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发展教育——来自吉林省珲春市素质教育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珲春市论文,吉林省论文,素质教育论文,主动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珲春市系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我国的东北边陲。
珲春市实施素质教育起步于1991年。8年来,他们对素质教育不断加深理解,在注重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着重对“主动发展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什么是“主动发展教育”
“主动发展教育”是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情感、意志与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求教,自觉进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教育方法等几方面具体地展开来说,“主动发展教育”把转变教育思想作为前提,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作为理论基础,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中心,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保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影响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己个性与才能的机会与环境,促进学生主动修身,主动求知,主动劳动,主动管理,主动健体,主动参与,最后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二、为什么要实施“主动发展教育”
第一,从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上看。过去多年来存在的重要弊端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主要思想顽症和表现形式是实施“机械教育”、“被动教育”,师生间的关系被扭曲成了“教和被教”、“管和被管”、“灌和被灌”的关系,并且不断地被强化,这种被动教、被动学的教育模式,压抑了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种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捆住了他们的手脚,忽视甚至排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二,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上看。按照国家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达到“六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这“六个学会”呢?珲春人认为,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硬性灌输和启发引导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使学生打好“主动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具备了“主动发展”的素质,许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第三,从基础教育的职责和任务上看。中小学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基础的教育,应该为人的一生负责。珲春人认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管是为了达到不需要管”;学校应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能力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主动发展”的主动性。真正具备了这样的知识、能力和主动性,学生将来是会受用一辈子的。从这个道理上看,可以说,“主动发展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搞好了“主动发展教育”不仅能使学校教育取得各个方面的大发展,而且为这些丰收成果的长久巩固和继续发展提供保证。
第四,从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的要求上看。早在1964年,毛泽东同志《对“北京一个中学校长提出减轻中学生负担的意见”的批示》中明确指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这是最早出现的“主动发展”的提法。对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注意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的教育观,人们并不觉得生疏,也很容易接受,只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没有认真研究和很好地贯彻落实。进入到9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在国家的有关文件和许多领导同志的讲话中,也一再强调要运用“主动发展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启发学生内因,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例如,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什么是素质教育”作了透彻的阐述:“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它是为实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从小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柳斌同志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第一个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个要义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个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从这些文件和讲话中可以看出“主动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主动发展教育”的理论依据
第一,从哲学基础上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基础,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从事自觉的活动,驾驭人自身的发展。人是一种社会化的高级动物,其主要特征是善于思维,永不满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能动地改造世界。教育活动应该是人发展自己的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以其自身发展的主动意识参与全过程。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少年儿童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励、唤醒与鼓舞,让学生在接受外部影响的同时,主动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促进多方面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第二,从心理科学基础上看。教育实践和研究表明,学习的基本因素是由两大系统构成的,一个是认知系统,主要体现在智力因素上;另一个是情意系统,主要体现在非智力因素上。在学习过程中,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智力因素不产生积极性,只有非智力因素能产生积极性。因此“主动发展教育”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保持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以提高认知水平和学习效率。一般来说,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差别不大的,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较大。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智力因素上的原因只占20%左右,非智力因素上的原因则占80%左右。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多地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发展速度的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当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情感不切,意志不强时,即使教师课讲得再好,也激发不了他的智慧火花。这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讲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三,从教育科学基础上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修身的观点,在我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这从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现代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让儿童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等六大主张,都强调要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不是无生命的知识仓库,不是应考机器人,学生是有血有肉、有需要、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书(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术(方法)。教师不应高高在上地命令学生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允许做什么、不许做什么,而应站在他们前面引导,站在他们旁边辅导,站在他们后面督导,促使他们当好教育和学习活动的主人。概而言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受教育者内化为自己的需要以后,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主动发展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是涵盖内容广。“主动发展教育”是个全方位的概念,是对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整体要求。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表现在思想品德上、行为习惯上、劳动技能上;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上,而且体现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上;不仅体现在中小学校,也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和全体教育对象上;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时时、处处、事事上。它不是单项、局部的或阶段性的改革,也不是简单的方式方法问题,而是反映了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培养方向。
