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国近代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近代论文,若干问题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科书、经济史专著和通史著作中法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总是被描绘成缓慢的、落后的、缺乏活力的,是工业化失败的典型,而且总是在指出法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同时,列举其若干原因,诸如缺乏能源,小生产结构,人口增长慢,缺乏创新精神等等。但在五六年以前,笔者在法国进行法国工业化的专题研究期间,突然发现国外大部分著作已经认为这种观点过时了,大约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一些欧美的经济史学家,对这种片面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他们肯定了法国经济发展的业绩,认为至少应该受到世人尊重。笔者原以为这些观点不久一定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学界和史学界,所以回国后也没有刻意纠正旧有观点的想法。然而五六年过去后,在我国大量的经济论著中和课堂上仍然充斥原来的观点,因此笔者不能再等闲视之,不揣浅陋,对现行的有关法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成见作一点讨论。
一、值得称道的增长业绩
我们首先看一下法国近代的经济增长。指责法国经济增长缓慢的观点认为,法国在18世纪是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在19世纪初被英国所超过,而到19世纪末又落到德国和美国之后。我们暂且不论某一阶段和一个参照系比较,继而又换一个参照系的比较方法是否对法国来说有失公允,一个人人可见的简单事实是在19至20世纪两个世纪的发展中,法国始终处在人类工业发展的第一梯队中,也即处在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行列,18世纪晚期法国在经济总体实力上高于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再次超出英国。对于这样的一个长盛不衰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是不应该受到责备的。
事实上,法国经济的增长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缓慢。我们可以先和英国作长时段的比较。大革命以后虽然法国落后于英国,但差距并未拉大。1830-1914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PIB)以每年平均1.6%速度增长,而英国1841-1901年国民生产总值(PNB)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1〕当然,在19世纪早期,统计数字是残缺的和不可靠的。如果我们把比较的年代略往后移,结果也相差不了多少。根据法国经济史家贝洛克(Bairoch)的数据,1860至1910年,法国和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41%和1.87%。〔2〕如果考虑到数字统计上不可避免的误差,定义的不同(如工业产值计不计农业自产和自我消费的工业品,计不计手工业品等),涉及的年份也不尽相同,客观地说,它们工业增长速率是非常接近的。
19世纪晚期,法国经济被美国和德国超出,但这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是老牌工业国在新的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英国也概莫能外。可贵的是法国以后始终跟上了美德发展的步伐,在新的技术革命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如汽车工业和铝的冶炼等。有数据表明,法国在20世纪初的10年间许多经济部门的增长率超过英国,甚至不逊于德国。见下表:
法、英、德1900年至1910年的若干经济部门增长率(%)〔3〕
法国 英国 德国
农业生产率10
4 14
皮棉消耗 33
6 17
生铁 54 -4 54
钢130 20100
煤的消耗 24
0 20
工业动力 60 … 62
如果我们将英法德三国长时段的人均国民产值的增长用线段图表示,就更直观地反映出法国经济增长不俗的表现:〔4〕
英法德人均国民产值增长比较
问题还不仅于此,国民生产总值表现一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真正体现一国人民的生活水准。由于在近代法国的人口增长在欧洲大国中最慢,法国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上表现更好。见下表〔5〕:
1860-1910法英德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增长率(%)
国民生产总值 人口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法国 1.41
0.16
1.25
德国 2.57
1.17
1.39
英国 1.87
0.89
0.97
欧洲平均 1.88
0.92
0.96
由此我们看到,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上,法国远低于德国(这从德国在19世纪的后期的迅速崛起这一历史现象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略低于英国,但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上,和德国的差距大大缩小,并超过英国,表明法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比英国要快。
