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戏剧形象创作的演变、发展与不足(下)_戏剧论文

20世纪80年代戏剧形象创作的演变、发展与不足(下)_戏剧论文

80年代戏剧形象创造的嬗变发展与不足(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戏剧论文,年代论文,形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实主义回归中的深化与缺憾

现实主义是科学的创作方法,也是科学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精神,它要求作家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去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并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反映现实。现实主义也是最宽泛、最具吸附力和兼容性的,这使它在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中得以不断的发展深化,从而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当实验戏剧逐渐陷入自身的困境而徘徊不前时,当观众从实验戏剧最初的新奇兴奋中逐渐冷静甚而疏远冷落时,一度失宠的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正悄悄地享用着实验戏剧的成果,融化着现代派艺术的精华,在传统与现实的厚实基础上再度崛起、发展、升腾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竞相登上了话剧舞台,他们以丰富的个性,深刻的蕴涵和深沉的历史感,将一度中断或空缺的艺术形象长廊又延续向前伸展,并以久远而深邃的艺术魅力,再次有力地向人们证实了现实主义在中国大地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类形象创造的发展与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性丰富的新典型

与实验戏剧崇尚形象的抽象化、非典型化不同,现实主义戏剧重视艺术典型的创造。因此,当我们说现实主义重又回归话剧舞台时,其实质就是一大批新的典型形象的重新登上舞台,或者说,正是一大批个性丰富、真实可信的典型形象呼唤了现实主义的回归,营造了现实主义回归和深化的大趋势。如狗儿爷(《狗儿爷涅》)、大黑、采凤、秦队长(《黑色的石头》)、原始社会(《扎龙屯》)、毕月花(《古塔街》)、何凤英(《富有的女人》)等,这是一批在现实主义的多元视角下出现的崭新的典型。就其形象个性的丰富性来说,与传统的典型形象不同,我们很难以传统的审美标准去评判这些形象的审美价值,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既不是传统观念中的英雄,也不是单一的崇高或邪恶、先进与落后的载体,甚至我们也很难对某些形象的某些行为简单地判以是或非,因为这些形象大都带着生活的原色,时代的折光,在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的丰富个性中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狗儿爷是中国大地上的一个传统农民,他视土地如命,甚至重于命。他爷儿两代人苦挣苦熬,成年累月地在土地里刨食,他认准“庄稼人地是根本,有地就有根,有地就有指望”,“有了地,没的能有,没了地,有的也没”,为了土地,他不惜在战乱中冒险抢收地主的二十亩芝麻,结果却丢了老婆。解放前,当狗儿爷因没有土地而受地主祁永年欺凌时,他恨祁永年;解放后,当他有了土地,他又做梦都想着要成为象祁永年那样的地主,甚至想把祁永年的印章都要过来,磨平后刻上自己的名字。因此狗儿爷的命运,他的喜、怒、哀、乐、痴、迷、疯、傻全是因土地而起,这种传统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和痴迷,构成了狗儿爷勤劳、质朴和狭隘、自私、短视等这些相悖而又统一的丰富个性。因此,在狗儿爷悲剧性的一生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家对他的冷峻的审视和剖析,而且也看到了作家对人物的善意的调侃、嘲讽和同情。

《黑色石头》中的老队长也是个个性丰富而又矛盾的形象。秦队长是我国五、六十年代石油大会战时期的“老油田”,在那个艰苦年代,为了给国家打出石油,秦队长牺牲个人利益,以油田为家,带病工作,具有那个年代工人阶级吃苦在前、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是个值得尊敬的老工人。可是时代在前进,而秦队长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依然停留在那个年代的“传统”上,他实际上已经把自己与这“传统”融为一体了,因此又很自然地按这“传统”去铸造80年代的新工人,于是他的保守、落后、僵化就必定与现代化大工业的新一代石油工人的精神追求发生冲突。他见不得裸体画,于是就撕掉了世界名画《泉》;他也看不惯年青人穿牛仔裤留长发;他教条地批评老兵为了调来老婆而走后门;他不通人情地禁止庆儿养雁;他不辨正确与否,只顾按上级批条给大宝放行;他还不分青红皂白地组织批判大黑乱搞男女关系的大会;他甚至象清教徒似地下令不许工人进城去看女人……为此,他被工人们嘲讽为“老头包”、“老苞米面”。可就是这个令人生厌、令人讨嫌的秦队长,在钻机出现故障时,带着痛苦的灵魂牺牲在井喷抢险的现场。弥留时他坦露了他内心的不安、惶惑和痛苦:“有些事情,我直到今天也没弄明白……”在秦队长身上,对传统的良好自我感觉与对自我价值和行为的迷惘、疑虑、不安和痛苦形成了鲜明的两个极地,自相矛盾,又内在统一。秦队长这个形象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再如,农村女强人何凤英,作为改革浪潮中的弄潮儿,她能干、泼辣、有胆量,有计谋,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她领先成了当地腰缠万贯的首富。但同时她又绝情、不仁,为了致富,她不择手段地欺压民工,甚至兼并恩师赖于生存的果园。但是在对无赖丈夫的态度上,她的忍气吞声和任其敲诈勒索、无度挥霍的忍让,又充分暴露了她的软弱和自卑,而这软弱和自卑又正是她这个现代女强人内心残留的旧道德旧观念的反映。鲜明的性格反差,使何凤英成为个性丰富的新典型。

