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等城市不同年龄组体育锻炼的研究_体育锻炼论文

对山西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状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西论文,体育锻炼论文,不同年龄论文,群体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01)05-0019-05

1 选题依据

由于年龄的差异,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等方面必然存在着不同,为了更好地把握山西省中型城市居民的锻炼习惯和锻炼规律,我们将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作为我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来进行研究,试图更细致地、全面掌握中型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的方式和内容,寻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将临汾、长治、大同、忻州、榆次、阳泉、朔州、离石、晋城、运城10个中型城市居民按年龄大小划分为:18~30岁、30~40岁、40~60岁、60岁以上4个年龄群体,以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和方式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及国家和山西省制定的全民健身工作文献40余篇。

2.2.2 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并在社会学调查原理和方法的支持下,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谈访问的方法,对山西省10个中型城市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问卷2820份,回收率为94%。在回收的问卷中,无效问卷220份,有效问卷260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2.19%。

2.2.3 数量统计法

将回收的有效问卷在计算机统计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目的与动机的差异分析

山西省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目的与动机,在调查中发现,不同年龄群体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存在差异,特别是“增进健康、疾病康复”两大目的占有明显的优势。

处于第1位的是“增进身体健康”,他们所占的比例在不同的人群中都呈现出较高的状态,这对人们对体育的作用和功能所建立的长期的、初级的认识直接关系;对于选择“增进身体健康”作为体育锻炼的第1目的不同年龄群体之间不存在差异;40岁以上年龄群体的人整体高于40岁以下者(见表1),这与他们对健康身体重要性认识程度高有关。同时说明,体育对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在山西省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中的认识水平仍处于最基本的状态。

表1 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动机分析(%)

通过体育锻炼达到“疾病康复”的选择人数与年龄大小的关系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年龄大的群体高于年龄小的群体;40~60岁群体的选择的频率最大,占到总人数的16.30%,这与这一群体在社会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最大及其身体状况差有直接的关系。其次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为了达到“疾病康复”的人数比例占到总群体数的14.04%;30~40岁之间的群体高于18~30岁之间的群体,他们分别占到自己群体的11.16%和8.36%,这一结果与青年人的健康状况良好直接的关系。选择参加体育锻炼达到“闲暇娱乐”目的的群体,40岁以下的群体总体比例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这一现状表明,由于不同年龄所接受的社会文化教育和影响的程度不同,对待生活质量和方式的要求理念产生差异,人们在保障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后,年龄之间的差异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和行为目的方式的要求理念产生差异,人们在保障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后,年龄之间的差异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和行为目的方面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闲暇娱乐作为体育锻炼一种目的,30~40岁人群的比例最高,他们占到总群体人数的9.98%,处于第2位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其次是18~30岁之间的青年人,比例最小的是40~60岁之间的中年人,他们分别占到自己群体的7.02%、6.91%和5.49%。30~40岁之间群体处于第1位的主要原因,与他们接受的工作和休闲新的理念有直接的关系,“疯狂的工作与工作后忘情的娱乐”已经成为现代人对待生活的态度。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高的重要原因,与这一群体闲暇时间充足工作生活范围小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选择参加体育锻炼作为“交际手段”的比例,18~30岁之间的群体选择的比例最大,这一结果符合年轻人的社会成员互动需求高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的社会学理论。同时表明,青年人已经认识到人的交际能力与活动范围的扩大是非常重要的。60岁以上群体,选择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来自他们认为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扩大交际范围,可以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内容匮乏。

通过体育锻炼满足职业需要,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提高的重要反映。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团体对其成员的要求越来越综合化,知识、技术、言行、举止仪表等成为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的重要指标。人为了获得就业的最佳机会,不得不追求自身完美的发展。因此,作为职业需要比例最高的群体总体与年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年龄越小对体育的这种需求就越高。

