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石油天然气开发竞争开始_石油论文

伊拉克石油天然气开发竞争开始_石油论文

伊拉克油气开发角逐拉开序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拉克论文,油气论文,序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油价居高不下,使石油开发问题备受关注。而伊拉克石油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加之近来安全形势有所好转,因此其油气开发日益引起各方关注。从目前形势看,各方围绕伊拉克油气市场开发的博弈已经展开,伊拉克油气开发市场正重新启动。

一、西方石油巨头在伊拉克“石油盛筵”中拔得头筹

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1150亿桶,仅次于沙特,排世界第二位。目前,伊拉克共有526个蕴藏着原油的地质构造已被证明具有勘探前景,但迄今为止只钻探了125个,仅占23%;80个被发现的油田中仅有17个被开发。①另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拉克有90%地区因战乱未被勘探,而这些未勘探地区可能蕴藏有1000亿桶石油。②国际知名咨询机构IHS甚至认为,伊拉克石油储量可能是目前所预计的近两倍。③不仅如此,伊拉克油田易于发现,勘探风险几乎为零,而且油质好,开采成本每桶只有1—2美元。伊拉克还有规模相当可观的天然气储量。此外,伊拉克原油可通过波斯湾、沙特、科威特、约旦和土耳其等几个方向同时对外输出,非常便捷。因此,伊拉克石油开发这块“大蛋糕”自然会引起各方关注。

长期以来,战乱不断一直是伊拉克油气开发的最大障碍。但近几个月,每周恐怖袭击事件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80%,安全形势好转,促使伊拉克油气开发市场日益转暖。而伊拉克政府也试图借引入外国石油公司,帮助其将石油产量由目前的每天250万桶,到2008年底增至300万桶,到2013年达到450万桶。④去年底,伊拉克石油部长首次出席欧佩克峰会,标志伊拉克重返世界石油市场。6月30日,伊拉克宣布将6个油田和2个气田对外国石油公司公开招标,并将在明年6月签订初步合同。这是伊拉克新政府战后首次就油气开发对外招标,同时也是35年来伊拉克首次允许外国石油公司进入这个领域。这对各国石油公司都是难得机会。

从目前形势看,西方石油公司在首轮竞争中已捷足先登。据伊拉克石油部透露,目前已有超过70家国际石油公司递交了欲参与伊石油项目的标书,共有41家获得竞标资格,其中欧美国家占到23家。更重要的是,一些西方石油巨头几年前就开始参与伊拉克石油勘探、计划制定和人员培训,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等五家西方石油公司已与伊拉克签署了短期技术服务合同,目的就是通过熟络关系换取长期石油合同。英国石油公司去年在鲁迈拉油田参与技术研发,并想获得该油田开采权;壳牌和必和必拓公司(澳大利亚)则渴望得到南部的弥桑油田的开采权;埃克森—美孚则瞄准南部的祖拜尔油田。加拿大的Dome和美国的阿纳达科公司则主攻萨比哈—鲁亥斯油田;康菲公司则正与伊拉克石油部商谈西古尔纳油田合同;雪佛龙和道达尔公司则竞标马杰努油田。伊拉克石油部发言人也已表示,竞标伊拉克石油开采权时,将优先考虑与伊拉克先期签署服务合同的石油巨头。而伊拉克此次公开竞标的八个油气田,基本是西方石油巨头觊觎已久的目标,因此如不出意外,这些西方公司将中得“头彩”。

二、美国力图全面控制伊拉克石油

为全面控制伊拉克石油,美国采取了许多措施。

首先,敦促伊拉克当局尽早通过《伊拉克石油法》。根据由美国咨询机构起草的这部法案,伊拉克现有全部80个油田中的65个及所有未来勘探的油田交由外国石油公司开发经营,伊拉克将与这些外国公司签署为期长达20至35年的“产品分成协议”(PSA)。这等于让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掌控伊拉克石油资源。⑤为使该法早日通过,美国不断向伊拉克威逼施压。伊拉克政府已于去年7月批准该法草案,目前只待议会首肯。