长期以来人们低估法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法国近代很难找到一个经济腾飞的时期。根据传统的观点,每一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马克思用“工业革命”这个概念来表明这种突变,罗斯托在他的阶段发展理论中采用了形象的“起飞”(take-off)这一词汇。根据罗斯托的观点,“起飞”阶段是任何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这是传统的、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时期。这一阶段大约经历20-30年,它的特征有三:A.投资率大幅度增长,从国民生产总值的5%提高到10%;B.先导部门发展,成为带动工业发展的龙头。英国为棉纺织业,俄国、日本和德国为军火工业等。C.有一个推动生产扩大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的机制。据他推论,英国的起飞时期是1783-1802年,德国是1850-1873年,美国是1843-1860年,法国是1830-1860年。
但法国工业革命起于何时,终于何时?法国的“起飞”阶段究竟该定在哪个时期?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法国的经济学界和史学界。法国经济史学界曾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首先是以法国存在“起飞”阶段为前提的,结果对“起飞”时期一共提出四个假设时段。一为旧制度时期(长期增长的起点,现代工业核心开始出现);二为拿破仑时期(近代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三为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工业增长明显加速);四为1895-1914年(新工业的出现的发展,法国进入工业化国家的行列)。〔6〕这种起飞时期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实际上反映出法国起飞阶段的模糊性,同时也反映了法国经常有经济貌似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可以就此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法国工业化不存在明显的起飞阶段,总体上说,整个19世纪法国经济有规则地增长,这是一种平稳的、渐进的、没有大起大落的发展。
进一步仔细观察,从拿破仑垮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经历了快--慢--快三个大阶段。1815-1860年为法国经济加速发展时期。工业生产每年平均增长2.5%-3%。1820年到1860年国内生产总值从90亿法郎增加到175亿法郎。〔7〕在这一时期也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特点由旧式生活资料短缺危机逐步转向生产过剩危机。1830年的震荡和1847年的经济危机正好和二次革命运动相吻合,尤其后一次经济危机延续了几年。但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总趋向。复辟王朝时期和七月王朝时期是法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第二帝国前期则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到1860年,法国经济充满勃勃生机,没有迹象表明它将会减速。然而正是从这个日子起,法国的增长趋势开始逆转。1860年到1895年是法国经济增长减慢和止步不前的时期。没有骇人听闻的经济危机,法国经济的步伐悄悄的放慢了。从1865-1874年到1885-1894年这两个十年间,法国国民收入从237亿法郎降到234亿法郎,这是按流通法郎的面值计算的,由于同期物价的下跌,按法郎固定价格计算,1882年后,投资额只占国民产值的6.3%,而1855-1857年间,投资比例平均为8.2%〔8〕法国农业在1875年达到它的高峰后,从80年代开始出现严重的危机,产量下降,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因此1860到1894年是法国近代经济发展趋缓时期(法国史学家在有关法国起飞阶段的四个假设期中恰好没有这个时期)。1895年以后经过调整后的法国经济重振雄风。1896-1914年法国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高度。1890-1913年,国内生产总值从220亿法郎增加到388亿法郎。〔9〕从1896年起,价格止跌回升,投资额增加。新的技术革命的开展和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成为新一轮经济高涨的动力。这轮经济飚升扣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殊岁月将一直持续到1929年。
综上所述,法国近代经济表现为一种长时段渐进式的稳步增长,这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一种落后和缺乏活力,在和英德长时段的比较中,尤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比较上,法国的业绩还是应该受到重视的。法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这种发展谈不上后进和缓慢,只是表现为不同的方式而已。这种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应该值得我们去研究,其中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来,如果我们不是抱着偏见只看到它的教训的话。
二、符合法国国情的工业生产结构
人们对法国经济的发展的责备不只局限量的方面,还涉及质的方面,认为法国经济表现不佳,主要在工业生产结构上中小企业占优势,由此影响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的采用,导致生产率低下。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它的最大问题是忽视法国特殊的国情,主要以英国发展模式去衡量别国的发展成就。我们将在三个问题上对这种观点进行再探讨:第一,“中小企业占优势”是否是对法国工业生产结构正确的概括?第二,法国中小企业在某些部门的大量存在是否具有它的合理性?第三,法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是否低于英国?
