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方法:严遵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以及人工气道的管理。结果:30例患者中,拔除气管套管23例,76.7%;肺部感染2例,6.7%;死亡5例。结论:科学、规范的人工气道管理,可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感染率与死亡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人工气道;管理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324-02
我院对30例重型颅脑外伤人工气道患者予以系统、精细化的综合护理,先将经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3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女8例,男22例,年龄9~78岁。其中气管插管13例,气管切开17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4例,带鼻饲管患者25例。
1.2 护理方法
1.2.1气管插管的护理
(1)固定气管插管。“Z”字型胶布固定患者,胶布上段缠导管,下半段粘贴在患者唇部,确保牢固,这样可避免患者因为姿势的变化、胶布脱落松动等造成的气管扭曲或者移位。若胶布有被汗渍、血渍、或者分泌物污染的情况,应即可更换。以患者牙齿之外的气管长度(需测量)作为参考,以此来观察和判断插管是否出现松动或移位,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是否正常。
(2)吸痰。通过听诊来判断是否需要予以患者吸痰处理,如痰鸣音、血氧饱和度降低、咳嗽、气道压力升高、发绀等[1]。尽管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可通过吸痰清除掉,保持气道的畅通,但是不能频繁吸痰,否则会使呼吸道黏膜受损,导致感染和缺氧。吸痰操作要规范,吸痰管的外径要求最大不能大于套管的一半,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能超过15s,在吸痰前、后要予以患者60~120s的高浓度氧。若痰液较厚、位置比较深,则要在吸痰前先进行气道湿化。以痰鸣音消失,气道高压报警消失,呼吸机正常运行,SpO2的升高,以及患者呼出的潮气量的增加,作为痰液是否吸净的判断标准。
(3)气道湿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工气道的建立,会让鼻腔和呼吸道黏膜失去湿化、加温空气的作用,从而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黏稠的分泌物形成痰液,气道出血、感染的几率增加,严重者会引起肺不张等并发症[2]。气道湿化可防止痰痂、痰液形成,有助于痰液引流,保护支气管粘膜对痰液的稀释作用,控制炎症的发生。气道湿化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持续气道湿化。主要是利用气管内滴注蒸馏水或者是呼吸机湿化。第二,雾化吸入法。通过对气道的雾化达到湿化效果。两种湿化方式应交替进行,可避免湿化过度。通过分泌物引流的畅通度和痰液的粘稠度来判断湿化效果[3],若没有结痂或粘液块,分泌物稀薄,通过吸引管的过程非常顺利,则表示湿化比较合适,若患者频繁咳嗽,且痰液过分稀薄,常常需要吸引排痰,则表示湿化过度。
(4)通过口腔气管导管插管最好3d更换一次,如果必须延长插管时间,可以换成经鼻插管或者是气管切开。长时间的插管会压迫患者咽喉,损伤喉头,形成水肿,而且痰液有可能令管腔内外口堵塞,导致或者呼吸困难或停止,因此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必须时予以气管切开。
1.2.2气管切开的护理
(1)无菌的护理理念及技术操作,是气管切开护理的原则,进行双手的消毒和清洗,保证护理盘的专人专用,气管切口处的敷料药物等,更换要及时。
(2)套管大小、纱布松紧要合适,通常需要能容下1根手指。如果导管是金属带套管,则要每天对内套管消毒2~3次。
(3)气道的湿化必须足够充分,因为气管切开后,气管黏膜容易干燥,对分泌物的湿润不足而形成痰痂。
(4)吸痰管必须是一次性的,吸痰时要戴无菌手套,先要把气管插管中的分泌物吸干净,再去吸患者口鼻腔中的分泌物。吸痰过后,为避免患者呼吸道干燥,气管套管要用湿化、单层、无菌的纱布进行覆盖。要定期进行痰液细菌培养,利用较为敏感的抗生素静滴或雾化。
(5)防止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和性质、痰量的多少以及切口变化,切口消毒一般用75%的酒精,将纱布在庆大霉素液里浸湿,但不要滴水,敷在患者切口周边,以此避免切口感染,同时还可以防止由切口细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而且在切口处需要留一些痰液[4],用来做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防真菌、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1.3.3一般护理
(1)病房环境。ICU温度20℃上下,适度65%左右,保证空气质量与畅通。紫外线、消毒剂消毒每天一次。
(2)口腔护理。保证患者口腔卫生,能够有效减少细菌的生长、繁殖,防止由于细菌下移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
(3)加强营养。鼻饲高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便于消化吸收的流质食物,保证机体处于正氮平衡状态。肠内营养最开始要用低浓度、小剂量的营养液,逐步增加,直到全量。营养制剂可选择牛奶、鸡汤、米汤以及菜汁等。
2.结果
人工气道建立且实施护理后,30例患者中,拔除气管套管23例,76.7%;肺部感染2例,6.7%;死亡5例。
3.讨论
引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的梗塞。人工气道的建立,可以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气体交换充分,通气及时有效,为患者争取了抢救治疗的时间。此外,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颅内压降低,可保证脑组织的供血供氧,缓解消除脑水肿,觉醒反应、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提高,促进患者康复。但与此同时,患者呼吸道的正常功能与结构,也会随着人工气道的建立而遭到破坏,免疫力的下降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因此,人工气道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尤其是气道湿化、吸痰、固定气管插管等要格外重视。从本组的最终结果来看,仅5例死亡,2例肺部感染,足以说明在人工气道建立的同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予以精细、系统、完善的护理,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今后的治疗与康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玉芳,林文.人工气道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30):88-89.
[2]谢勤仙.颅脑外伤危重患者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4,(8):264-265.
[3]吴卸仙.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1):3379-3380.
[4]林旭波.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3022-3023.
论文作者:刘宇宇,张荠,李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患者论文; 气道论文; 气管论文; 颅脑论文; 外伤论文; 分泌物论文; 呼吸道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