其次,争取在年底前与伊拉克政府签署长期协议,谋求在伊拉克长期驻军。根据该协议,美军将拥有伊拉克制空权、长期使用境内军事基地、自主采取反恐行动、美军及与之合作的承包商、保安人员享有豁免权等多项特权。这实际是变相长期军事占领伊拉克,目的就是保障其在伊的既得利益。2008年8月20日,美国与伊拉克就美军驻留问题达成协议,美军将在未来三年内撤出伊拉克。但是,美军撤离的前提是“伊拉克境内暴力活动持续处于较低水平”,这就为美军未来继续驻扎留出了活口。而且,根据该协议,即使美国撤军,仍有部分人员将留下来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由此使美军影响仍持续存在。

此外,美国当初在伊拉克政治重建中,已经为控制伊拉克政府行为做好了手脚。美国前驻伊最高文职长官布雷默在2004年6月“交权”前专门交待,不得修改或废除为伊拉克临管会制定的100多条法律(其中包括美国人在伊拉克享有特权的条款),此外,布雷默在离任前还设立了三道关卡来监督和控制伊未来政府行为:一是在伊临时政府各部建立“委员会”,如在交通部设立交通委员会,在通讯部门设立电讯委员会等,委员会的成员均由美方选定;二是伊临时政府各部门设立的安全官也由美方选定;三是美国“交权”前派驻在临管会各个部门的约150名“专家”继续留在临时政府各部门内。上述三种人员任期均为五年。也就是说,2006年民选产生的马利基政府无权撤换他们。⑥由此为美国控制和影响伊拉克政府行为打好了伏笔。

美国之所以如此处心积虑,有着深刻的战略考虑。

首先是通过控制伊拉克石油,掌握制定油价主动权。据世界能源机构统计,世界石油需求将从目前每天8500万桶,到2030年将增至1.16亿桶。而世界3/4的石油储量(约1.2万亿桶)在欧佩克国家,其中海湾地区占62%。但目前海湾国家不愿增产石油来满足世界需求。今年1月,布什在访问沙特时,曾要求沙特增产石油,平抑油价,但沙特政府却态度勉强,仅计划未来几年每天增加150万桶。在此情况下,伊拉克石油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伊拉克石油储量世界第二,一旦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将极大地减轻美国等石油消费国市场压力,同时也将极大削弱欧佩克对产量限制方面的决策能力。⑦有人预计,未来伊石油产量每天可达1000万桶。因此,美国急欲通过控制伊拉克石油,获得石油定价自主权。⑧

其次,抢占日益稀缺的石油资源。全球石油产量日渐到达峰值,并随后下降。这种情况已在美国出现,并正在英国和印尼出现,未来五年内也可能在墨西哥和其他一些产油国出现。据估计,在过去的100年中,全世界已经消耗掉了地球历经数百万年所集聚形成的碳氢化合物的一半(如果不是更多的话),石油供应已过“供油顶点”。⑨因此石油资源日趋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前主席、参议员理查德·鲁格去年在演讲中说,世界油田储量的3/4不在美国的掌控下。因此,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直言,美国发动伊战目的就是为控制石油。

三、其他各国围绕伊拉克石油开发竞争激烈

欧盟将伊拉克视为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的关键环节。欧盟作为美国盟友,对分享伊拉克石油盛筵期待甚高。年初,伊石油部长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官员举行会晤,欧盟外事委员瓦德纳尔称,“伊拉克是欧盟天然能源伙伴”,并希望伊参加欧盟在建的“阿拉伯天然气管道”。该管道全长3300公里,目的是绕过俄罗斯,从中东和中亚输送天然气到欧洲,而伊拉克油气的开发,无形中使这条能源管道价值日增。伊石油部长称,伊拉克可能有111万亿立方天然气储量,计划在2008年着手开发,并在未来两三年内成为欧洲天然气重要供应商。目前,英荷壳牌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和意大利爱迪生公司都试图参与开发伊拉克最大的Akkas天然气田。该气田临近叙利亚边境,完全可以与“阿拉伯天然气管道”连接起来。此外,伊拉克也在考虑建设一条从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到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杰伊汉的新天然气管道,以便向欧洲供应能源。

