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精神该如何弘扬
文 杨冬梅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匠的解释是“手艺工人”。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可理解为“手艺人”,即具有专门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韩非子·定法》说:“夫匠者,手巧也……”可见手艺精巧是工匠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在对工匠的理解除了手艺人,还包括技术工人或普通熟练工人。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
一般认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等。
对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人文学科研究成果的普及有其特殊背景。由于20世纪以降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教育的工具化、实用化倾向,重理轻文之风,造成几代人知识结构和人文素质的缺陷。而本来应该在幼时、小学、中学阶段具备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基本人文素养,我们这一代与更年轻的人,即使有了硕士、博士学位,当了领导,成了专家、教授,却未必能具备。在不少方面都需要接受普及,甚至需要扫盲。
为什么要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
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其特点可归纳为:
创新精神。古代的许多发明家均为工匠出身。例如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他便是一名印刷工匠。唐朝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并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雕版印刷术存在着许多问题。毕昇正是看到了雕版印刷实用性较差的一面,积极思考,开拓创新,从而发明了举世闻名的活字印刷术。
第四,弘扬工匠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人阶级作为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工群体的自豪感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没有广大职工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将不可能真正实现。所以,弘扬工匠精神在文化自信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位置数据网格化处理下的网格,分别确定每个任务所在网格内的任务数量、会员数量、会员平均能力。通过Matlab对任务和会员进行遍历搜索,从而确定相应数值。考虑到影响因子相似定义和求解思路,统一算法思想如下:对每个任务进行遍历,确定一个任务下相对应的网格区域,进而对所有任务或者会员进行遍历搜索,得到该网格内相应任务 或会员数量以及会员能力。
引导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双方以实物定量货币结算机制的方式衡量土地流转价格。一般情况下,晚稻谷以每公顷17~22公斤的政府收购指导价为标准,折价支付土地流转费,保障了农户土地流转收益稳中有升。对集中连片流转的土地,流转价格采取公开招投标,既创造了经营主体之间平等竞争的环境,又提高了流转价格。
敬业精神。在古代工匠思想价值追求中,敬业是各行工匠共同追求的理念。他们十分尊敬自己从事的劳动生产,因此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敬业”观念。一是对于行业本身的尊敬;二是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对外国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借鉴。古谚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在学习和吸收外国工匠精神精髓后形成的。
↑市总工会宣教中心/摄
德国的工匠精神。目前在全世界约有3000 家隐形冠军,其中有超过1500 家在德国,它们基本为家族传承企业。“没有质量的数量毫无意义,唯有以质量为基础的数量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数量。”德国人甚至认为,人的质量是一切产品质量的基础。一个国家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就是这个国家人民的质量反映。人们往往是通过一个国家制造出来的产品来认识这个国家人民的素质的。
第二,弘扬工匠精神是适应国际竞争,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当前,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弘扬工匠精神是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只有充分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测绘标准信息统一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通过平台界面为用户提供申请、审核、修改、查询和浏览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平台。
↑市总工会宣教中心/摄
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是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
由此可见新会计制度对医院而言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但是由于此次改革变化巨大而从制度最终定稿到新会计制度上线时间又十分紧迫,医院财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财务人员需要全力应战,短时间内完成新制度的全面调整与创新。
日本的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日本从国家高层到民间都在提倡的一种精神。日本的“匠人精神”,主要有以下特征: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一生只做一件事”;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对技工的尊重;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工匠精神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日本各界都在有意识推广“日货靠谱”的概念。
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国古代工匠在具体的手工业实践中,发挥精益求精的品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物质文化。
第三,弘扬工匠精神是促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就业人员有7.76亿人,其中技术工人有1.65亿人,而高技能人才仅有4700 多万人,仅占整个就业人员的6%。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因此,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十分紧迫的任务。
第一,弘扬工匠精神是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需要。长期以来,在低成本赶超型战略驱动下,部分企业长期重视生产规模而忽视产品质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不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些制约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2.1.1 线性关系的考察。以对照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得出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表1),绿原酸、葫芦巴碱、D-(-)-奎宁酸和咖啡酸分别在14.6~146.0 μg/mL(r=1.000 0)、10.2~102.0 μg/mL(r=1.000 0)、11.6~116.0 μg/mL(r=0.999 8)、0.499 5~4.995 0 μg/mL(r=0.999 8)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第五,弘扬工匠精神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需要。工人们常说,一个人有技术,自己有前途;一群人有技术,企业有前途;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是否具有工匠精神,是一个工人能否掌握过硬技术的基础,而是否拥有过硬的技术,不仅关乎职工的前途,关乎他在企业和社会上的地位,同时,也关乎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发挥程度。因为,一支没有工匠精神的职工队伍,在如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是难以稳操胜券的。
第六,弘扬工匠精神是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这里,工匠精神是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并提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有其历史必然性。
弘扬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的路径
提倡工匠精神,要在全社会重塑劳动光荣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理念,倡导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时代最强音,赋予产业工人更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从根本上扭转了社会上轻视劳动、轻视工人的思潮,极大地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文化自信,为培育大国工匠,重塑工匠精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倡工匠精神,要把提高劳动者地位落到实处
近年来,对劳动光荣理念的弘扬越来越落到了实处。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2018年3月,中办、国办又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重大意义,持续推动技术工人待遇水平的提高。《意见》从解决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提出了多项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等具体措施,这些对于弘扬工匠精神将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一些地方也相继出台规定,对获得“大工匠”等称号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奖励。
弘扬工匠精神,要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工匠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工匠制度是工匠群体得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没有规模庞大工匠群体的不断涌现,工匠精神难以得到真正弘扬。这方面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德国颁布了许多职教法规,如《职业教育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同时,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如职业教育的“双元制”等,为培养高素质工匠打下了坚实基础。与之相比,我国急需尽快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职业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工匠精神。
工会要在培育工匠精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工会的角度来看,提高职工素质,教育和鼓舞广大职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建功立业,是工会的重要任务。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上,我们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给予高级技工很高的荣誉和待遇,培养出大量优秀的高级工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应当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在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工会学院院长,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所长,教授
标签:职业精神论文; 工匠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论文; 技术工人论文; 职业价值取向论文; 手艺人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职业能力论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