理,使得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变得更为简易。综合类的受控端囊括了传统终端的强大优势,在此基础上还可对电力系统的电压运行详情、震荡、频率等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测与掌控,此受控端会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的主控方,以便做出更为精确的数据分析,利于提高数据分析的精确度。
第二,为控制系统潮流,达到监测与频率控制的效果,应具备高速载波通信系统,除了能满足基本的配电自动化需求外,也能帮助用户实现电力线上网,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配电服务。此外,未来,IP 通信技术也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该通信技术融合了光纤通信技术与IP 通信方式的优点,是未来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内容。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在促进城市电网运行的稳定、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可以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处理,提升供电质量与供电的可靠性,对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有必要做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秋阳. 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研究[J]. 电子世界. 2017(07)
[2] 司徒健群. 浅谈月山配网自动化建设[J]. 机电信息. 2016(33)
[3] 李翔,唐欣. 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研究[J]. 化工管理. 2016(35)
[4] 温灼文. 城镇配网自动化的规划与实践[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09)
论文作者:张明玲,洪阳,刘志未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终端论文; 故障论文; 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信息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