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领导干部论文,新形势论文,状况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中组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针对新形势下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先后赴辽宁、湖北、广西等省(区)进行调研,同时,山西、辽宁、安徽、湖北、贵州、陕西、宁夏等7个省(区)委组织部和广州市委组织部就8个子课题展开调研,并请部分市(地)委组织部长、县(市、区)委书记和有关专家学者就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形势下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分析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纵向延伸到地(厅)、县(处)级领导班子,横向延伸到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形成了全方位加强、整体推进的局面。
从总体上看,当前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政治立场坚定。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三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有57.56%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在对“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干部与大额资金使用)事项进行决策时,多数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程序进行民主决策。四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正在形成。五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不断增强。
当前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一是理想信念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大局意识、忧患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领导干部的本位思想和地方保护思想比较突出,一些领导干部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能居安思危,对党和国家在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认识不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还不够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吃“资源饭”、“子孙饭”,忽视经济发展质量等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四是宗旨观念、公仆意识不强。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对群众缺乏真感情。五是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六是民主集中制贯彻过程中“两少一突出”现象比较明显。基层反映,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过程中搞独断专行和真正讲民主的都是少数,而借民主程序、民主形式实现个人或少数人意图的现象比较突出。七是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有待加强。八是精神状态需要进一步振奋。九是一些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够健康。
二、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存在问题的原因
——放松自我修养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的内在根源。主观因素表现为部分干部忽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规章制度以及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论虚无主义思想在一些干部中占有一定的市场,很难在理论学习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很难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客观因素表现为不少干部缺少必要的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经过多年的努力,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45岁及以下干部已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这些同志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解放、思维敏锐、年富力强、充满活力,有较强的改革创新精神。但他们大多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经历比较简单,成长比较顺利,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炼,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的熏陶,致使一些同志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党组织特别是上级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建设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长期以来,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更多的是倡导性和原则性的,缺乏刚性制度作保证,缺乏配套的政策作支持,缺乏有效机制作约束,“高压线”不带电,致使有的地方党委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把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看成是软指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会上强调,会后忘掉;平时忽视,出了问题才重视。有的地方对干部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除届中考察、年度考核外,难以及时了解干部平时的表现;组织监督在一些地方还比较薄弱,“看得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到”,尤其对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很难,存在监督盲点和监督空当的现象。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引发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未真正破解。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过程中,受参加推荐和测评人员范围、对被推荐和测评对象了解程度的制约,以及各种利益关系和不正之风的影响,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中“利益票”、“人情票”问题普遍存在;虽然规定了“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但这一尺度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把握。
——地方党委实行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带来多重影响。地方党委实行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由于新体制还处在磨合过程当中,整个机制的运转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对干部的思想和精神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问卷调查中,有29.68%的同志认为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对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带来许多问题和挑战”。
——多样化的客观环境对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产生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及其发展,使价值取向多样化,有的领导干部淡化了国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迷失了政治方向;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导致各种物质利益刺激的强度日益加大,追求个人利益的趋利性侵蚀人们的思想,以致极少数领导干部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带进党的政治生活,把权力、地位作为与利益交换的“筹码”,经不住权、钱、色的诱惑,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甚至以权谋私,一步步走向腐败。此外,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对领导干部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发展变化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与社会利益关系及个人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其发展变化更加复杂多样,不同职级、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的差异性更加突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和思想形成规律发展变化的,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和形式。
三、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新形势下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要在总结和继承过去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七大后以及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重点,着力增强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与活力;突破难点,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上下工夫,在制度的整体配套和刚性约束上下工夫,在坚持分类指导、狠抓落实上下工夫,把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一)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内容
