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国际能源战略新路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源论文,战略论文,经济论文,低碳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9/F113/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0)02-0061-07
一、引言
低碳经济,在十年前曾经仅仅只是一种为解决能源问题而提出的方案,[1]只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能源研究的学术圈子内进行探讨;那时,低碳经济是根据能源发展的要求来塑造的,被认为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应对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案,而考虑到对经济的可能影响,一些有远见的能源战略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英国政府智库Fabian society的战略家在《能源十字路口:低碳经济政策》[2](P40)一书中的主要观点包括,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个环境挑战,需要走低碳的、逐步脱离化石能源的道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提高能效,在低碳时代(low carbon age),追求低碳未来(low carbon future),要求政治家采取更加积极的能源政策。英国赫尔大学的麦克沃依等人[3](P27-28)还专门探讨了低碳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当时估计采取以上这些措施足以能够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基本没有涉及整个社会需要走向低碳社会,整个经济体系需要进行重构,当然更没有运用到碳生产率提高10倍的目标。发展到现在,低碳经济被普遍认为是人类社会能够同时应对气候危机和保持经济发展的几乎唯一的路径,虽然能源问题仍然很重要,处于关键地位,但是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关系,似乎已经主客易位,现在能源战略的方向及能源技术的发展由低碳经济的要求来规定,而这样的能源发展路径,超出了十年前所有最顶尖最大胆的能源技术专家、能源经济学家、能源战略家的预测和想象,当然也是政治领导人及普通民众所想象不到的。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已经完成了低碳经济下能源战略的路线选择。如美国高举低碳能源技术革命的大旗,奥巴马政府致力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能源与气候危机,提出2020年比当前水平减排15%,2050年减排80%的目标,并积极推动国会就此立法。美国国会参议院“能源独立与气候变化委员会”主席马基和“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亨利·韦克斯曼联合提出的《2009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获众议院通过,其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建立温室气体限额交易制度,以控制和减少美国温室气体排放;二是促进清洁能源开发,要求提高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重,推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应用,建立低碳运输体系,鼓励有关可再生能源、能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教育和培训,推动绿色就业,促进发展中国家采用清洁能源技术;三是强制要求提高能效,实施更加严格的建筑、电器能效标准。再比如欧盟于2006年能源规划和2008年能源和气候计划承诺了低碳经济的能源发展路径,提出了3个“20%”的目标,即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将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消耗量减少20%。2009年1月欧盟发布了“通向哥本哈根全面气候变化协定”的文件,强调为使全球温度上升不超过2℃,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半的主张,提出发达国家要继续承担强制性绝对减排的义务,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整体减排30%。
而以中国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起飞和快速增长阶段,工业重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消耗快速提高,面对低碳经济的路径,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中,能源发展战略首当其冲,虽然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与时俱进,在2008年发布了《国家能源战略》,但局势的发展超出了预期;在目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国家能源战略的新路线的情况下,需要继续与时俱进,未雨绸缪①,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制定低碳经济路径条件下的新的能源战略。十七大以来中国的能源政策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国的能源战略已经从过去的一种管理机制意义上的东西,真正变成了大战略。[4]中国的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正在进行战略转变。如果从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的角度解读中共十七大报告,将会发现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能源问题,把能源作为了第一资源,把能源融入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架构中。能源真正从过去的项目管理层面、企业管理层面、行业管理层面或经济运行层面跨入到战略架构层面。当前,中国政府以负责任的态度,同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坚定地走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必将开发出新型的能源发展道路,开启中国能源战略的新阶段,谱写中国低碳发展的新篇章。
二、世界面临的能源前景
1.能源将一直在世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毋庸置疑,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使用是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之一。完善的能源部门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事实上,经济越发达,能源服务越完善。发达国家都具有强大的能源部门和完善的能源服务,而贫穷国家无一例外总体能源基础设施都非常落后。一国人均能源使用的数量以及其中现代化商业化用能(如用电)的比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一直把电力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国际能源署(IEA)在世界能源展望中指出,世界上最贫困的15亿人口还完全用不上电力,而且到2030年,缺电人口几乎还会有15亿之多。[5]在今后几十年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将需要有巨额投资。如果政策得当,这些巨额投资将变成新能源发展的巨大市场机会。
2.目前的能源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我国2006年人均能源消耗为1.9吨标准煤,而日本为6吨,美国为11.3吨;如果到2050年我国人均达到2006年日本人均6吨的水平,那么全国的能耗总量将达到83亿吨,远远超过了国内传统能源供应的极限。如果2050年达到2006年美国人均11.3吨的水平,那么全国的能耗总量将达到158亿吨,而2007年世界的能源总消费才157亿吨标准煤。[6]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表明,如果全球的人均消费达到美国的水平,那么需要5.4个地球才能满足;如果达到欧盟国家的水平,那么需要2.7个地球才能满足;如果达到日本的水平,那么需要2.5个地球;如果达到中国的水平,只需要0.9个地球。[7]联合国《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也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碳排放相同,那么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将上升到850亿吨,人类需要6个地球才能承受。如果全球人均碳足迹与澳大利亚人均水平相同,我们需要7个地球,如果按照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均碳排放量,将需要9个地球。[8](P46)
当前的资源环境状况和国际形势表明,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再走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模式,而必须走低消耗、低污染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使西方发达国家,也在调整原来的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走向更加清洁的生产方式,努力降低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
3.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严重的危机。
