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中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树立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关键词:历史 兴趣 培养
一、以历史人物为载体,以师生互动为主导
人的智慧与创造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主要内容。正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阐述的那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就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构成的,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才使得历史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他们的行为活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历史人物的讲述,通过这个历史人物的经历、思想和事迹等来分析了解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概况,进而把握主要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前因后果,乃至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它们。这样的历史教学就会因人物而变得饱满、全面、富有生活气息。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认为“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历史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把师生互动放在首位,坚决避免教师的空洞说教,应将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学习知识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一讨一论中,使学生能够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反问该事件“为什么这样”,进而提出“怎样解决”的方案,使一个历史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清晰明朗、跃然于纸上。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以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使之适应历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以激发。
二、以时事政治为楔子,以情感美育为隐线
时事政治是当前社会的热点事件或问题,具有时效性,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它,反映到历史上,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活动其实也是当时的“时事政治”。因此,教学时以时事政治为楔子,以讲解当前的热点问题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比较自然地过渡到要学习的课文上,学生们就会想方设法去探究两者的联系,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获得一个比较直观和全面的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应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就说明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讲解历史知识点的时候应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到历史人文精神的熏陶,在精神愈加饱满、思想愈加进步的基础上产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
三、以合作探究为根本,以激励创新为辅助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 也就是强调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中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真正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营造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们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在探究中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探究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合作探究的课堂就成了学生们的“天堂”,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了。
四、以循序渐进为过程,以掌握技巧为目的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从最基本、最熟悉的知识点入手,逐步剖析,不断推进,积累到一定量后必然产生质变,水到渠成,从而达到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高度。那么,当学生接触到综合性较强和跨度较大的问题时,就可以凭借自己丰富健全的知识储备轻松应对,使问题迎刃而解,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积极性没有受到打击,学生的信心就会更足,兴趣就会更旺,继而产生挑战难度更大的问题的欲望,在历史学习上就会“一路凯歌高旋”。当然,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做到循循善诱,不断引导,不断突破,把历史学习逐步引向“纵深”,让学生们一路走来收获成功、展望胜利。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授一定的应试技巧比简单的知识传授要实用得多。学生们最后都要面临高考,如何在千军万马中取胜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会他们解题技巧、答题思路、应变能力等变得尤为重要。对于技巧的传授,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如培养他们分析评价的能力、整合归纳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重点的能力、排除与筛选的能力等等。例如材料解析题,内容多、跨度大、信息繁杂,如何结合问题来筛选这些材料,掌握对我们有用的重要信息就变得尤为关键,如果把握得恰当,将节省大量的做题时间,而且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问什么答什么,思路清晰,不会走题和偏题,成功率也就相对较高了。
论文作者:张雅丽 刘东利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就会论文; 互动论文; 学生们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