在讨论这三方面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指出法国的产业结构具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法国的传统工业部门在很长时间在法国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见表〔10〕:
若干工业部门的增加值在工业总增加值中的比例(%)
工业部门1845-1854年 1905-1913年
电力
0.7
煤炭0.5
2.7
冶金0.9
2.4
金属加工3.9 12.7
纺织
19.8 16.5
食品
1614
服装和纺织制品 20.1 14.9
建筑和公共工程 23.2 13.2
表格上方的工业部门没有一个在比例上能超过下面的工业部门的,金属加工部门兼容了过去的铁匠铺到现代化的大型机器制造厂,所以在比例上它也介乎于两者之间,法国的这种产业结构必然会影响到法国的企业结构。
这种传统工业占优势只不过是一种特色,并不意味法国的落后。法国产品的专长在于生产高质量和设计精美的消费品和奢侈品。和英国相比较,英国更偏重于生产大众化的便宜产品,便于打开国内和国际市场。通过英国和法国双边贸易产品的结构看,英国出口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而法国出口更多的制成品,如下表所示:〔11〕
1854-1905年英法双边贸易的商品构成(%)
1854186518881905
英法英法英法英法
原材料29 81216157 268
半成品331057 5558 358
制成品2231133620
43 28
55
加工食品
121 415 2
17 1
14
未加工食品 612 120 2
16 3
13
其它
91813 8 69 72
法国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较高,有可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要进一步论证,法国的企业结构和这种产业结构相适应。
流行的观点认为,工业中中小企业占优势是法国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有数字统计为证:1866年,法国有各类业主133.4万人,而工人为289.8万人;平均每个业主仅雇工2.17名。到19世纪末,94%的工厂还只有1-10名工人,拥有工人总数的60%,诸如此类等等。从某种角度看,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全面。我们在使用以上的统计数据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在统计中,对统计事物的定义十分要紧。在统计工业企业中,法国通常将面包房也计算在内,因为它们“制造”面包!这样就增加了小企业的数目。第二,它们是宏观数据,这种宏观数据往往容易掩盖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差别。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依不同的行业对法国的企业结构进行一番考察。
根据1906年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法国的行业按企业结构不同可以划分出五种类型:
1.食品加工、木器制造和织物加工(服装)等,小企业占优势。雇佣1-10人的企业人数分别占行业总人数的62%,58.5%,和58%,企业居中数为4-6人。
2.建筑和公共工程、皮革、采石、印刷等行业,仍然局限在传统行业中,中小企业占优势。1-10人的企业人数已不足半数,分别为47%,41%,28%,18%。企业居中数已达到29人。
3.纺织、化学、玻璃、造纸、橡胶等,这是更现代的工业部门,大中企业占优势。这几个部门在工业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它们使用了法国工业28%的人力。在这类行业中,以100-500人的大中型企业为主,它们占玻璃行业人数的56%,化工行业的53%,造纸行业的59%,纺织行来的69%。企业居中数为118-200不等,纺织业集中程度最高,达到200人。
4.采矿和冶金,大工业占优势。100人以上的企业人数占97%,而超过500人以上的企业人数达86%和80%。
5.金属加工业,这是新式工业和旧式手工业混杂的行业,大中小企业分布均衡。10人以下小企业人数为27%,10人到100人的企业人数也为27%,100人以上企业人数为47%。〔12〕
从以上的观察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法国在传统工业中保留了大量小企业,二是在科技水平较高的现代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占优势。因此法国的工业企业结构呈现出多样性,不能简单地称作为“中小企业占优势”,应该称之为企业结构的二元性或多元性。
无庸讳言,法国中小企业在阻碍技术进步方面确有一定的弊端,但在指责了中小企业的弊端后,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它们的合理性?
