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论文_彭娟

彭娟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2013年度本院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2014年度的工作中实施应对措施,比较2013年度和2014年度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灭菌不合格率、手术延迟率的变化。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度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灭菌不合格率、手术延迟率均明显低于2013年度,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可降低灭菌不合格风险,避免或减少由此导致的手术延迟。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是由器械供应商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用于放置植入物的手术器械。由于骨科手术器械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快,大多数医院采取租赁、借用等方式使用,这就形成了骨科手术器械以外来器械为主的局面。虽然外来手术器械在各医院的循环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消毒供应室将骨科外来器械纳入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控制质量,保障手术的安全性[1]。本研究分析了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对2013年度本院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共接受外来骨科器械9274件,其中清洗不干净48件,数量缺失32件,器械功能损坏25件,监测及追溯记录缺失10件。

1.2安全问题

1.2.1骨科手术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多沟槽,多纹路,多腔隙,这些特点给清洗带来困难,清洗过程中易造成有小件器械的遗失,不容易彻底清洗干净,清洗质量不能的到保证。紧急情况下从外院调用已清洗的器械,直接包装灭菌,给手术安全带来隐患。

1.2.2消毒供应室人员不能清楚地识别不同厂家器械,在分类包装时易混淆器械,可出现错包或丢包现象。部分器械包超大超重,有灭菌后存在湿包的现象。急诊外来器械交接不及时,未及时灭菌。这三种情况均导致手术延迟。

1.2.3骨科手术器械在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使用,各医院处理器械的条件和质量不同,其感染危险性比医院自备的器械大得多。此外骨科器械送到供应室的时间存在随意性,给清洗、打包、灭菌等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1.3应对措施

从2014年度开始实施应对措施,2014年度共接受骨科外来器械9538件。首先完善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制度,把好质量关。外来器械植入物器械商必须提供产品资格认证书。规范接受程序,择期手术器械商需在术前一天下午完成配包送至消毒供应室去污区。去污区专人--洗5班负责接受,并与器械商当面清点核对相关信息,填写外来器械处理协议书,每个包内放置器械包标识牌。急诊手术器械,外院调用器械必须提前4h送到消毒供应室,保证充足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时间。接收者及时告知灭菌员与包装者,保证及时灭菌。所有外来器械使用后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回收处置,放置暂不使用标识牌清洗消毒后装柜储存,使用前再次配包清洗[2]。

加强对消毒供应室人员培训,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对其进行外来器械处置流程培训,强化预防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重要性。采用图片与文字形式进行学习,以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器械的辨识能力[3]。

规范外来器械的清洗与包装流程,由专人负责。除少量精密器械盒外,消毒供应室根据骨科外来器械型号为其提供各种型号有孔的网篮,防止小器械丢失与便于机械清洗。规定去污区专人(洗5班)处置,由原来机械清洗改为先超声清洗后,再手工刷洗,尽量拆开可拆卸部分,特别注意管腔高压水枪冲洗。包装由专人(监测班)负责,包装前仔细检查每件器械清洗质量,特别是管腔器械,使用高压气枪干燥与检查管腔内部清洗质量。依据外来器械处理协议书与标识牌一一对应包装,防止错包。包外标明手术医师,便于手术室查找。超大超重包(如全髋包)取消器械盒,并分解包装,严格控制重量≤7kg,避免湿包[4]。

完善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骨科外来器械的追溯管理。接收时需详细登记患者姓名、手术名称、手术器械名称、品牌、型号、数量、公司名称等。包装区依据回收数据打印条码标签,灭菌前扫条码标签记录灭菌器编号与批次号。有植入物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爬行卡合格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合格后将结果及时告知手术室,条码标签进行灭菌审核。手术室使用前扫条形码并将其保存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实现可追溯性[5]。

1.4数据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以千分率(‰)表示,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度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不合格率、手术延迟率均明显低于2013年度,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2013年度和2014年度骨科外来器械灭菌不合格率、手术延迟率比较[例数(‰)]

注:与2013年度对比,*表示P值<0.05

3.讨论

外来手术器械是指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骨科手术器械飞速发展的现状下,外来手术器械可节约医院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但外来手术器械由于在不同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给院感控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将其作为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监控的重点。

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要求相对较高,在细节方面有待改进。骨科手术器械结构精细、腔隙多,如上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工作不到位,导致骨科手术器械残留污渍、血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外来器械的性能、结构、清洗、灭菌要求等了解不足,加之未进行系统的培训,可能出现清洗、灭菌参数不正确等问题,从而影响骨科临床的安全使用[6]。

本研究对本院消毒供应室2013年度9274件骨科外来器械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清洗不干净48件,数量缺失32件,器械功能损坏25件,监测及追溯记录缺失10件,不合格率高达12.40‰;由此引起的手术延迟42例,手术延迟率高达4.53‰。在2014年度对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全程质量监控,2014年度9538件骨科外来器械中清洗不干净15件,数量缺失6件,器械功能损坏5件,监测及追溯记录缺失1件,不合格率下降至2.83‰;由此引起的手术延迟10例,手术延迟率下降至1.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可降低灭菌不合格风险,避免或减少由此导致的手术延迟。

参考文献

[1]张秀果,丁俊琴,井永敏,等.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10~312.

[2]汤乐斌,王小玲.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质量控制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9(6):6~7.

[3]祝惠琴,朱莉莉.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4):446~448.

[4]张云,熊道海.我院供应室对外来器械的主动管理与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357.

[5]孙艳.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质量监控实践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0):30.

[6]曾利娴.消毒供应室对外来器械规范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8):175.

论文作者:彭娟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论文_彭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