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_刘海涛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种方法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今后该疾病的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一年时间内所收治80名胆汁反流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随后通过数表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施以常规西医治疗,而实验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西医治疗+中药柴芍术苓汤加减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有效率以及复发这三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此探究导致它们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本次对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研究发现:①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5%(38/40)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2.5%(29/40);②症状缓解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患者在暖气、胀满以及上腹疼痛等症状缓解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③两种患者复发情况对比中,实验组12.5%(5/40)低于对照组30%(12/40)。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所取得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其病情复发,因而该治疗方法值得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十二指肠反流病、反流性胃炎和胆汁性胃炎,其是人体消化系统常见及多发疾病之一,并常伴有暖气、胀满以及上腹疼痛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上一般采取常规西医抑酸药、胃动力药和胃黏膜保护剂主要利用抑酸药等药物进行协同治疗。但结合实际来看,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受到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程长以及反复性较强所影响,其临床疗效不甚理想。对此,下文将基于笔者临床治疗工作实践,重点围绕于中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进行探究,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一年时间内所收治80名胆汁反流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37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为28.4±6.2岁;患者病程0.6-4年,平均病程2.15±1.89年;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均排除哺乳期妇女、孕妇以及其他心肺功能不全者。此外,患者诸如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第一,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施以常规西医治疗,主要采取口服铝碳酸镁及吗丁啉,其中前者餐后2h服用,2片/次,每日3次,而后者则为餐前0.5h服用20mg/次,每日3次。

第二,实验组患者治疗方法。实验组40例患者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西医治疗+中药柴芍术苓汤加减治疗),其中西医治疗药物服用方法及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而中医治疗上则采取中药柴芍术苓汤加减。该中药基础组方主要有白芍、茯苓、蒲公英以及代赭石各15g,甘草5g,柴胡、海螵蛸、炒枳壳、白术以及厚朴等各10g。当患者有大便干燥、胃痛或舌红少津等症状时,则在基础组方中加入沙参、麦冬以及去柴胡各15g,石斛10g;如患者有肝胃气滞情况时,基础组方中加入藿香与旋覆梗各6g,郁金10g;如患者有泛吐清水、形体虚弱等情况时,基础组方中加入太子参18g、木香5g、砂仁3g。中药煎药及服用方法为,首先头次加400mL水煎至300mL,随后二次煎要加300mL水煎至200mL,之后将两次煎药所得药汁混合成为1剂,患者每日1剂,早晚各服一次。实验组患者中医治疗主要进行2个疗程,14d/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疗效判定标准主要依据于《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关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而分成4项:①痊愈:患者临床临床症状消失,饮食与胃黏膜组织恢复正常,并且胃镜检查没有发现胆汁反流;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饮食与胃黏膜组织基本恢复,并且胃镜检查中同样没发现胆汁反流;③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食欲有一定改善,胃镜检查发现胆汁反流显著改善;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毫无改善,且 胃黏膜炎症出现恶化或加剧。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患者总数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5%(38/40)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2.5%(29/40),具体见表1。

3讨论

结合实践来看,胆汁反流性食管炎作为临床消化系统中多发与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从而造成含有胰液、肠液、胆酸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胃里,随后胃黏膜黏液层与H+反弥散因反流液体长时间潴留而损伤,进而致使黏膜充血、水肿,黏膜细胞线粒体功能发生异常,细胞坏死进而出现炎症等。而常规西医治疗一般是通过药物对患者十二指肠和胃的运动功能进行改善,以及对胆盐与胃黏膜予以吸附和保护。

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呕吐”、“痞证”、“胃痛”范畴,主要是由于机体脾失健运、肝失条达、胃失和降,进而导致胆汁上逆引起。对此,在其治疗中以健脾和中、降逆和胃、疏肝利胆为主。半夏泻心汤中的柴胡解郁疏肝,半夏、厚朴散结消痞、降逆和胃,半夏、干姜辛开以和阴,黄连、黄芩苦降泄热,炙甘草、党参扶正祛邪,枳实下气行滞,白芍平肝缓急、旋覆花,丹参活血、通经止痛,缓解胸胁胃脘疼痛不适,代赭石、竹茹调中和胃、降逆。诸药合用,具有疏肝利胆、清热降逆和健脾和中的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对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研究可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所取得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其病情复发,因而该治疗方法值得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慧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2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0):6259-6259.

[2]于勇.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0例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4).

[3]张树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8):22-22.

论文作者:刘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_刘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