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产业化模式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为例论文

如何通过产业化模式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为例论文

如何通过产业化模式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谢洁清

(佛山市高明区博物馆,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区的记忆,包含着一个民族、地区的智慧。文章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为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措施与案例,说明产业化模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审美情趣也随之变化。凝聚着古人生产生活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继续发展传承下去,不能只依靠国家、政府的单向保护,而应更多地发挥自身价值,以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发展传承。通过产业化手段来发展非物质文化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各地政府积极推动本土非遗项目的申报,逐渐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力和资金支持,以期达到保护目的。尽管如此,仍不能避免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式微。以下主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梳理。

A routin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detected a right-sided enhancing mid-pole renal mass measuring 2.3.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管理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起步较晚,观念相对滞后,实践经验不足,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具有地方特性的问题时无据可依,保护工作也因此陷入困境。

②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形式单一。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资金不足等原因,尽管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但一旦落到地方政府,特别是县区一级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就被大大削弱[2]。这就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脱离群众,脱离社会发展的需求,难以传承。

②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提高全民保护的意识。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力度,让广大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自觉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为非遗保护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采取的措施

面对以上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正转变观念,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目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所做的工作有:

①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政府,包括文化管理机构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工作进行指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专项资金的投入与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挖掘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③缺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及对传承人的培养意识。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加之相关学科专业极度缺乏,对于保护文化遗产所需要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同时,很多传统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由于经济产值不高,愿意学习和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伴随传承人逝去而消失。

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创造性绘画的前提,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有充分想象空间的活动内容和题材。如,绘本《我的连衣裙》中小白兔用天空中掉下的白布做了一件百变的连衣裙。跑到花园里,花朵便跑到她的连衣裙上;下雨了,雨滴又跑到了她的连衣裙上;走过田野,稻草跑到连衣裙上;小鸟飞来吃稻谷,鸟儿又跑到连衣裙上;小兔子飞起来了,又换上了彩虹连衣裙……当小兔子醒来时,哇!身上穿着漂亮的满天星连衣裙。那么和小朋友一起来想一想、猜一猜,跑去远方的小兔子在新的一天里又会穿上什么样的新裙子呢?这种富有想象空间的内容既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依据,让幼儿不是在凭空想象,同时又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不受物像的限制。

④产业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体系,努力在产业化发展与保存非物质文化“原生态”之间取得平衡,在互惠互利、双赢共享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得更远、更好。

2 产业化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是其传统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不断进化演变的,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沉积而成。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能一味地传承古法技艺,也要兼顾创新与发展,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传承的可持续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释应在正文中以上标序号形式标注(例:①),并列于所在页的下方。参考文献一律采用实引制,引文需以(作者,发表年份)形式在正文中标注,如(张三,2015),并在文后按作者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英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具体参考文献格式见本刊网站。

2.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产业在相互促进中发展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产业的结合

为了重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促进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原生态艺术形式和艺术价值的同时,要加强其与现代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力度。

2.1.1 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深入挖掘其具有的文化内涵是推动经济产业化的重要手段。高明濑粉是具有独特文化底蕴和较高经济价值的高明特色美食,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考究起来,比始创于1850年的中山濑粉还早了300年。然而由于过去没有重视对其价值的挖掘和宣传,高明濑粉的知名度并不高。为更好地发挥其内含的价值,高明区把高明濑粉申报为高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积极推动其产业化发展。每年举办高明区濑粉节,加大宣传的力度,把濑粉节打造成高明特有的美食文化品牌,带动濑粉餐饮行业发展,让高明濑粉走出去,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使高明濑粉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只有让更多人认识到它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才会有更多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去[3]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产业结合的过程中,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力度。同样作为高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红模铸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产业结合得淋漓尽致。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生:(B组1):首先,猎狗是不可能被感动得停止吠叫,失去“狗性”的,我家的狗就不听主人的指挥,一到楼下玩就疯的到处乱串,没绳子根本管不住,猎狗就更别说了,看到到嘴的美味怎么可能停住呢?肯定会冲上去的,羚羊们哪会有时间组织飞渡。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留原有艺术形式和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与经济产业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展下去。通过产业化的系统运作,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良好的推广,而且也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传承人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工作,吸引更多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结合

2.1.2 始终秉持创新发展的原则

2.2.1 文化产业的内涵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和商品化方式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其外延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科学研究、新闻出版、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方面,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黄金产业”。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兴起,人们也强烈地意识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在此环境下,我们的文化产业如何才能得到较快的起步和发展,其落脚点究竟应该放在哪些方面,引发了世人的思考。