对具体的工业部门的来说,企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根据技术要求有最合适的大小规模。每个行业的最佳规模不易界定,但有些事例却很能说明问题。拿法国的纺织业来说,从19世纪后半叶起有集中化大型化的趋势。1870年,艾尔左格(Herzog)公司同时拥有8座纺纱厂和8家织布厂。然而从20世纪起,纺织业又出现企业分解现象,原因就是超大型企业没有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难于承担纺纱织布一体化的费用。从技术角度说,纺织行业的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在技术优势上没有多大差别,而中型企业在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时尚,适应市场上反而更为灵活。
中小企业多并非一定阻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是公认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较快的国家,而它的中小企业并不比法国少。1906年,法国小企业(包括个体企业)有213.2万家,而德国1907年有326.5万。法国只有在大企业数上少于德国。德国1000人以上企业586家,而法国只有189家。中等企业(100人以上)的人数比例,法国为40%,德国为38%,大致相当。〔13〕
从法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法国的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19世纪中叶以前,法国铁路网还未形成,全国市场还以区域市场为主,而且法国银行较少投资工业,使工业投资主要靠自我结累。法国中小企业对这种情况是适应的。中小企业适应区域市场在当地有自己的主顾区,通常以生产日用生活品和高质量产品为主,资本周转快,获利丰,便于自我结累的投资。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大工业发展,有些中小企业迅速转产,成为大工业的补充,如作为大工业的转包单位,或修理车间等。法国有些工业就是借助小企业的资本和技术力量发展起来的,最为典型的是法国的汽车工业。20世纪初,法国的汽车产量位居欧洲第一,而它的企业都是由一些中小企业转产而来的,如标致(Pegeot)原是一家小的自行车企业。
法国经济总体是以生产高质量的轻工产品或奢侈品为特征的,食品、织物、家具、工艺品、首饰、化装品等生产在世界享有声誉,而这些产品是适合于小规模经营的,需要精工细雕,迎合上流社会时髦的口味。有些产品大批量生产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比如时装、首饰、名酒等。因此,法国的中小型企业是和它的产业结构相适应的。
正因为法国企业结构适应了法国国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法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不逊于英国。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即每个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量,它体现出一个经济实体的生产能力,可以用来衡量一种经济制度能够提供给人们商品和服务的潜力,并且和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紧密相关。1978年,英国史学家奥伯利安(0'Brien)和坎得(Keyder)合著了一部书《1780-1914年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通往20世纪的两条道路》(Economic Growth in Britain and France:two Paths towards the 20th Century),其中对英国和法国的劳动生产率重点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有关两国工业生产率研究的结论,使世人十分吃惊,被公认为工业强国的英国,在工业化的全盛时期其工业劳动生产率还不如法国!见下表:〔14〕
1803-12至1905-13英国和法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单位:英镑)
时期 英国 法国
1803-12
38.4 48.3
1815-24
38.4 41.2
1825-34
39.2 42.8
1835-44
44.5 49.7
1845-54
44.3 53.5
1855-64
50.7 60.1
1865-74
62.3 86.7
1875-84
68.5 76.4
1885-94
75.0 74.3
1895-1904 83.7 73.1
1905-13
90.4 88.3
虽然表中的数据并不一定完全可靠,因为在19世纪初统计本身是不精确的,再加上法郎与英镑换算的问题,但它反映出的大致面貌和趋向却是明白无误的。在整个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法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英国,只有到19世纪末,法国的优势才丧失,但从20世纪初,法国又赶了上来。由此可见法国工业结构的多元性并没有束缚法国工业发展的手脚,从中我们看到适合国情的发展在工业化中是至关重要的。
三、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