释放社会、生活、工作带给自己身心的压抑,体育已经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得以认可,社会学理论也曾对其进行过研究。但是,由于不同年龄群体所接受的社会教育和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生活理念和观念的认识差异,在选择“体育锻炼作为缓解生活压力”的手段时,青年人的认可程度高于中老年人群体。缓解压力的作用在30~40岁之间的群体中选择率最高,这与该群体所面对的社会地位、承担的工作强度有直接的关系;其次是18~30岁之间的群体;处于第3位的是40~60岁年龄阶段的人们;老龄人群体的比例为最小,这与我国男60岁、女55岁离岗的工作制度有关。

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无目的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所占总群体数的比例最小,这一结果完全符合人们的需求观念。

3.2 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活动频率、锻炼时间、锻炼时段的差异比较

3.2.1 不同年龄参加体育锻炼总体情况比较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社会成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的差异,人们的社会余闲时间的多少等不一致,表现在“经常参加锻炼、偶尔参加锻炼、不参加锻炼”中,产生因年龄大小的差异使不同年龄人群锻炼的总体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城市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有本群体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40~60岁、30~40岁、18~30岁群体,他们分别占到本群体人数比例的61.06%、33.90%、24.72%、21.31%;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18~30岁之间的居民处于较高的状态,其次是30~40岁、40~60岁、60岁以上者,他们所占群体总数的28.32%、52.06%、57.75%、60.28%;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与前者呈同样的态势,60岁以上者最小,其次是40~60岁、30~40岁、18~30岁,他们所占本群体的人数比例分别是10.62%、13.95%、17.53%、18.41%。

3.2.2 不同年龄参加体育锻炼群体的锻炼频率比较

在不同年龄群体的锻炼者中,锻炼频率能够保持在“每周3次”的最高群体是60岁以上的老龄人,其次是40~60岁之间的年龄群体,30~40岁之间的群体高于18~30岁群体的城市居民,他们分别占到本群体人数的78.76%、54.56%、45.79%和42.72%。由此可知,年龄的大小不同是决定中型城市居民锻炼频率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大频率越高;“每周锻炼2次”的人数比例分别是:60岁以上为17.70%、40~60岁为23.02%,30~40岁的为25.74%,18~30岁之间群体的比例是25.21%;“每周锻炼1次”与“每周锻炼3次”的人数比例的值正好相反,18~30岁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30~40岁之间的群体、40~60岁、60岁以上的年龄阶段的群体,他们分别占到本年龄段人数的32.07%、28.47%、22.42%、15.04%。

3.2.3 不同年龄阶段的每次锻炼时间、锻炼时段的状况分析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城市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长短”与年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年龄越大每次的锻炼时间越长(见表2),每次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上的人数比例最高的群体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次是40~60岁之间的群体,30~40岁、18~30岁之间的群体分别排在第3和第4。

城市居民“锻炼时段”的选择与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相同。早上锻炼的群体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为最高,其次是40~60岁群体,18~30岁之间群体在早上锻炼的人数比例最小。在下午和晚上进行锻炼的情况与早上锻炼的状况呈倒相关性状态(见表2)。这一结果与现代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表2 不同年龄群体参加锻炼的锻炼时间、锻炼时段