是“二三子”指晋大夫。那么,事实是否如此?根据笔者统计和考证:《左传》中含“二三子”称谓的史料共计30条,除昭公三年“二三子卜邻”,定公十三年“二三子唯所欲立”两条特例之外,其余28条无一例外,皆指代卿大夫。那么,《左》文“二三子”指谓卿大夫,可下断言。“二三子”指卿大夫,“群臣”是否如此呢?《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

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这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地方民俗风情的结晶,具有极强的产业属性[4]。例如,高明花鼓调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最初只是用于红白喜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习俗观念淡化,其面临逐渐没落、几近消失的局面。但作为民间民俗文化的佐证者,其具有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巨大的。

③加强对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力度。通过建立传承人保护档案、加大对传承人资金扶持、开设非遗文化培养专业课程、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等方式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成功结合可以实现双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代先民创造的极其丰富和珍贵的文化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个性特征、凝聚力与亲和力的重要载体[5]。文化产业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强有力的支撑,必将会成为吸引世人的焦点。可以把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真正的文化名片,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注入新的活力。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文化产业的引领,可以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利用其文化价值去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反过来,市场经济价值又为非物质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使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有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发展。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合理的结合会实现双赢的局面。

中汽公益联盟王局子希望小学落成当天,当地县武装部政委、县教育局局长、镇长书记、教委领导、镇中心学校领导和村委领导以及众多热心村民参加了为公益交接而举办的简单剪彩仪式。因是雨天,全程没有让孩子们参与。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记忆[6]。它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

3.1 合理开发和构建地域特色旅游项目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只有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合理开发和构建旅游项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非遗文化潜藏的价值[7]。高明区近年大力打造生态旅游项目,把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旅游项目开发中来,大大提升了旅游项目的文化品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如每年的美食文化节,濑粉、角仔都作为高明的美食名片,吸引八方食客来品尝。高明麓湖特色小镇旅游项目引入高明花灯、狮头等非物质文化元素,为整个项目增添文化的色彩。每年端午节举办的龙舟赛事以活态的形式吸引周边游客和海外游子的到来,成为人们的寻根之旅和有着共同记忆的文化盛事。

3.2 推动区域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随着高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明不仅致力于深入挖掘区内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岭南特色民俗文化,还积极开展对外文化合作,打造一系列特色乡村旅游精品项目[4]。2018年4月12日,在高明区第三届旅游博览会启动仪式上,高明宣布在深圳成立旅游营销推广中心,积极向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客群推介高明优良的生态与旅游资源。同时,牵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云浮市云城区成立旅游联盟,共同推动全域旅游区域协作发展。高明区积极打破区域壁垒,深化区域合作,利用各地优秀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为游客提供全新的“乐游之旅”“文化之旅”和“舌尖之旅”等特色旅游体验,在优势资源整合中互送客源,将狮头等高明传统工艺以及濑粉等高明传统美食推广出去,将凉山彝族民俗、云城石雕艺术等非遗文化引进来,实现了非物质文化同旅游的大合作、大发展。

3.3 找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不仅解决了保护资金不足、传承人生活难以为继的问题,同时也吸引更多群众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并主动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让年轻一代继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避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消费,甚至歪曲、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面貌,避免因滥用而出现的过度商业化、低级趣味化和庸俗化[5]

所谓盈利能力,通常来讲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一般用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资本收益率六项。由前文分析可知,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会影响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企业利润等项目,通过减少企业的税负,带来企业成本的降低与更多资金的流动。企业将这笔节省出来的资金用于研发设备的投入或者扩大再生产时,由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这就会使得企业在进一步减轻其税负时,盈利能力得到提高。

4 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需要人民与政府共同努力、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无论是通过哪种艺术形式,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价值。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职能,更重要的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特性,将其与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进行产业化加工处理,使其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以此来深化自身艺术性、文学性的改革创新,从而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金玲.徽州非物质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8.

[2]汤原力.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现存困境与突破思路[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30-32.

[3]苗苗.山西省太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咸阳:西藏民族大学,2016.

[4]吴颖.简论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发展[J].大众文艺,2012(6):211-212.

[5]李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竞争力[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7-19.

[6]张福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振兴传统工艺产业.美与时代(上),2017(9):18-22.

[7]林惠彬.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8):265-265.

【作者简介】 谢洁清(1981—),女,广东佛山人,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展览陈列、科普教育。

标签:;  ;  ;  ;  

如何通过产业化模式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