法国19世纪人口增长缓慢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以往在分析法国经济发展时往往把法国人口增长缓慢作为经济增长的严重阻碍因素,但这是以法国经济长期缓慢发展这个假设为前提的,因此在我们对法国经济成长的业绩作出重新评价后,也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重新审视,以求得科学的解释。
人口因素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微妙和复杂的,不能简单以人口的多少来判定它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众所周知,人们在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时,谈到英国机器发明的重要动力,就是人力资源的不足,必须通过发明机器来替代人力,法国在18世纪未有大的发明,恰恰因为它拥有众多的人口。而到了19世纪,人们谈英国发展时归因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法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却成了经济增长的罪魁祸首,这样的解释很难自圆其说。
事实上,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只有结合社会各方面条件来考虑才有意义。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意义集中在两个方面:市场和劳力。人口增长缓慢有可能削弱国内需求,影响市场扩大,但购买力的提高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人数,而是人们的有效需求,即人们的支付能力,这取决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分配;人口自然增殖慢也有可能造成劳动力的匮乏,但就业人口比例的大小,产业结构的特点(如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有利于人口流动的交通条件是否具备,人口流动趋向,机械化程度等等都制约着劳动力的供求。那么,法国的人口发展趋势对法国经济究竞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就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首先我们从市场的角度来考察。最早的工业强国它们经济发展对市场的依赖是各具特色的,美国主要是依赖庞大的国内市场而发展的,英国在工业化初期则是国内外市场并举,而在19世纪主要依赖广阔的海外市场。法国在18世纪早期工业发展阶段得益于和美洲的贸易。但在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后,殖民地贸易受到重创,因此,自1815年后,法国工业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同时努力寻找契机打入国际市场。对于法国这个疆域并不辽阔的国家,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取得19世纪不俗的经济增长,说明法国国内市场的发育是健康的和较为成功的,人口增长缓慢并没有对市场发展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究竟是什么因素弥补了人口增长缓慢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呢?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法国19世纪工资水平呈稳步增长,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劳动工资在经历了19世纪上半叶相对平稳发展后,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幅度上扬,这种趋势在外省始于1847-1849年,在巴黎出现于1853-1855年。上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时期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期,工资上扬了70%一80%,随即有将近12年的停顿,然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0多年里又增加了25%-30%。在半个世纪里工资翻了一番。〔15〕工资的这种发展趋势刺激了人们的需求,在1861至1881年,名义工资的增加超过了生活费用的增长,接着到1906年,名义工资虽然增长缓慢,但由于物价的下跌,实际工资仍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这样在这两个时期购买力都以每年1.3%的速率增加,甚至超过了法国人均国民产值的增加速度。〔16〕第二,法国从19世纪下半叶起失业人数减少,就业相对充分,为改善人民生活,扩大需求创造了条件。法国就业人口在劳动适龄人口(15至64岁,含女性)的比例逐年递增,1840年仅为60.1%,1911年达到81.2%,基本消灭了男性失业现象。〔17〕第三,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在法国的消费群体中,购买力最强的当数中产阶级,他们之中包括了富裕的手工业者、小商人、小企业主、企业的管理人员、政府职员、自由职业者等。他们的收入远高于普通工人,1846年,一项调查表明,巴黎500名肉店老板的平均年收入为3500法郎,是普通工人的6至7倍。〔18〕他们和大资产阶级比又具有人口上的优势,从19世纪下半叶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他们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据统计资料,法国“老板”的人数从1866年的200万增至1896年的350万,政府职员的人数从1858年的21.7万增至1896年的41.6万。〔19〕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无疑有助于消费资料市场的发展。有人对1873-1913年巴黎资产阶级家庭支出作出分析,最穷的家庭也要将收入的10%-14%用于服装消费。〔20〕这些因素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促进了消费资料工业的稳步发展。
