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对文艺复兴内容的不同处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艺复兴论文,新课标论文,教材论文,高中历史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文艺复兴属于必修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内容。课标在该专题的子目(2)中具体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金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就文艺复兴这一具体内容而言,新课标编写的几种教科书,总的来说都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和专题主旨,是巨大的创新和突破,但各版本教科书在对文艺复兴内容的处理上不尽相同,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几种新教材对文艺复兴的整体把握
在教材内容结构的整体处理上,岳麓版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列为两课,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专门叙述了文艺复兴的内容,把宗教改革的内容放人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进行单独叙述。人民版和人教版则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合为一课叙述,笔者认为,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合并叙述更好,既能反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时代特征和共性,也紧扣课标知识点。在这一点上,人民版在专题六第二课用“人性的复苏”这一标题统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正是抓住这一单元的主题,正如其课前提示中所言,“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
二、关于文艺复兴的背景
虽然几种教材都把文艺复兴定性为资产阶级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但对文艺复兴背景的叙述却存在较大差异。人民版提到,中世纪的神权统治,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在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城市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首先掀起文艺复兴运动;而人教版主要从中世纪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钳制、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意大利古典文化遗产方面进行叙述;岳麓版则指出,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
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可以看出,在表述文艺复兴的背景时,人民版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而人民版和岳麓版教材则没有提及意大利古典文化遗产这一独特文化环境。相比而言,人教版教材在这一问题上的叙述是最完整的,而且人教版教材还利用插图介绍了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
在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时,还需要弄清为什么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这个问题,而人教版教材对此给出了较完整的解答。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是文艺复兴兴起最基本的背景,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马克思指出:“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这些城市指的就是意大利北部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不是偶然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达是基础,这个仅有1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在1338年就约有200余家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有3万名左右的毛纺织工人,年产毛呢10余万匹。该城市的银行业、皮毛业、律师业、医药业、布业等也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的佛罗伦萨,不仅形成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而且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这样,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也就毫不奇怪了。
当然,二种教材都未能涉及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的政治方面的背景。14世纪的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其北部是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等城市国家,这些城市国家的政权大多被从事工商业的城市贵族所把持(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他们实行比较开明的统治政策,同时,当时意大利“小国寡民”的政治环境也有利于自由思想的形成。此外,14世纪以来,天主教势力在意大利遭到严重削弱,教会威信日益下降。当时,随着城市的兴起,城市与王权结成同盟,世俗王权在与罗马教权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主动,并导致历史上著名的“阿维农之囚”,从1308~1378年的70年间,教廷从罗马迁至法国南部的阿维农,教皇成了法国国王的人质,这就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岳麓版教材还提到黑死病这一特殊原因。该教材必修3第13课开篇写道:“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以来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于死亡。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
众所周知,1348~1350年在欧洲蔓延的黑死病,使得占欧洲1/3的人口约2500万人死去。这场瘟疫对欧洲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黑死病之所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场瘟疫引起了当时人们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及对人生问题的反思,从而成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契机和机遇。
正如一些学者所写,“欧洲人对这场死亡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瘟疫的发生,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于信仰与自身所处地位的怀疑与不满,人们的思想感情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演变为对整个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与反抗。”