二是目标指向性强。这个“指向性”就是人的发展的内因。在“主动发展教育”过程中,注重把外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主体的素质。素质的内源性,决定了在“主动发展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内化机制。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充分表明,生动活泼是少年儿童的本性特点,也是学生发展中较高层次的内因。因此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对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一系列的要求,这些外部的、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的内化,也就是变客观经验为主观经验,并形成相应的能力,成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才能成为主体内部的东西,才能转变为素质。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实施“主动发展教育”,必须始终把形成学生内在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作为核心,把开发潜能、启迪心智、增强发展后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概而言之,“主动发展教育”的精义就在于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三是实际操作易。“主动发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不仅适用于城市学校,也适用于农村学校包括边远贫困的村小及“下伸点”;不仅适用于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更适用于一方面或几方面都暂时落后的学生。实施“主动发展教育”,不需要在概念本身上作更多的艰深诠释,不需要资金投入,不需要固定的物质条件,不需要死板的教学程式,不需要经过实验或者试点,也不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繁琐的论证,很快就可着手进行和大面积推开。这是一项领导和教师都可以抓到手上,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可以主动参与,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教育教学的广泛领域都可以见到成效的改革实验。
“主动发展教育”的成果一般不易被量化,而大量的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广阔领域和学校、家庭、社会的广阔空间,体现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途径、实施过程和表现形式本身上,吴现同步性和一致性。可以说,只要确立了“主动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实提高了实施“主动发展教育”的自觉性,“主动发展教育”的成果就随时随地都可以体现出来。
五、“主动发展教育”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主动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途径、教学方法等具体措施,对培养对象启动自觉,焕发活力,按照使学生“六个学会”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六自”的能力:“在做人上自尊,在求知上自学,在劳动上自律,在生活上自理,在健体上自强,在审美上自悟”。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从改革现行教育弊端出发,坚持“两个同步”: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同步,受教育者的心理与教育者的管理心理研究同步。实现“四个转变”:变只重视知识灌输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变单纯重视智力因素为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突出非智力因素;变死板僵化、负担沉重为生动活泼、负担较轻;变单纯依靠“他人教育”为重在进行“自我教育”。对教育对象的总体培养目标,可以概括成20个字:“发挥潜能,养成习惯,塑造性格,化为精神,形成自觉”。
根据“主动发展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活泼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在师生的双边关系上,要充分发挥学生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千方百计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上,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勇于表现,以主人的姿态出现,自己管理自己;在对学生素质的评价上,不仅要鉴定智力因素发挥的效度,而且要全面考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程度,着重评议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与能力。为此,教育者要做到“四让”和“五个指导”,即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我调控,让学生积极创造,让学生自我评价;指导学生确定远大的人生理想,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锻炼坚强的奋斗意志,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六、“主动发展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1.尊重的原则。首先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除了极少数智力低下者,其他学生都可以完成一般学习任务。对学生要做到三个尊重: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单线性灌输为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二是尊重学生的无知,针对中小学生思想单纯、认识事物稚嫩的特征,允许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应给予宽容、谅解和体贴,切忌出现挫伤儿童自尊心的言行;三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允许学生对某些学科或某部分教学内容有所偏爱,教师可以利用课内外的不同渠道,进行因材施教,为其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2.理解的原则。理解学生现实的处境,特别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部分同学、教师、家长及社会的轻视,挺不起腰杆,抬不起头来。他们产生的自责自卑的心理,需要教师用温暖的心灵去抚慰。理解学生力求改变现实的愿望。他们想改变学习落后的面貌、改变消极处境、改变过去某些不光彩的形象,教师要大力支持学生的上进心,大力支持他们积极表现自己特长或有所进步的愿望。
3.鼓励的原则。启发学生建立积极的、可行的努力目标,鼓励学生作出成绩,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抓住不放,大加宣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欣赏自己的学习效果,对所有的学生都适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显重要。这是因为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缺乏较为长远的学习目标,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认知结构也不合理。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或某些方面的进步后,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信心。
4.“向师性”原则。教师必须使教学具有磁性,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产生磁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激发兴趣。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运用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吸引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另一个是教师的人格。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魂,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和谐施教、全面发展的师观,知行统一、教书育人的师能。教师人格的魅力,能够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愿意学习教师所教的学科。