下面我们转而讨论人口与劳动力的供给问题。法国劳动力市场在19世纪经历了从劳动力相对富裕到相对匮乏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转折点发生在19世纪中叶,这显然和法国出生率在19世纪的逐步下降有关。那么它们分别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法国在19世纪末人口数约为2600万,在欧洲人口数仅次于俄国,是人口密度最稠密的国度之一。〔21〕尽管法国从18世纪起人口的增长在欧洲并不算快,如1680至1830年间,法国人口增幅39%,而同期英国为133%,〔22〕但法国17世纪就已人多为患,因此法国在19世纪上半叶劳动力过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机器生产还不普遍的时代,丰富的劳动力无疑是一种生产优势,它可以不断提供廉价劳动力,造就较高的利润。根据法国经济史学家勒维-勒布瓦耶提供的证据,在19世纪30年代的棉纺织业中,如果一个英国工人管理2台机器620个纱锭,一星期可纺棉125公斤,在阿尔萨斯,一个法国工人管理1台机器366个纱锭,他一星期工作84小时,比他的英国同行多于15小时,但工资仅为英国工人的一半,纺棉90公斤。〔23〕这种状况对两国工业化道路有重要影响,一个充分利用了它的资本优势,朝资本密集型的生产结构发展,一个充分利用他的劳动力优势,长期保留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法国似乎出现了劳务短缺现象,如在法国南方加尔地区(Gard)的一些矿山被迫到远离本地的福雷茨(位于中央高原)、勃艮第、卢昂等地招募工人。全法国也逐渐消除了失业,劳动力市场求大于供。但在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法国的这种情况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法国19世纪由于以下一些情况,弥补了人口出生率偏低对劳力供应的负面效应。
第一,法国就业人口的比例大幅度增加。1861年,法国就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9%,半个世纪后的1911年,就业人口的比例上升至53%。〔24〕这种增长的原因里不排除有统计数字由于对于就业人口定义不同而出现的偏差,但主要的因素有:1.在总人口中就业适龄人口的比例增加,15至60岁年龄段的人口从1821年的58.4%上升至1911年的61.7%;〔25〕2.就业率大增,如前所述,法国就业人口的劳动适龄人口中的比例逐年递增,1840年仅为60.1%,1911年达到81.2%;3.女工的大量使用,1901年有40%的妇女就业,而相比较英国和德国妇女就业率仅为10%。〔26〕法国就业人口的增加其实是法国发掘原有的的人力潜在资源的结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力供应紧张的矛盾。
第二,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在19世纪下半叶加快。随着铁路的开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非农业部门对劳力的吸引,农村人口城迁的规模和速度都有发展。1851年至1881年,有300万人口离开农村(约为乡村人口的1/10),189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有200万乡村居民迁往城市。〔27〕法国乡村人口的移民高潮正好与法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相吻合,适应了法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外国移民的补充。在其它欧洲国家正热衷于移民北美之时,法国却置身事外,很少有法国人移往国外。其原因可能是法国国内缺乏人口压力,再加上法国殖民地在拿破仑战争后也丧失殆尽。有人估计在19世纪后半叶每年平均仅有2万多人移居国外。〔28〕但移入法国的外国侨民却不少,尤其在19世纪中期至70-80年代,形成一个高潮,外国人在法国居民中的比例逐步提高。1851年外国人占法国总人口的1%,1861年占1.3%,1872年占2%,1881年占2.6%,以后一直稳定在2.6%至2.8%之间,〔29〕如果将已加入法国籍的外国移民计算在内,其比例在1911年可达3.3%。〔30〕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移民主要来自比利时和德国,以后以意大利和西班牙人为主。外国移民进入法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国的人口危机。入境人员中多数为青壮年,据1911年统计,20岁至59岁成年人占外国移民人口的79%。〔31〕他们的到来为法国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他们在有些工业部门成为不可缺少的劳力来源,例如冶金(1906年其中17.8%为外国劳工)、化工和建筑等。〔32〕外国劳工往往愿意接受许多法国人不齿于问津的艰苦工作和重体力劳动,为法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正因为有了这些补救条件,法国人口增长缓慢最终并未阻止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高涨,也未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国人口的真正危机是在1914-1918年大战之后,那是战争带来的灾难。