个性的丰富性,即令在八十年代农村支部书记田大娘(《娲皇峪》)的身上,也不例外。作者在刻划她正直、无私、讲原则的崇高品质的同时,也真实地写出了她为了办矿而送礼走后门的无奈心理,以及面对复杂现实的苦恼和惶惑。个性的丰富、复杂性说明,在现实主义的回归中,形象创造在向人的本体开掘中走向了深化。

(二)深沉蕴涵和历史感的新开拓

这一时期的某些形象如狗儿爷等,之所以能产生振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除了形象的丰富个性色彩外,还得力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层把握和对生活底蕴的深入开掘,并力求从历史的高度给予观照,使形象具有深刻的蕴涵和深沉的历史感,从而把形象创造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

狗儿爷的艺术典型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开的,他的悲剧命运和相悖的个性,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历史积淀,他对土地的特殊感情,是中国农民意识的文化心理积淀。狗儿爷的父亲就是为了两亩地生吞了一只小狗而送了命,这种对土地魂牵梦绕的依恋,狗儿爷与父辈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狗儿爷大半生的遭际,他的喜、怒、哀、乐、痴、迷、疯、傻又与我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分不开。土改时狗儿爷分得了土地,并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地主祁永年的高门楼,还娶了妻子,买了好马“菊花青”,套上了大车……他满心喜欢,过上连做梦也没想到的好日子。可是好景不长,一场“一片红”,他的土地和“菊花青”归了“大堆”,于是他似丢了魂似地疯了。之后他把希望又寄托在新开垦的“风水坡”上,不料一场“割尾巴”又使他失去了这块风水宝地。新时期的新政策使狗儿爷重又得到土地,可他万没想到他的儿子为了办厂而要拆除这座碍道的门楼,他给气疯了,盛怒之下,他一把火把门楼烧掉了。这个带着历史的印迹从现实生活中走来的狗儿爷,让我们看到了小生产的陈旧观念与新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严重性和必然性,同时,形象的深刻内涵也引起了我们对这段社会生活的历史反思。

再如前面提到的老队长,其两极反差的性格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特定的政治气候和社会生活造就的,正是通过他与青年工人的矛盾斗争,才引起了我们对那个已经逝去的年代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深沉反思。又如那个来自荒蛮村野的采凤,她带着对现代文明的渴求和女人的柔情,闯进了油田的男人世界,她与大黑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新与旧、文明与愚昧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冲撞和击搏。深沉的蕴涵和历史感,使采凤这个形象具有震人心魄的悲剧力量。对《扎龙屯》中的“原始社会”这一人物,其蕴涵之丰富、史感之深沉,使我们很难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在封闭的北国农村,一个孤身老太婆,以“原始社会”的生存方式,与几个无以为计的老头(有的是右派、有的是历史反革命、或地主)同居,过着原始“共产”的贫困生活。她收容这些政治上经济上的破落户,借助他们的劳动力,为他们提供政治避难所。因此,她的家成了政治风雨中唯一可以寻找到人情和良心的一块净地。可是,她的收容又使被收容者的人格遭受到极端的凌辱和扭曲。“原始社会”是个复杂而奇特的形象,她是中国特定年代特定文化心态下产生的一个怪胎,她的存在为我们动荡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历史的反思。

从以上这些形象的简单剖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经历了多年的全方位的探索以后,现实主义的回归已经成为创作的新态势,而形象构成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正是现实主义回归和深化的丰硕成果。当然,这个成果的取得也包括对各种现代派手法的吸收和融化,如狗儿爷丰富复杂的心理历程所以能展示得如此淋漓尽致,就得力于借助梦幻、象征、时空错位、间离效果等现代手法,表现形象的深层和潜意识的具体外化,从而使狗儿爷的典型形象达成了新的审美高度。

但是,当我们从狗儿爷涅的那把逐渐息灭的烈火中再环顾四周时,我们发现我们的激动竟无法持久,因为如狗儿爷那样令人振撼、令人难忘的典型形象毕竟太少了。一些形象虽在当时也能让人激动一阵,但却难以让人回味,更少有振撼人心的魅力。此外,从这一时期形象的整体色彩和发展态势来说,似乎又显出了某些缺憾,如果对照“要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邓小平语)的要求,则形象创造就更显出了某些贫乏和空白,虽然在八十年代末期一些“定向戏”中,一些形象力图弥补这一贫乏,也多少给人以鼓舞,但其审美品格却远没有达到发展深化的审美高度。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一,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验以后,作家的创作观念,创作视点又面临了新的选择,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这就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前,当作家还没有从前一阶段的迷惘、困惑中完全摆脱出来时,形象创造出现某种贫乏和空白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其间一些作者虽也有“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的热情和愿望,但是因为他们既缺少对生活的深刻把握和透视,又对审美体现缺少新的办法、新的手段,于是往往容易驾轻就熟地走老路,形象构成便难免陷于传统窠臼。一些“定向戏”中的新人形象之所以不能达到新的审美高度,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二,理论研究的贫困。最近几年,当现实主义在经过多年的磨难重又回归发展时,戏剧理论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现实主义的新特征、新发展、包括它的内涵和外沿等问题,缺乏及时的、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特别是对新形势下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典型这个戏剧创作的新课题,缺乏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戏剧理论在这场现实主义发展深化态势中的滞后,使它不能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这也是一些形象不能提高、深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80年代的形象创造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现实主义的发展和深化,使这十年的探索有了一个很好的归结。形象,是戏剧的生命和支柱。我们相信,戏剧的生命必将永远跃动不息,戏剧的宫殿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标签:;  ;  ;  ;  ;  

20世纪80年代戏剧形象创作的演变、发展与不足(下)_戏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