近年来,能源市场异常波动,能源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一些国家因石油涨价引发社会动荡,各国普遍对未来能源前景担忧。能源安全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直接影响到大国关系。能源问题还危及世界粮食安全,由于欧美发展生物燃料带来的全球粮食出口锐减,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使世界贫困人口面临极大威胁,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了因此而发生的社会动荡。甚至高油价也没有带给产油国更多的福利,大多数产油国没有自我控制的机制,高油价养成了石油输出国挥霍的习惯,穷人们的处境没有任何改善,石油财富不仅没有给阿拉伯国家或非洲产油国带来民主进程,反而导致贫穷恶化,给专政和腐败提供了沃土。此外,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强烈关注,能源发展面临严峻的环境约束,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4.世界能源发展必须迎接三大挑战。
未来世界能源发展必须迎接三大挑战。一是巨大需求挑战,即满足世界上20亿贫困人口的基本能源需求以及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同时避免传统能源带来的巨大健康损害。
二是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挑战,需要在核能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确保安全,需要在交通部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以及在冲突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确保能源问题不影响到国际安全局势。过度依赖石油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进口依赖将恶化国际收支平衡;完全的石油依赖,将使经济体系存在石油价格冲击的弱点②,增加军事行动谋求石油的刺激,降低对外政策及反恐行动的自由度。
三是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环境挑战,需要提供清洁能源来推进可持续发展。从环境维度看,无论在当地、区域或全球层次,大多数的危险的和棘手的环境问题产生于能源供应过程。环境问题是如此紧密地和能源问题纠缠在一起,以至于要解决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必然要进行一场能源革命。气候变化是世界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最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联合国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首要议题之一,潘基文秘书长认为气候变化影响“不亚于战争和冲突”。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公民社会的主流议题,气候变化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低碳经济是战略选择
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以此为标志,开创了国际能源战略的新纪元。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真正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跨越式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经济增长几乎都会带来能源使用的增加。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起来后对能源的需求又会进一步提高,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能源基础设施,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长期需求。但是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一过程才刚刚起步,在最贫穷的国家,能源发展甚至还处于原始状态。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几乎同步,而工业化后期,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放缓,单位GDP的能耗大幅度降低,但是人均能耗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如果加之以有效的政策引导,将实现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争夺战,已然在全球悄然打响。[9]欧美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力图占领市场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欧盟已经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贸易市场,大多数欧盟国家建立了碳排放税收制度。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改善土地利用方式;需要综合考虑能源安全、节能减排政策。中国的发展有可能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能源机遇,参与全球治理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气候变化也可能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它将强有力地促进中国从传统的黑色发展模式向先进的绿色发展模式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潮流,谁能够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能够主宰21世纪的发展潮流,成为未来世界的大赢家。现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节约资源和能源,这既是中国自身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中国贡献的需要。
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引发的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能源消费是导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由能源部门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以上。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我国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煤碳、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多种资源,各种能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用途,未来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根据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建设一个低碳能源有机体系。
四、低碳经济战略的影响
1.低碳经济要求转换现有能源系统。
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综合解决。人类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伴随着能源消费逐步增加,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传统工业经济是高碳经济,发展越快排放越多,发展水平越高,排放水平越高。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超级大国,不论是人均能源消费还是能源消费总量都在世界最高水平,因而也是碳排放大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GDP每10年翻一番;虽然我国能效提高也很快,以能源消耗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将在2015年超过美国,如果依照现有的发展路径不改变,人均能源消费量在2030年左右也将达到OECD国家平均水平。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及时转化现有的传统能源系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一旦建成将长期发挥作用,对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大影响。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只使用当前的传统非低碳技术,对于环境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能源系统的转换涉及巨大的投资和巨大的利益挑战,要转换世界现有能源系统需要十几万亿美元的巨大投资,已经投入的巨大的能源资产正常情况下还要运行几十年才能收回投资。所以能源领域的结构性转换往往影响到几十年的时间,需要早做准备,以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能源领域资本沉积量巨大,由此形成的利益集团势力过大,尾大不掉,也是各国能源领域改革效果不佳,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现象的根源之一。
而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从目前来看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而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处于大规模扩张时期,停不下来,硬性停下将使经济发展硬着陆或者中断,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而使用落后技术建成的能源基础设施固定资产不可能在短期内推掉重建,这就将形成一个能源基础设施在其使用的寿命周期内,资金和技术的锁定效应,因此造成的高排放问题将很难解决。