由于篇幅限制,不可能再在其它问题上展开,总之,法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走了一条与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类型的道路,所以对它的评价一定要考虑到法国的特殊背景,不能用简单的模式去套用类比。不管如何看,法国在19世纪甚至20世纪一直名列世界强国之中,对它的经济发展业绩是不容轻视的。
注释:
〔1〕帕特里克·凡尔莱(Patrick Verley):《工业化1830-1914)(L'industrialisation1830-1914),巴黎,1989年,第8页。
〔2〕引自科林·海伍德(Colin Heywood):《1750至1914年法国经济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nchEconomy,1750-1914),伦敦,1992年,第13页。
〔3〕让一夏尔·阿舍兰(Jean-Charles Asselain):《法国经济史》(HistoireEconomique de la France)。第一册,巴黎,1984年,第202页。
〔4〕让一夏尔·阿舍兰:《法国经济史》,第一册,第16页。
〔5〕转引自科林·海伍德《1750至1914年法国经济的发展》,伦敦,1992年,第13页。
〔6〕让一夏尔·阿舍兰:(法国经济史),第一册,第12页。
〔7〕阿兰,贝尔特朗和帕斯卡尔·格里赛(Alain Beltran,Pascal Griset):《1815到1914年法国的经济增长》,第11-12页。
〔8〕阿兰·贝尔特朗和帕斯卡尔·格里赛:(1815年至1914年的法国经济增长),第14-15页。
〔9〕贝尔特朗和格里赛:(1815至1914年法国经济增长),第16页。
〔10〕乔治·杜比(Georges Duby)主编:《1852年至今的法国史)(HisToire de iaFrance de 1852 a nos jours),巴黎,1987年,第45页。
〔11〕奥伯利安(O'Brien)和坎得(Keyder):<1780-1914年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通往20世纪的二条道路>(Economic Growth in Brtain and France1780-1914;twoPaths towardsthe the 20th Century),伦敦,1978年,第161页。
〔12〕弗朗索瓦·卡龙(Francois Caron):〈19世纪和20世纪法国经济史〉(Histoireeconomique de la France XIXe
XXesiecles),巴黎,1981年,第147-148页。
〔13〕R·于阿尔等(R.Huard etc):<当代法国从1789年到今>(La France contemporainede 1789 a nos jours),巴黎,1982年,第83页。
〔14〕奥伯利安和坎得:<1780-1914年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通往20世纪的二条道路>,第91页。
〔15〕勒维一勒布瓦耶(M.Levy Leboyer)和布基农(F.Bourguignon):<19世纪的法国经济>(I.Economie FrancaiseauXIX'siecle),1985年,巴黎,第16页。
〔16〕勒维一勒布瓦耶和布基农:<19世纪的法国经济>,第17页,并参见该书表0.2和表1.1。
〔17〕弗朗索瓦·卡龙:<19世纪和20世纪法国经济史>,巴黎,1981年,第25页。
〔18〕帕特里克·凡尔莱:<工业化1830-1914年>,巴黎,1989年,第54页。
〔19〕C.沙尔(C.Charle):<19世纪法国社会史>(istoiresociale de la France auxXIX siecle),巴黎,1991年,第181页和第195页。
〔20〕帕特里克·凡尔菜:<工业化1830-1914年>,第54页。
〔21〕布罗代尔(F.Braudel)和拉布罗斯(E.Labrousse)主编:<法国社会经济史>(Histoire economique et sociale dE laFrance),第三卷,第一册,巴黎,1976年,第165页。
〔22〕科林·海伍德:<1950至1914年法国经济的发展>,第26页。
〔23〕科林·海伍德:<1750至1914年法国经济发展>,第28页。
〔24〕让一夏尔·阿舍兰:<法国经济史>,第一册,第193页。
〔25〕帕特里克·凡尔莱:<工业化1830-1914年>,第10页。
〔26〕科林·海伍德:<1750至1914年法国经济的发展>,第29页。
〔27〕勒维一勒布瓦耶和布基农:<19世纪的法国经济>,第299页。
〔28〕阿兰·贝尔特朗和帕斯卡尔·格里赛:<1815年至1914年的法国经济增长>,第37页。
〔29〕阿兰·贝尔特朗和帕斯卡尔·格里赛:<1815年至1914年的法国经济增长,第40页。
〔30〕布罗代尔和拉布罗斯主编:<法国社会经济史>,第四卷,第一册,第105页。
〔31〕布罗代尔和拉布罗斯主编:<法国社会经济史>,第四卷,第一册,第106页。
〔32〕科林·海伍德:<1750至1914年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