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大转型——投资型险种热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销论文,险种论文,保险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寿险业面临两难境地:销售利率高的产品势必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而利率低的产品又缺乏市场吸引力
七次降息后的崭新产品——投资型保险一上市,就掀起一股购买热潮
中国寿险业进入传统寿险产品向非传统寿险产品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转变将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寿险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
除车险外从未接受过其他保险的名人王刚,4月11 日一下子掏出20万交给了平安保险公司。
投资连结保险刚在京城露面,就迎来满堂喝彩。据悉,位于金融街上的平安保险大厦当天热闹非凡,很是出乎保险公司的预料。
“我们预感到新险种会得到北京的认同,没想到接受程度这么高。看来北京人的投资意识不次于上海人。”次日一位“平安人”对记者说。去年10月23日,平安保险公司在上海卖出第一份投资连结型保单。
据透露,平安在京推出投资连结险首日,入帐几百万,同比大大高于上海。
市场说,我要的不多,无非是一点点回报
从储蓄型到保障型再到投资型,近一两年来保险市场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
牵动保险市场变化的,是利率。央行7次降息, 对我国长期以来以储蓄型产品为主导的寿险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此前国内寿险市场上出售的保单均为固定利率式保单,保险公司不得不随着利率的变动而被动调整以求自保,预定利率一降再降,“利差损”问题横亘在各家保险公司面前。
保险公司开始对险种进行调整,一度利差返还型保单被作为救命稻草摆上柜台。第7次降息后,保监会要求停售所有预定利率高于2.5%的寿险产品,利差返还险种停办,保障型产品以其重保障、轻价格的形象走上前台。但事实证明,“纯保障”也难当大任,市场不予接受。
4月20日, 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在上海的一个研讨会上描述了中国寿险业面临的两难境地:销售利率高的产品势必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而利率低的产品又缺乏市场吸引力。据他介绍,近一年来,由于传统的储蓄型产品销售遇阻,寿险市场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市场所要求的吸引力,显然是指回报。而以目前寿险保单2.5 %的预定利率,谈不上回报,只是基本保障而已。
中国保险学会副主席潘履孚称,投资连结保险是7 次降息后的崭新产品。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中国保险业可能是投资型产品的天下
去年10月23日,在推出利差返还型险种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平安保险公司在上海推出国内第一份投资连结保险,引起业界震动,并在当地掀起一股购买热潮。4月7日,在京试销同类产品前夕,平安透露,今年以来上海每月有超过一万人购买投资连结产品,新险种已占据当地寿险市场50%的份额,成为主流热销险种。
对保险业来说,今年似乎可以称作“投资年”。投资型产品市场受宠,平安先行一步,其他公司也没闲着:
3月下旬, 中宏保险和友邦保险几乎同时在上海推出分红保险产品;中宏第一份分红保单的持有人是其公司总经理陈炳根。
4月5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宣布于近期在上海推出两个分红保险新险种;
泰康人寿有关人士表示,亦在积极准备推出分红保险产品;
新华人寿说,已向保监会申报开办投资连结保险。
来自管理层的消息也十分明朗。保监会主席马永伟早在年初的全国保险工作会上就提出,开发投资连结产品是目前我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有效方式,也是减少寿险业受银行利率波动影响、使我国的寿险产品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一剂良方,并表示希望各家保险公司开发这一全新的险种。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亦于日前明确表示,鼓励各保险公司大力开发投资连结和分红类寿险产品,并称,“中国寿险业目前已进入传统寿险产品向非传统寿险产品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转变将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寿险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
在专为推介投资连结险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尝到甜头的平安保险公司宣称:未来的中国保险业可能是投资连结产品的天下。该公司已将这一新险种的试销地扩展至南京、杭州、宁波,并计划年内在各省会城市推开。
保障与投资兼具风险和利益共担
投资型或曰理财类保险产品何以如此受宠?不妨解剖一两个麻雀看看。
目前市面上有两类保险产品属于投资型:投资连结保险和分红保险。投资连结险最大的特色是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双重功能。传统的寿险产品都有一个固定的预定利率,保险合同一旦生效,无论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如何,预定利率都固定不变。这也是造成保险公司“利差损”的原因之一。投资连结保险则没有预定利率,投保人的未来收益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赚了赔了都是自己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
具体而言,客户购买投资连结保险的保费分成两部分,小部分用于购买保险保障,大部分划入专门的投资帐户,由保险公司的投资机构进行运作:存入银行、买卖债券或投资于证券基金。投资帐户独立运作,管理透明,保险公司定期向客户提供资产清单,客户亦可随时了解自己的帐户资产、投资表现等相关信息。
