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带来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环境的污染,废水废气的增加以及固体垃圾的堆积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所以规划生态城市的发展迫在眉睫。以下就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1 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性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至少一半左右的人口都生活在城市当中,城市成为人类主要活动的聚居地,是政治、经济和精神活动的中心,所以城市的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因此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从而推动人类生态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是由居民和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其具有高度密集的人口,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大量的物质和财富聚集在城市里,实现着商品和信息的交换。近年来经济危机的影响,使经济出现了衰退的局面,失业率增加,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城市的交通状态变得越发的恶劣,房价的急剧升高,使城市居民住房呈现紧张的状态,如果依此发展下去,城市的经济和环境都较面临非常大难题,不仅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 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的组成要素
2.1 社会生态化
生态城市规划中人们必须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生态文明得到全社会倡导和遵守;消费模式日趋生态化,可持续的消费理念成为自觉行为;人们生理和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且能自动调谐;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城乡交通便捷安全。具有以上含义的生态城市(地区)已远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人类生态,也标志着人类传统的唯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进入一个复合生态发展模式的新境界。
2.2 经济生态化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生态农业的全方位实施;实施工业的清洁生产,从改进生产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维护、综合利用等生产和服务的全环节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大面积推广生态化交通方式、生态化旅游方式和生态化住区方式,以节能、节水、无污染、高舒适度为目标具有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自然空调技术、雨水收集和污水资源化技术、环保建材等的生态建筑和环保屋普及发展。
2.3 环境生态化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发展应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保护好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有良好的区域大地景观和生态系统,合理地利用好各类土地,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盖率和乔、灌、草的合理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获得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3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3.1 城市区域规划
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与资源情况,给城市以准确的定位,实现区域和区域间各类资源互补、协调发展。(1)土地规划,应全面考虑土地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健全土地规划利用体系;(2)水资源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城市亲水空间,开发节水技术,保护饮用水源,建立高效的城市排污系统,保护水生物种多样性;(3)能源规划,节约减排,提倡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能、风能、水能,开发绿色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4)交通规划,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控制燃油汽车在城市中的通行,提高交通规划运行效率;(5)绿地规划,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范围,提高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城市人居规划
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应突出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社区生态建设,创造和谐人居环境。(1)生态建筑,采用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透技术、环保材料技术,增加人居环境适宜度;(2)生态景观,既要加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也要强调历史文化传承,充分发掘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符合城市文化和人居环境需要;(3)生态产业,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绿色GDP的要求,建设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4)生态教育,生态城市需要人人参与,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普及生态城市知识,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4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方法
(一)加强现代化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建立
第一,建立现代化生态城市规划体系时,需要全面考虑城市的特色,像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等。从城市的各类资源分布情况去确定生态城市的规划重点,以此来提高生态城市规划的特色。
第二,建立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体系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生态规划的细节。城市的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城市的发展实力。在建立生态城市规划体系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规模,细化发展规划,将生态城市规划的细则融入到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第三,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体系,应当具有动态性。城市发展的规划,应当随着城市发展目标的变化而随时发生变化。城市行政区的调整,会影响到生态城市的规划。城市面积的扩大,同样也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生态城市规划体系。
(二)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全
绿地,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地建设,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有直接影响。绿地的规划效果,是生态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窗口。健全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提升城市规划的效果,更能给生态城市规划创造更好的基础。
第一,做好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现代化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应当打破传统绿地系统规划的限制,不再由单一的部门负责。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立体化管理与动态化管理,积极融入各种先进的城市绿地规划思维,才能提高城市绿地的品质,促进生态城市规划质量的提高。
第二,重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受到地域的影响,每一个地市的生物系统都有差异性。在食物链平衡性与自然法则的影响下,城市的生物系统会不断进行更新。如果城市规划者忽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则会让城市的生物系统失去平衡,甚至导致物种的灭绝,让生态平衡无法得以保障。作为城市规划者,应当重视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在构建生态化绿地的时候,保护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的生存权利得到尊重,才能提高城市规划的生态性。
(三)重视文化因素的融入与人文景观维护
文化因素,对于城市生态规划的创新有重要影响。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尊重城市的文化,将文化特点融入到生态城市规划中,有利于生态城市构建特色的突出。除此之外,城市规划者还要重视人文景观的维护工作,在充分利用城市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人类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感。保护历史古迹,重视人文景观,促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提高生态城市规划的质量。
结语
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环境的污染,废水废气的增加以及固体垃圾的堆积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建设生态环境的城市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明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年.
[2]林晨.生态城市――个健康良好的城市物理环境[J].科技信息,2011年.
[3]潘佳伟.概述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要点[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年
作者简介:
庞全,身份证号:452230198206260037
论文作者:庞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绿地论文; 环境论文; 系统论文; 体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