5.民主性原则。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认知规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学情的调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保持浓厚的平等、友善的气氛。
七、“主动发展教育”的主要做法
——探索“主动发展教育”的教学新模式。其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主动发展为主旨”的教学思想,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渗透思想,掌握知识,锻炼本领,自主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小组或班级讨论;要求教师精讲精练,实施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基本上做到“三个精心”:即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在“趣”字上动脑筋,使学生“爱学”;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在“导”字上下功夫(导向、导思、导练),使学生“会学”;精心设计习题,在“活”字上作文章,使学生“学活”。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教师要集中一切教育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一切合理手段,想尽一切可行办法,使学生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市五小的“开放式教学”就是比较突出的代表。所谓开放式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校内空间、社会天地等方面的开放。一是教学形式的开放。这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上课形式,以分组教学为基本模式,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二是教学时间的开放。就是不受原来规定的40分钟授课时间的限制,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调整教学时间。比如,某一个学科可以把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间连继集中使用,而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则作相应调整。开放式教学不受上课下课铃声的限制,凡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可以在教室里学习其他内容,也可以离开教室到校内其他地方去涉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则在教室里继续完成本单位时间的学习任务。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各类学生各有所求各有所得。三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在课堂内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自由地选择学习场所,或者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到异地学习。这种移动学习有五种主要形式:1.学生在校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所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可到图书阅览室、微机室、电教室、实验室、运动场,甚至可以到教研室、教导处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2.到同年级其他班级学习。3.可以到不同年级学习。4.校际间的交流学习。5.对那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有自律能力的学生,提前交给他们一天或一周的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家庭学习,学生可以不到校,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建设“主动发展教育”的管理新规范。首先是做到“三开四严”。即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节课;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格控制复习资料的发放,严格控制竞赛评奖活动。其次是改进和强德育管理。主要是突出对德育大纲、德育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贯彻落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市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展的“五分钟演讲”、“新生入学自我介绍”、“学生德育月考评”、“学生自评记录卡”、学生自办“德育手抄报”、学生自己组织的“最佳主题班会”等项活动,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再次,加强活动课的组织管理。根据“主动发展教育”的要求,各中小学进一步明确了活动课的基本特征,把握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生地位的主体性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明确活动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活动课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中心,而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后,切实加强校外教育的管理。学生在校外能否按“主动发展”的要求去做,特别是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能否有自律能力极为重要。全市积极开辟受中小学生欢迎的各种形式和途径,主动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建立了学校、家庭及社会有关部门校外教育活动联系卡制度,健全了学生校外活动档案。各学校对双休日活动都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确保每个学生参加1—2项校外活动。
——完善“主动发展教育”的运行机制。(1)目标管理机制。制定了《珲春市教育目标管理方案》及其考评细则,按照“主动发展教育”的各项要求,精心设置涵盖范围齐全的考证指标。在评价方法上坚持三个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普遍评价与重点抽查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2)评价导向机制。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评标准由“百分制”改为“四级制测评等级”的基础上,1998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建立矫正、反馈机制,加强形成性测试。小学取消期中考试,学生参与测评(自评、互评);实行免试制度,中小学中特别优秀者可不参加终结性考试,使其精力不受考试的牵制,深入钻研问题。采取多样的测试方式,适当进行口试和实验性考试。评定标准既严谨,又不把学生局限于书本知识。如果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解答有新颖独到之处,在给“基准分”(等级)的同时,再给“创造分”以示鼓励。(3)共动网络机制。全市构建了由教育的各个构成部分和部门共同参与、主动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机制,珲春人把它叫做“四三共动”的教育机制,其内涵和要求是:环境、人际、校风“三维共动”,管理、教研、科研“三级共动”,干部、教师、学生“三方共动”,家庭、社会、学校“三家共动”。在全社会创造中小学“主动发展教育”的宽松环境和有利条件。
——培育“主动发展教育”的引路新典型。珲春市在实施“主动发展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树立乡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各类典型,用先进典型的力量和作用推动面上的工作。比如,珲春三中在全校开展“无人监考班”活动,对学生强化人格教育,培养“五自”精神(自尊、自爱、自强、自律、自信),提高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从真接激发学生内因入手,使学生受到信任,自尊得以强化,再调动诚实、守信、集体观念等积极因素,共同克服消极因素,战胜自我,使他们更加严于律己,收敛可能出现的作弊念头,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高。他们把“无人监考班”活动变成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工作过程,鼓励学生坚定信心,战胜自我,取得成功。学生对“无人监考”的认识都比较深刻,有的同学说:“千金难买是信任,我们要找回自我,做诚实守信的人。”目前,珲春三中“无人监考”的做法已扩大到全市许多中小学,“无人监考班”牌匾成为班级一项重要荣誉标志。“无人监考班”活动使学生人格品质得以升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了良好的教风与学风的进一步形成。
再如,珲春四中从1995年开始,组织实施“学生思想品德月考评”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其主要作法就是,按照《中学德育大纲》要求,从培养“四有”新人的总目标出发,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家长配合下,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督评、师评五个环节,学生每月自主进行集体评价活动。四中实施“思想品德月考评”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对一些品德有缺欠的学生,教师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千呼万唤,成效却不大;实行了德育月考评,学生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了,学校和老师抓德育工作比过去省劲多了。全校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由1995年的89.8%,提高到现在的99.7%;全校28个教学班,没有一个乱班,学习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