显然,投资连结保险迎合了“买卖双方”的利益。对保险公司来说,由于对客户没有长期承诺,可根据市场情况给予投资回报,有利于降低利率风险;而对客户来说,则承担了全部的风险和收益。但另一方面,即使投资收益不理想,客户仍能获得充足的保险保障。
再看分红保险。分红是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于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俗称“三差分红”。保险公司在厘定费率时要考虑三个因素:预定死亡率、预定投资汇回报率和预定营运管理费用。费率一经厘定,不能随意改动。寿险保单的保障期限往往长达几十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内,实际情况可能会同预计情况有所差别。一旦实际情况好于预计情况,就会产生上述三个“差益”。
分红保险同样具有传统寿险产品具有的基本保险保障。此外,分红保险也是独立帐户,单独核算,并以“透明”为特点:保险公司定期向客户寄送分红业绩报告,客户享有充分的“知情权”。
分红保险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当时是为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风险而推出,由于它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由于分红保单是建立在较低的预定利率基础上,银行利率的变动对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有人说,分红保单是解决当前寿险市场面临困境的一剂良药。前一段利率调低对市场产生冲击时,不少专家呼吁尽快推出分红保险。
保险越来越不像保险——保险险种被注入资产化特色保险公司更像资产管理公司
保险产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储蓄型——保障型——投资型。投资型产品自80年代问世以来,不过20年,却已成为欧美国家人寿保险的主流险种。近年来,传统寿险的保费规模增长缓慢,投资型产品的保费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1987年至1997年十年间,英国的投资连结保险保费占寿险保费的比例由39%提高到50%;美国于1976年开发出第一个投资连结保险(变额保险),至今已有30多家保险公司经营此类产品。1989年到1998年,此类产品每年增长25%,1998年市场份额达32%,预计2000年将接近50%。
我国保险业显然也正循着这一路径在演进。是什么推动了这一进程?看看美国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理解投资型保险的走红。带动美国变额保险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银行及债券利率长期偏低,对传统产品造成压力,保险公司需要不受利率波动影响的投资理财型产品;
股票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客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
客户需求由单一保障产品改为要求更加个人化,要求提供具备更多功能的理财保障结合型产品。
显然,我国保险业面临的处境与20年前的美国极为相似。
在推动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的各种因素中,资本市场的作用举足轻重。
陈骏是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他所在的公司主要在欧美市场经营人寿保险业务,在经营投资型产品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在欧美等资本市场发达的地区,保险公司如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就难以立足。”陈骏认为,保险已与股市的发展联系起来,股民是潜在的投资型保险的消费者。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促使保险业不得不作出调整,以更为灵活的投资方式,给予客户更高的回报,以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寻求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是保险业的必由之路。
这在我国也有迹可循:投资型险种走俏使得保险公司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投资部门,投资专家成了抢手货,极为稀缺。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李晓林甚至认为,保险公司的核心已由从前的企业家、精算师转向投资专家。
有人预言:进入新世纪,保险可能越来越不像保险,保险险种将被更多地注入资产化特色,未来的保险公司将更像资产管理公司。
前景虽然美妙,投资型保险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投资型保险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公众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
中国人寿在投资型保险开发上选择了分红保险,该公司从事产品设计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谈到他的“个人观点”:中国百姓承受力有限,对中国人来说,投资连结保险风险太大,就像股市。据他估计,开办投资型保险是一个方向,近一两年各家公司都会有所动作,但如果投资回报或分红达不到客户的期望值,这股热潮以后会降温。
保险资金运用问题也再一次被提出。保险资金进入同业拆借市场、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为投资型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新险种的发展又对保险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提出了要求。
还有险种完善问题。我们现在能买到的投资型产品并非尽善尽美:只有一个帐户,由保险公司的专家进行运作。而据陈骏介绍,国外一般会设多个帐户,客户可自主选择投资组合,由保险公司挑选最好的基金管理人进行运作。这方面,平安已表示,随着国家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放开,会逐步增设新的投资帐户。该公司正在开发更具灵活性的第二代投资连结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