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勇
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潍坊 261021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发展促进了大量工程建设的兴起。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项目的组成之一,项目施工的安全与其质量的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现阶段的我国工程建设发展中,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经验积累较少,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水文地质的勘察与研究极易被忽略,导致岩土工程中时常会存在一定的隐患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以求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为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岩土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1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影响很大,而现在我国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质问题的重视度不够,即使是意识到这一问题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就给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增加了压力。地下水是岩土层的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岩土体的性质,然后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比如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一般的地质勘察工程中,勘察人员往往会忽略掉水文地质问题,因为勘察工作很少涉及到水文参数,所以对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度也就减少,致使后续设计施工中缺乏可靠有效的水文地质资料,为后续设计、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如勘察中对地下水位、基坑涌水量、是否具有承压性及水头高度等参数提供不准确甚至缺失,极容易造成设计对抗浮作用估计不足,因基坑开挖卸荷后造成基底隆起,对建筑安全构成直接危害,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准确查明水文条件,对不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准确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危害,做好积极的应对,从而确保工程的持久性及安全性。
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内容
地理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地理环境方面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及环境气象、水文特征等。而地形地质指的是岩土工程的地面高程、水系的分布情况及地形的特点。而水文气象则包括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温度、空气的湿度、降雨的频率等气象问题。地质问题 : 岩土工程在进行勘察时地质问题包含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的厚度、地基的构造现象、特征及承载的能力、岩层的特点及新生层运动的状况。地下水位 : 岩土工程对地下水位进行勘查的时候,具体要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下水及地表水之间的关系、排水条件、地下水的补给能力、最高的地下水位及今年的地下水位等情况进行了解、勘察。这主要是因为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岩土工程的勘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准确的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的影响分析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的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其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同样十分宽泛。这种情况的主要产生是:当地下水文发生变化则同样会对岩土层中的结构稳定性产生变化,十分容易产生地面沉降问题或地表开裂等问题。如果潜水位上升就会对岩土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土壤盐渍化、土壤沼泽化、增强了地下水及岩土体对建筑的腐蚀性、河岸、斜坡等岩土体崩塌和滑移的现象。有一部分的岩土体结构的特殊性会受到破坏,导致软化、流砂和强度降低等现象,地下洞室的充水过度也会造成基础上浮和建筑失稳的情况。地下水在呈现下降情况之后,会导致岩土项目出现严重状态不一的受损问题。一般会导致地面塌陷、地裂或者是地面下沉等情况,导致岩土的稳定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产生的危害。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会导致岩土体出现不均匀性涨缩变形现象,频繁的水位升降不仅仅会导致岩土体反复的涨缩变形,还会导致涨缩幅度增大,直到产生地裂的现象,地裂现象的出现会对建筑尤其是轻型建筑结构产生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地下水位区间的频繁交替,会使得岩土层中的铝、铁等成分大量的流失,从而导致土层土质疏松、含水量的孔隙增大和承载力和压缩模量降低的情况,极不利于岩土工程的基础选择和处理。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之下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十分凸显,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施工中的行为影响,这种条件下,地下水的自然条件会出现一定的失衡变化。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下,往往会引起流沙。管涌、基坑突涌等一些严重的工程危害。除此之外,在水文地质的研究与分析中可知,其对工程建设施工的影响较大,大多数技术人员在落实勘察工作中过于注重对外在地质结构性质的研究,从而忽略内在水文地质,导致对其实际参数缺乏全面的考虑,在施工中会受到地下水的因素影响,如果缺乏有效的处理,或者处理方式不当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则地下水会对整个工程的地基产生严重的腐蚀,加之地下水在侵蚀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化学性质,会对工程中所使用的施工建筑材料产生质量影响,例如变形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对水文地质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十分重要。
4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优化措施
4.1 做好深化研究水理性质的工作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针对水文地质工作实施需要加强对水理性质的研究以此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所谓的水理性质是指地下水与岩土层在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性质,如渗水性、溶水性等都是水理性质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际的研究工作能够对水文地质的水理性质准确掌握,对岩土层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地下水会有一定的自然状态出现从而发生变化,如水文下降或上升等,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在工作中,与实际工程现场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抽取一定的水样并进行相关检测工作,以此确保对地下水位的准确分析以及根据水量变化做到精准的设计,能够为之后的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4.2 完善做好水文地质勘测工作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展开勘测需要使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之初需要根据实际工程场地制定工作目标,之后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与实际相结合展开勘测工作,在过程中会涉及到有关地下水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升降频繁情况、地下水的特性、地基土的渗透系数等,在勘探工作中是较为重要的。以及压力实验是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施中需要对实验的起始压力与最大压力和基数等提供保障,当工作人员充分掌握基础信息之后需要对地下水的腐蚀性展开研究,将其对建筑材料的影响作出准确评估。
4.3 做好水文地质的完善评价工作
在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时,要首先对拟施工区域的基础性水文地质资料和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把整理出来的资料与施工方案中采用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选择出较为危险或可能存在隐患的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采用取样试验的方法来对施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化的勘察,从而详细的掌握地下水的变化幅度和规律,然后再结合岩土的性质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出现地质灾害的几率进行评估,最后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岩土体的稳定,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5结束语
岩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掌握水文地质的相关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各种方法准确地测定各个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可以帮助设计和施工,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免岩土工程危害。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在工程勘察中做好水文地质工作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勘察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参数,使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更具实用性和预见性,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秦龙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世界有色金属,2017.6.236-236.
[2]孟雄飞,李龙.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工程技术研究,2017.2.
[3]潘子安.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建材与装饰,2017..50.
论文作者:乔治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岩土论文; 地下水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