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院魅影》又称为《歌剧魅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著名百老汇音乐剧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曾获得七项托尼奖。由盖斯东•勒鲁的原作小说改编而成。这部音乐剧因其优美动听的音乐、悲剧性的剧情以及精彩的舞蹈,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笔者认为,《剧院魅影》是悲剧精神的极致诠释,歌剧为我们传达了独特的悲剧之美。因此,笔者重点剖析该音乐剧的悲剧性,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字:《剧院魅影》;悲剧性;音乐剧
《歌剧魅影》这部典型的悲剧作品,给我们以启迪。该剧像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让人沉醉不已,回味无穷,让这部音乐剧散发着独特持久的魅力。相比之下,那种由英雄人物的牺牲或受难而激发观众怜悯和恐惧情感的程式化的悲剧,《歌剧魅影》的悲剧性显得更加醇厚而绵长。[1]
一、浅层次的悲剧性诠释
《剧院魅影》这部音乐剧,其悲剧性在浅层次方面看,其悲剧人物是魅影艾里克。他生来奇丑无比,由于面相奇丑使他害怕见人,不得不躲藏在歌剧院的地下室中,在他丑陋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聪明绝顶的才华,他是一位集音乐家、建筑师和魔术师于一身的天才。剧中的女主角是克里斯蒂,一名剧院歌手,艾里克凭借自己的才华暗中帮助女主角演唱歌剧。之后克里斯蒂大获成功,克里斯蒂的歌声使得她与自己儿时的玩伴拉乌尔相遇,拉乌尔向克里斯蒂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但此时的克里斯蒂却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她无法拒绝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另一方面她也爱恋着克里斯蒂,但最终拉乌尔战胜了艾里克。故事到这里悲剧意味似乎不太浓重,人们只是为艾里克惋惜。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悲剧的开始,这场悲剧的结束一直延伸到克里斯蒂的死亡。这引起笔者思考,难道悲剧仅仅是艾里克?我想艾里克只是这部歌剧浅层次的悲剧人物。拉乌尔痛失恋人是可悲的,克里斯蒂失去生命亦可悲,或许我们所有的有情人都是悲剧的扮演者。
二、剖析隐含的悲剧性
《剧院魅影》从开始到结束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对立与冲突。比如地上与地下的对立、美与丑的对立、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图像与音乐的对立、彩色与黑白的对立、日神与酒神的对立、生与死的对立等等。这些冲突与对立的存在,才是导致悲剧的内在根源所在。表面上,虽然拉乌尔与艾里克之间的冲突十分激烈,而克里斯蒂处在冲突的焦点位置。但内在冲突事实上是他们三个人性格的冲突。由此看来,悲剧性是有隐含性的,悲剧的不只是三人中的一人,而是他们全部的三个人,甚至可以升华为我们所有的人。
剧院的地下室其实只是潜意识的外在形式,这里的地下室是潜意识的隐喻。在故事中,通过音乐的衬托,营造放纵和疯狂的氛围,这里隐藏着人性深处的丑恶。与之形成照明对比的是地上剧场,这是意识的外在形式表现,是意识的隐喻。在故事中,通过图像加以衬托,营造优美与宁静的氛围,这里表现出的是理性的克制和梦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在克里斯蒂这里也展现的一览无余,在她的意识里认为自己爱拉乌尔,而潜意识里却爱着艾里克。换言之,克里斯蒂这种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反映在现实中,呈现出来的是拉乌尔与艾里克之间的冲突。而克里斯蒂的这种矛盾心理,也是现实中的我们每个人面对爱情的真实写照。
表面来看,克里斯蒂选择了拉乌尔,克里斯蒂的意识战胜了无意识。殊不知,潜意识以自己的方式取得了另一种形式的胜利,当拉乌在克里斯蒂墓前的时候,拉乌尔是失败者,因为他彻彻底底地失去了自己的挚爱,而旁边的那朵鲜红的玫瑰,隐含地表明艾里克的胜利。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拉乌尔胜利还是艾里克胜利,都是悲惨性的,在拉乌尔的胜利中,艾里克无疑是让人悲悯的对象。而最终克里斯蒂的死亡,观众不仅有对生命的惋惜,还有对艾里克与克里斯蒂恋情的惋惜,如果还有,那就是对拉乌尔与克里斯蒂天人永隔的悲痛。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剧院魅影》都是悲剧精神的极致诠释。[2]
三、悲剧的极致诠释——激发快乐
悲剧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些很大的不同,其区别重点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通过悲剧形式帮我们正视生命的可悲,二是悲剧所具有美感和颤人心弦的力量能够直击灵魂最深处,激发出本己的快乐。
克里斯蒂在抉择时,给了魅影一个吻,这一吻寓意很多,表明她愿意牺牲自己换取劳尔的自由。这一品质无疑是可贵的。这一吻还表示,她愿意陪伴魅影,用心去融化艾里克心中的坚冰,愿意去指引他,最终达到拯救他走出孤独的目的。由此看来,克里斯蒂的这一举动,散发着人性的光辉。面对苦难,她并未退缩,而是从心底里散发出最为高贵的理性和超越精神。这一吻怀着爱与痛,宣告自己很坚定地去牺牲与承受。而对于魅影来说,这一吻更加重要,它让艾里克第一次尝到被爱的感觉。面对克里斯蒂,艾里克泪流满面,这泪水饱含诸多情感,有幸福,有感动。艾里克被克里斯蒂的真诚和勇气所感动,之后艾里克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不再强求克里斯蒂陪伴他,这一决定对艾里克来说无疑是痛苦的,因为这意味着他要继续独自一人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孤独与苦难。但同样这一决定也是伟大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因此,这部作品无疑是悲剧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它是对悲剧的极致诠释,让观众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运动和颤动。同时发人深思,启发人们再思考爱情的取舍问题。也能从悲剧中感受美感。这部作品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快感,也不是简简单的痛感,而是将我们心灵中最深层次的东西被唤醒,让我们意识到更深层次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生命力的舒张。
参考文献
[1]龚馨烨.《歌剧魅影》音乐元素在当代中国音乐剧创作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7(22):91.
[2]窦连秀.从马恩的悲剧理论视角看歌剧《魅影》的悲剧性[J].音乐大观,2013(02):164-165.
作者简介:贾燚堃(1983.3.12)女,汉族,上海人,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从事音乐表演及创作。现就职于上海市金山区文化馆。
论文作者:贾燚堃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克里斯蒂论文; 悲剧论文; 里克论文; 悲剧性论文; 这一论文; 音乐剧论文; 剧院论文; 《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