另一方面,人们从黑死病大死亡体验的高度,对生之价值作了重新肯定。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力的百般珍惜。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世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歌颂人生、宣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这正是人文主义的思想。
三、关于文艺复兴的概念及人文主义的内涵
1.关于文艺复兴的概念,人民版、人教版和岳麓版教材都给出了文艺复兴的概念,但都没有提出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艺复兴的内容、时间、范围等既不明确,也不统一,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混乱。
学术界对文艺复兴的概念存有争议,但也形成了基本的共识。文艺复兴这一概念最早由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其《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中提出,后为西方学术界广为接受和使用。现在,西文中文艺复兴一词通用法语“Renaissance”,即文艺复兴是文学、艺术和科学复兴的运动。
我国学者普遍认同这一概念,甚至提出文艺复兴不仅包含文学、艺术和科学,还包括历史学、政治学、哲学、教育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既是文艺复兴的重大成就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晚期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内主要的文艺复兴著作都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作为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来加以叙述,高校六卷本世界史也称“科学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奠定基础的”。
文艺复兴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个历史时代。作为一个历史时代,它指的是14世纪初至17世纪初二百多年的时间,这一点除人民版教材明确提出外,人教版和岳麓版教材均不明确。
学术界一般公认文艺复兴是从14世纪初开始的,其标志性的人物是但丁,以其《神曲》的发表为标志。恩格斯曾分析道,“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关于欧洲文艺复兴结束的标志,有学者认为结束于16世纪末,有的称结束于1517年路德宗教改革,有的称结束于1527年德皇查理五世攻陷罗马,还有学者称“结束于164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里略的逝世”。刘明翰先生等则提出,欧洲文艺复兴的下限,应以弗朗西斯·培根发表的《新工具》(1620年)和笛卡尔写出的代表作《方法论》(1637年)为标志,等等,可谓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刘明翰先生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即文艺复兴结束于17世纪初,因为17世纪20、30年代培根和笛卡尔两部名著的问世,说明“意识形态转型结束,进入了近代时期”。
关于文艺复兴的范围,人教版教材明确使用了“欧洲”这一概念,而人民版和岳麓版则既用了“欧洲”这一概念,又用了“西欧”这一概念,概念比较混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多数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限于西欧各国,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16世纪后,文艺复兴在东欧各国亦得到传播与发展。如当时东欧的波兰也是文艺复兴运动较为发达的国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巨著的问世(1543年)是波兰文艺复兴在科学领域深入发展的体现。此外,在东欧的捷克,杰出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年)所提出的教育学的重要原则,是文艺复兴在教育学中的反映,他曾被誉为“近代教育科学之父”。可见,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只局限于西欧。笔者认为,尽管学术界对文艺复兴的范围存有不同意见,但在一本教材中概念不统一是欠妥的。
2.关于人文主义的内涵,学术界一般认为,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具体来说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天主教神权和专制主义;提倡现实生活和享受,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提倡知识和理性,反对愚昧主义。
对此,不同的教材表述不尽相同,特别是人民版教材与其他教材的表述存在较大差异。人民版教材在其课前提示中提出“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虽在文中还提到“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等内容,但并未对人文主义的内涵进行完整的表述。
相比而言,人教版和岳麓版教材对人文主义内涵的表述是较为全面的。人教版教材指出,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其内涵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岳麓版则提出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不同教材对人文主义内涵的不同表述,会直接影响到教材对文艺复兴内容的叙述,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全面理解。
四、关于文艺复兴的内容
或许由于课标对文艺复兴这一内容的要求过于简单,或许由于对文艺复兴的概念和人文主义内涵理解的不同,几种教材在文艺复兴具体内容的取舍上存在明显差异。如前所述,文艺复兴概念内涵应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考虑到科学这一部分另有专题叙述,文艺复兴的内容至少也应包括文学和艺术两大部分。
在这方面,岳麓版教材的处理是较为全面的,既紧扣课标重点介绍了薄伽丘的作品和思想,也提及同为文艺复兴早期文学三杰的但丁和彼特拉克,以及文艺复兴后期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同时详细叙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三位艺术大师,并通过对达芬奇钻研解剖学等内容的叙述,将科学和理性思想融入其中。
人教版教材对文学三杰和美术三杰都有涉及,但较为简略,虽提及“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但对科学方面的内容并未述及,与教材中指出人文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的内容也未形成呼应。这虽然给教师在处理上留下较大空间,有利于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但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人民版教材在文艺复兴内容的叙述上相当简略,只讲述了文学方面的内容,提到文学三杰,重点介绍了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基本上是课标要求的最低内容。教材完全没有涉及艺术和科学,完全没有体现文艺复兴这一概念内涵所包含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等内容,内容很不完整。这既不利于教师对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思想的讲述,更不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学习和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这应该是人民版教材在文艺复兴内容处理上一个明显的不足,建议教材再版时能对文艺复兴的艺术和科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