2.低碳经济塑造了新的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和气候安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加了实现能源安全的难度。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迅速上升,未来是否可以长期供应成为关注的焦点。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往往储存在政治最不稳定的地区等问题,使得提高能源安全已经被提到了很多国家议程的首位。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认为现在人类拥有巨大的机会将能源安全与气候安全议题共同进行探讨,[10]能源行业所需要的GHG减排量中,97%的碳减排要么能够提升能源安全,要么至少也是能源安全中立的。约有一半的潜在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如提高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利用国内生物燃料、核能及生物发电等,都可以提高能源安全;另外一半的减排行动,如CCS(碳捕获与埋存技术)、森林、农业及进口生物燃料等,对于能源安全的影响是中立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能够显著地提高能源安全。然而,反过来该逻辑就不起作用了,获取能源安全不能自动地有利于气候变化。如果用煤炭替代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将使年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急剧上升,如果再大规模采取煤液化技术,排放量还要剧增。显然,如果只是单方面地提高能源安全的保障,将很可能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分析,采取措施同时应对气候安全和能源安全挑战。
3.低碳经济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挑战。
尽管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引发了现在的气候变化,但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尽管发达国家也遭受了大量的灾害,但绝大多数的受灾人口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联合国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8]2000年到2004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有1/19的人受到气候灾害的影响,而在经合组织国家,这一数值是1/1500,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民面临的风险是发达国家的79倍。在东南亚,受洪水影响的人口达到1亿,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1400万人经常遭受洪水和旱灾的影响。近年频繁的气候灾害暴露了居民社区的脆弱,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救助手段不完善,遭受气候灾害的损失更大。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巨灾是60年代的3倍,而损失翻了9番。三菱再保险公司统计,2004年自然灾害损失达到900亿美元,保费损失350亿美元;2005年自然灾害损失达到2 000亿美元,保费损失750亿美元。保险业经受了巨大的损失,开始极大地关注气候变化风险。[11]
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面临更大的挑战。以中国、印度、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方面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首先是发展阶段的挑战,工业化、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而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国、印度、巴西等国,正在快速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刚刚开始或正在渐入佳境,能源需求迅猛增长,温室气体排放仍然会持续增加。中国正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更大程度地普及汽车,追求更高的城市化水平,必然带来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将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同时,由于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其次,全球“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世界长期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将占据重要份额,造成经济增长中的碳排放强度难以下降。如中国的电力中水电所占比例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大规模的电力建设,对环境的威胁不可估量,发展清洁煤技术,不仅成本高昂,远景不确定性因素也非常多。如何在煤炭资源为主的条件下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变,将是一个极大考验。布莱尔认为,大幅降低能源依赖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有利,因为其国民经常遭受能源价格攀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0]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显著增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农村地区的20多亿贫困人口对于能源的获取。很多新型的能源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热电联产等),可以以一种更为分散的“局部能源循环”的方式进行利用。这种能源的分散可以为深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提供基础,大规模减轻贫困程度,同时以一种易于管理的幅度降低城市化的速度。
最后,技术瓶颈的挑战。这一方面涉及欧盟发达国家能否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转移相关技术,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发展中国家能否消化相关技术,用得起相关技术,创新适用技术。发展中国家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在国际规则制定上并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面对发达国家的抢先行动,如何走出被动,以后发的优势赶超发达国家,无疑也面对严峻考验。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那么将难以承受高额费用。
4.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将面临着能源的日益短缺,另一方面将面临对能源的需要不断增长,且要解决污染问题。未来能源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总需求持续上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化石能源仍是主要的一次能源,天然气比例增加,石油减少,可再生能源2020年前后将大规模应用。二是环境保护对能源结构影响大,为减少燃煤污染,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注重节能和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三是高新技术对能源技术发展影响大,必须注意吸取国外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传统的发展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强行推进,不仅会带来本国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还会导致国际市场资源的激烈竞争,造成新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问题,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艰巨。中国温室气体历史排放量很低,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数据,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约占世界同期的8%,人均累计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0.7亿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为进一步实现发展目标,未来能源需求将合理增长,这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难度很大,任务艰巨。
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的发展代表了世界发展的方向,中国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国的发展方向就是低碳经济。这包括:使用低碳能源,开发低碳技术,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进低碳经济,中国没有等待观望,而是采取了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颁布和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包括大水电)开发利用总量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同时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实现年碳汇数量比2005年增加约0.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展示了中国政府破解低碳经济难题的决心。
[收稿日期]2009-09-14
注释:
①虽然目前中国没有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虽然我们的人均排放量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的排放总量已经排在世界第一位。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一个一贯负责任的大国,全面地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已经是清晰可见的未来的必然选择。
②这一点对严重依赖石油的出口国也是如此,例如,2008-2009年石油价格大跌,造成了俄罗斯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缩减,国际收支恶化,国家经济困难。
标签:低碳经济论文; 碳排放论文; 能源安全论文; 能源消费论文; 能源论文; 经济论文; 石油污染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