锻炼时间 锻炼时段

30min以下 30min以上

下午 晚上

60岁以上 18.30

81.70

78.35 8.25 13.40

40~60岁

4.24

65.76

79.67 8.50 11.83

30~40岁 39.49

60.51

70.11 12.41 17.47

18~30岁 44.84

55.16

63.70 18.35 17.96

3.3 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情况与坚持的稳定性分析比较

3.3.1 不同年龄段选择锻炼项目的比较分析

山西省中型城市中的不同年龄段居民在选择体育项目时,由于受其城市的发展规模、经济水平状况的制约,项目的选择仍以简单的“跑步散步、球类运动、健身交际舞、武术气功”为主要的项目(见表3)。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在首选“跑步散步”作为锻炼项目上没有差异,而且选择比例较高。这一结果反映出山西省中型城市居民的锻炼内容,仍停留在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层面,从选择人数占到本年龄段的比例看,选择比率的高低与年龄大小成正相关的态势。选择“武术气功”作为重要锻炼内容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高于其它群体,他们占到总群体人数的15.85%,这与他们对武术的认识和了解的程度有关,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选择“武术气功”作为锻炼项目的人数在增加,年龄与选择比率呈正相关;“球类运动”的选择比例18~30岁之间的青年群体最大,占到自己群体的30.30%,这与青年人追求大强度、高竞争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从所做调查的结果显示,选择“球类运动”的年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大,参加“球类运动”的人数逐渐减少;城市居民中选择“健身交际舞”锻炼的群体,最高的年龄阶段在30~40岁之间,这一现状与健身交际舞的运动特点及其这一群体追求美的欲望和心态有关;“选择游泳滑冰”的城市居民较少,这与山西省中型城市南北气候差异大、体育场地设施差有直接的关系。但就整体来看,18~30岁之间的群体选择的比率仍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城市居民:“台球保龄球”作为新兴起的运动项目,由于其一开始就成为有偿的体育消费对象,所以在统计中发现不同年龄群体的居民对其的选择频率总体不高,这一状况与山西省中型城市的居民经济收入差有直接的关系,在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选择程度看,选择比例较高的仍是18~30岁之间的青年人。选择“自行车、其它”项目作为锻炼手段的人数比例在山西省中型城市中最低。

表3 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情况分析

3.3.2 不同年龄群体选择锻炼项目的稳定性分析

山西省中型城市居民不同年龄的锻炼人群。对坚持采用一种方法的锻炼显示出较低的水平。能够长期坚持固定用1种项目进行锻炼的总体表现率低,这一态势与年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60岁以上的年龄群体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其次是40~60岁、30~40岁,表现最低的是18~30岁之间的年龄群体。他们所占自己群体的比例分别是:43.42%、36.62%、27.23%和18.79%。这与年龄大小的性格差异有关,同时也反映出随着年龄的减小,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提高的认知规律:“阶段固定”的年龄群体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阶段固定的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高于其他群体,他们分别占到自己群体的33.22%、22.88%、21.13%和12.01%;而“不固定”的锻炼人群中,18~30岁之间群体的比例最高,他们占到本群体人数比例的69.20%;其次是30~40岁之间的群体,他们占到本群体人数的51.64%;40~60岁之间的群体,“锻炼项目不固定”的人数占到该群体的42.50%;锻炼群体中不固定的人数最少的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他们所占自己群体人数的比例为23.36%。总之,锻炼项目所表现的固定程度与年龄大小有正相关的关系。

3.4 不同年龄群体进行锻炼的场所选择情况

由于年龄的差异所产生的对社会交往方式等观念的不同,在选择体育锻炼场所的行为上,不同年龄群体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见表4)。在选择“城市公共体育场”作为锻炼为最佳地的方面,30岁以上年龄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小,尽管在各自的群体中比例大小不同,但城市居民都将城市公共体育场所做为自己锻炼的首选地。其中60岁群体的比例最高,其次是40~60岁之间的群体。这一结果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社会群体的认同感、亲和感增加”有关;对于“学校体育场所”作为锻炼场所的选择,18~30岁之间的群体比例高于其它年龄群体,处于第2位的是30~40岁之间的锻炼群体。这说明离开学校教育环境的时间长短对选择锻炼场所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人的感情是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的退化和加深;“家庭院落”进行体育锻炼的选择比例最高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次是40~60岁、30~40岁、18~30岁之间的年龄群体。这反映出年龄大小对家庭的认同感有直接的影响,年龄大小与认同感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变化有关;对于选择“公园进行锻炼”的统计,表现出年龄差异对其影响不大的态势,这与公园的自然环境有关;选择“单位体育场所”进行锻炼的群体,表现出30~40岁之间年龄群体的兴趣较高,这与该群体所处的社会和工作地位有关,同时也反映出这一年龄段的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追求单位成员聚合力的欲望。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在单位体育场所进行锻炼的选择率最低,表现出这一群体对于已失去往日工作和职务环境的排斥心态,表现出对现实的接受能力差的原因;“随地进行体育锻炼”是18~30岁年龄群体锻炼的重要场所,这与该群体年龄小、容易产生即时冲动行为有一定的关系,60岁以上的年龄群体在这一行为上,选择频率差的主要原因,与他们的怀旧情节高有直接的关系;在“收费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总体表现出40岁以下人群的比例高于40岁以上者,这与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观念有关,同时与不同年龄所承担的社会、家庭责任和义务大小有关。