以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突出抓好各级地方领导干部的理论武装。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工作。在全面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应以县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科学发展观专题集中培训,用一年左右时间对省(区、市)、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一次集中轮训。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选择部分地区、部门,开展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在试点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全面推开。要进一步挖掘和借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拓展主题实践活动的载体和手段,确保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制度、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等,探索实行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资格考试认证制度。要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工夫,一是认真领会中央文件和领导讲话,二是系统学习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和各种教科书,三是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真正做到钻进去,晓悟大义,心领神会,并能走出来,化为思路,自觉应用,解决问题。不同干部要区别不同情况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学习竞赛,把学习作为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责任,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以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民主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加强民主训练,着力抓好各级地方领导干部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民主意识的培养和民主行为的锻炼,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民主执政的能力。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进一步明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责任,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的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民主集中制行为的查处力度。要敢于触及和打破长期形成的民主集中制执行过程中的所谓“潜规则”,努力使权力和决策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正确处理党内和谐与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的关系,既要转变只有斗争才能解决矛盾、达到团结的思维方式,又不能放弃必要的党内思想斗争,实事求是地处理党内矛盾。在民主生活会中开展“无记名书面式”批评,会前要求每位领导干部对班子成员存在的不足进行无记名的书面批评,会上由专人宣读,被批评的同志应对他人提出的批评意见作出解释和说明,对确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办法,并实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通报制度。探索建立地方领导干部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会制度。在领导干部向工作单位或居住地所在社区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由社区党员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单位和社区内公示。
以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为重点,突出抓好各级地方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加强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教育,增强地方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创新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载体和方法,从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入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狠抓落实作为地方领导干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措施。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解决地方领导干部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群众路线、落实廉洁从政规定、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弄虚作假等行为,全面加强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强对地方领导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确保各级地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清正为民。
以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为重点,着力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上应有战略的、长期的打算,充分借鉴我国古代道德教化的成功经验,掌握其规律,避免短期性和非规律性的道德规范频繁出台。当前,最主要的就是要抓住那些基本的、本质性的、规律性的问题,以“于党忠”、“于民信”、“于业敬”、“于人和”、“于己廉”等五个方面内容为重点,既重视道德理想,又重视现实道德,从提高道德认识、确立道德信念、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习惯等环节入手,培养积极健康的精神追求,培育广大干部的基本道德信仰,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学习借鉴一些国家公务员道德立法的经验和做法,开展对我国领导干部道德立法的研究,强化领导干部道德法规化建设。建立科学可行、便于操作的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机制,把为政者的道德操守的考评交给群众,对道德表现差、品行不端的实行一票否决。
以加强心理辅导、提高抗压能力为重点,着力抓好各级地方领导干部的心理保健。高度重视地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保健的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在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主体班中开设心理保健和辅导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意在谈心谈话中了解干部的心理状况,格外关注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异地交流任职、夫妻长期分居的干部,以及面临进退留转、经受挫折干部的心理状况。聘请心理专家开设讲座、对领导干部进行心理辅导,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由组织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合作设立领导干部心理热线,帮助领导干部疏导和缓解心理压力。
(二)进一步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进对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考核
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是干部德才标准中“德”的综合反映,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强化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考核,在现有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中加大思想政治状况考核指标权重,使思想政治建设由“软指标”变成“硬杠杠”。
对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涉及思想政治状况考核指标的内容进行整合,适当提高思想政治状况考核的比重。从实践来看,综合考核办法对思想政治状况的考核指标分散在几个类别中,一些指标的考核标准比较抽象,具体指向不很明确。比如,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测评要求从德、能、勤、绩、廉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对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的民主测评要求从政治态度、思想品质等12个方面进行评价,不利于参评人员准确判断和评价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中,大家提出,应科学、合理设置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考核指标,把对思想政治状况的考核指标集中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状况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考核力度。根据党章和《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核心考核指标,主要应该集中在8个方面:①政治态度,包括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②思想品质,包括党性修养和思想修养;③理论素养,包括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作风状况,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情况;⑤道德品质,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情况;⑥精神状态,包括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精神、心理素质等;⑦组织纪律观念,包括法制意识、组织观念,执行党纪国法情况,以及坚持原则、自我约束等情况;⑧廉政情况,包括遵守廉政规定,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与要求,接受群众监督等情况。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地区和职位领导干部的职责和工作实际,适当增加一些体现其工作特点的指标。进一步明确每一考核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尽可能将考核指标具体化,每个指标可适当分解为3至4个便于作出明确判断和评价的考核点。按照系统分析的思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赋予各项考核指标、每一考核点以相应的权重,并根据每个考核环节对同一指标的评价结果,加权计算积分,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量化分析评价。