俄罗斯不甘落后,急于重返伊拉克市场。去年8月,伊石油部长沙瑞斯塔尼(20世纪60年代沙曾在莫斯科留学)访俄时,俄方并未重视。11月,沙瑞斯塔尼在美国怂恿下取消了俄罗斯卢克公司与萨达姆政权签署的开采伊拉克南部西古尔纳油田(储量估计有110亿桶)合同,并称将在2008年重新竞标该油田。俄方随即威胁称,将宣布2004年免除伊拉克130亿债务承诺无效。但得知康菲公司正觊觎该油田后,俄方为争夺该项石油合同,主动向伊拉克示好,与伊签署正式协议,废除了萨达姆时期129亿美元债务中的65%,并称伊经济如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标,剩下的45亿美元也将在2009年分两期免除其中的80%。该协议为俄石油公司重返伊拉克打开大门。目前,卢克公司和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OAO Zarubezhneft和能源工业机械供应商OAO Mashinoimport公司等已准备“重返”伊拉克。俄打算在伊拉克投资4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石油领域。俄外长拉夫罗夫强调,俄在伊最大利益就是投资该国的天然气、石油和电力部门。伊拉克政府也答应给予“特殊关照”。

此外,土耳其、印度、以色列准备借伊拉克石油开发,加强地区能源合作。今年初,土耳其开始研究伊拉克北部气田与地中海港口尤穆尔塔利科天然气管道连接的可行性,并计划通过油轮向以、印出口伊拉克石油和液化气;印度Reliance Group公司正与雪佛龙合作,意在参与伊拉克北部石油的开采。美国为加强这三大地区盟友的横向联系,同时切断土、印与伊朗能源联系,对三国能源合作规划鼎力支持。

四、伊拉克不甘成为美国附庸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很大程度就是“为石油而战”。因此在战后石油开发过程中,美国虎视眈眈,试图将伊拉克石油当作伊战的最大战利品。但是这种想法不断面临来自伊拉克国内日益强烈的主权意识的阻击。近来,伊拉克安全形势逐渐好转,安全部队执行任务能力有所提高。总理马利基曾放出豪言:无论美军何时离开伊拉克,伊军警都能承担起维持安全重任。同时,油价高涨给伊拉克带来大笔石油财富,伊拉克朝野独立意识日益复苏和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底气更足。今秋或明年年初,伊拉克将举行地方选举,很多党派和政治家都打出“爱国牌”,以对美国强硬来博取选民支持。针对美伊正在进行的长期关系协议谈判,各方均做出强烈反应。如萨德尔派、最大什叶派政党伊拉克最高伊斯兰委员会均表示,美伊长期关系协议有损伊国家主权,拒绝其中的许多条款。一批伊议员致信美国国会表示抗议。伊拉克政府在与美方进行谈判时,展现出“出乎意料”的强硬姿态,双方至今未能达成协议。体现美国意志的《伊拉克石油法》也一直被伊拉克议会搁置,伊拉克朝野还不断要求美国明确撤军时间表。这一切表明,伊拉克政治自主意识正日趋增强,不愿完全屈从美国意志。而石油开发商多元化是伊拉克必然追求的发展方向。据西方媒体称,美国曾向伊拉克政府施压,让其给予美国在伊战中的盟友好处,惩罚那些不支持伊战的对立国家。鉴于中国曾在伊战前反对美国动武,中国公司在重返伊拉克石油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但今年8月28日,伊拉克石油部宣布与中国公司签署一项价值30亿美元的油田合同。这是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新政府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的首份重要石油协议。⑩由此表明,伊拉克并非完全是美国的附庸,中国还是有机会参与伊拉克石油开发的。

注释:

①申旭:“中国公司要帮伊拉克采油”,《世界新闻报》,2008年9月2日

②"Iraq:Oil and Economy",New York Times.

③M.K.Bhadrakumar,"The Door to Iraq' s Oil Opens",Asia Times Online,Feb 16,2008.

④Elaine Kurtenbach,"China,Iraq Reach $ 3 Billion Oil Service Deal”,The Associated Press,8/28/2008.

⑤Pepe Escobar,"US's Iraq Oil Grab Is A Done Deal",Asia Times Online,Feb 28,2007.

⑥田文林:“伊拉克政治重建简评”,《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9期。

⑦“Bush' s Deep Reasons for War on Iraq Oil,Petrodollars,and the OPEC Euro Question”,http://socrates.berkeley.edu/pdscott/iraq.html

⑧M.K.Bhadrakumar,"The Door to Iraq's Oil Opens",Asia Times Online,Feb 16,2008.

⑨Michael C.Ruppert,Crossing The Rubicon: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 at the End of the Age of Oil,New Society Publishers,2004,p.23.

⑩"Iraq's Oil Exports up for July",Dan Graeber,August 28,2008.

标签:;  ;  ;  ;  

伊拉克石油天然气开发竞争开始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