表4 体育锻炼场所选择情况分析

3.5 不同年龄阶段居民锻炼方法来源的比较分析

山西省中型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方法主要来源于“个人兴趣、学校学习和无组织的他人传授”,而且不因年龄大小产生差异,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的“学校学习来源较低”。对于“看体育书籍学习、有组织的有偿培训和有组织的无偿培训”的方法来源途径分额较小,老年人群体的比例较高。总体体现出方法来源的原始化和无偿化,反映出山西省中型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方法的来源的个体化态势。

“个人兴趣”是决定锻炼者采用锻炼方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年龄阶段中都呈现出较高的比率。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占到的比例为38.46%,其它群体的比例更高,他们分别是40~60岁之间群体人数的46.53%、30~40岁之间群体人数的42.57%、18~30岁之间年龄段的比例为43.02%。

“无组织的他人传授”在40~60岁和60岁以上的群体中呈现出较高的比率,这一方法来源占到各群体的28.47%和34.32%,说明和反映出以上两个群体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于其它群体,对于方法的选择他们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特征。30~40岁、18~30岁之间的城市居民的比例分别是21.40%和13.95%。

“学校学习”所获得的锻炼方法,18~30岁之间群体比率最大,他们高于30~40岁、40~60岁、60岁以上群体,说明“学校学习”所获得方法的比例高低与年龄大小有负相关关系,与人们离开学校的长短有关,学校体育教育的终生教育思想没有形成,短期作用明显。在锻炼方法的运用上,他们分别占到该群体的34.07%、27.25%、15.51%、8.28%。

通过“体育书籍的学习、有组织的有偿培训与有组织的无偿培训”获得锻炼方法,整体显示出较低的状态,并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群体。这一结果与老年人的锻炼欲望高有直接关系的同时也反映出学习锻炼方法过程中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多的原因,60岁以上老年人参加有偿培训获得锻炼方法的人数比例为8.58%,40~60岁、30~40岁、18~30岁的人数比例分别是2.92%、2.03%和2.35%;通过学习体育书籍知识获得锻炼方法的人数比例分别占到该群体的60岁以上者为5.92%、40~60岁之间为4.38%、30~40岁为4.28%、18~30岁者为0.15%。

4 结论与建议

4.1 山西省中型城市居民中不同年龄群体的体育锻炼目的和动机不存在差异,人们参加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健康和疾病康复”为重要目的。

4.2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与年龄大小有直接关系,经常参加锻炼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于其他年龄群体的人数。

4.3 “跑步散步”作为山西省中型城市居民锻炼的重要活动内容对于不同年龄的影响不大;锻炼项目选择的稳定性因年龄大小的差异,年龄越大稳定性越高。

4.4 不同年龄群体在选择锻炼场所时存在较大的差异。

4.5 不同年龄群体的锻炼方法来源主要是因“人个兴趣”为主,不同年龄群体之间不存在差异。学校学习所获得方法与年龄大小有关,年龄越大影响因素越小。

4.6 针对以上现状,建议各中型城市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体育主管部门应制定适应不同群体的切实可行的健身方法推广计划,在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的同时,狠抓行业群体体育的普及和开展工作;在改善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的体育设施建设。

标签:;  ;  ;  ;  

山西省中等城市不同年龄组体育锻炼的研究_体育锻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