进一步改进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考核方法。一是完善民主测评方法。应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职位说明书,明确职位任职资格、职位职责、工作目标等,并在民主测评前向参加测评人员发放职位说明书和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确保参评人员充分了解测评要求和测评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实填写测评内容,切实解决民主测评中存在的“上面发单单、下面画圈圈”的问题。应按领导干部的职务层次和职位特点,根据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合理界定参加民主测评的人员范围。进一步完善民主测评的指标设置。增加领导干部工作是否坚持原则、是否大胆负责、是否经常开展批评等测评内容,以解决民主测评中存在的“老好人”得票偏高,而一些工作上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同志得票偏低的问题。二是改进民意调查方式。应由“请上来”为主变为“走下去”为主,增加到调查对象所在地区和单位的调查,增加街头随机调查,增加电话调查、随机走访、邮寄问卷和电子问卷的数量,更广泛地听取真实民意。总结一些地方委托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开展民意调查的经验,积极探索民意调查工作专业化的途径。精心设计民意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涉及的问题,既要力求全面、准确、规范,又要体现调查对象的岗位职责,突出重点,简明易懂,让参与调查人员“看得懂、评得准”。应适当增加一些群众有切身感受的、有话要说的题目,减少一些大而无当的调查题目;增加一些群众不满意、有看法的题目,减少一些评功摆好的题目;增加一些针对具体人、具体事的评价项目,减少一些搁谁头上都行的“普适”项目,增强民意调查的针对性。三是改进个别谈话方式。应尽可能选择了解干部情况的同志参加个别谈话,切实解决“进不了想进的圈、听不到想听的话”等问题。面上谈话中,应从考核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是否符合提拔条件分别设计问题,避免笼而统之的“是否同意提拔使用”的提问。考核考察组与考核考察对象集体面谈中,可就考核考察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向考核考察对象提出询问,请考核考察对象予以回答,以深入了解考核考察对象的德才素质及心理素质。
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考核制度机制。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是动态的、变化的。不仅要对拟提拔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考核考察,防止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人走上领导岗位,更要注重对“在位者”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经常性的考核考察。建立定期民意调查制度,逐步把考核的触角延伸到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个别访谈、走访考察对象的居住地基层党组织、邻居和家庭等方式,了解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表现情况。建立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定期考核分析制度和领导干部定期党性分析制度,结合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考核档案。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巡视组和信访等部门的联系,建立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动态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公示、公议、反馈、申诉制度,进一步增强干部考核工作的透明度。
强化对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要把对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根据每次考核和分析结果,把握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改进。对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较轻,没有造成较大社会负面影响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改正;对存在问题明显,且造成一定社会负面影响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已任职的要适当调整,未任职的要暂缓使用;对问题较为严重,造成较大社会负面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要严肃处理。
(三)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
规范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常委会工作机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章规定的地方党组织权力架构,理清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职能权限,建立健全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科学合理确定全委会和常委会议事决策范围,明确哪些事情由分管常委决定,哪些事情由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哪些事情交全委会审议决策,既确保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体决策,又防止事无巨细都拿到常委会上进行讨论决定。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包括会议制度、民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工作制度,保证领导班子民主议事、科学决策,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推行重大事项票决制、会议讨论书记“末位发言”等做法,进一步界定和规范一把手的职权,防止“一言堂”的独断作风。
进一步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适当减少常委职数,压缩书记的管理幅度,克服书记过多精力用于应付协调而不能抓大事谋大事的矛盾心态。探索实行常委原则上不再兼任部门领导职务的制度,使常委从具体工作中走出来,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防止产生“部门主义”思想。探索建立定期协调和信息沟通机制,实行常委例会、专题办公会、情况通报会、常委定期向常委会和书记汇报分管工作及常委述职等方式,加强常委之间的日常沟通交流,使常委掌握全局情况,增强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
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要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对领导班子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完善巡视制度,进一步健全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常委会、全委会对常委的监督,建立常委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和向分管部门负责同志述职述廉制度,运用好述职评议和目标考核结果,增强常委的岗位责任意识。同时要配套研究体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具体办法,科学界定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建立健全工作纪实制度,进一步区分责任的主次和轻重,防止“不愿负责”和“不敢负责”。要总结多年来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经验,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制定对民主评议中群众意见大和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一定比例的领导干部进行组织处理的办法;探索建立对不称职领导干部的罢免、撤换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一把手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一把手在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选好配强地方党政一把手。应针对地方党政正职的岗位特点,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制定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具体选拔条件,注重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民主作风好、统筹协调能力强、领导经验丰富、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担任地方党政一把手,特别是要抓紧选拔、培养、锻炼、考验40岁以下的县委书记。要拓宽视野,大胆使用那些年富力强、勇于改革创新、善于统筹协调的干部。要注重从有党务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地方党委一把手。对那些年纪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高知识层次、专家型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有意识地安排到党务工作岗位上锻炼。
加强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应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加强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更讲党性、更重品行、更作表率。加强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日常管理监督,规范一把手正确行使职权。完善上级组织与一把手定期谈话制度,既谈工作经验和教训,也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交流工作,也思想见面,营造领导干部向组织诉衷肠、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发挥一把手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作用。适时举办省、市党政领导干部党的建设专题研讨班、党建理论专题培训班,增强地方党政一把手抓党的建设的责任意识,切实把党建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地方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抓思想政治建设责任制,督促地方党政一把手认真履行职责,做到思想、精力、工作三到位,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充分发挥导向和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