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云浮新兴 527400
摘要:不锈钢餐具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迁移至食品中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文章依托实验研究,针对不锈钢餐具中金属元素迁移的规律展开探究,为以后的生产用料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加强不锈钢餐具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不锈钢;有害元素;迁移规律
食品餐具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行为,会给食品质量和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因而,餐具接触层材料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食品接触层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当前,不锈钢是制造各种餐具较理想的材料,在餐饮中的应用广泛。然而,不锈钢材料它含有镍、铬、锰及微量铅、镉、钼、钛、锅等元素,摄入过量的铅、镍、铬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食品接触层材料中有毒元素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1材料与方法
1.1试剂与仪器
Pb、Ni、Cr标准溶液;硝酸、4%乙酸溶液、300mg/L NaCl。
电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分析天平。
1.2实验方法
1.2.1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材料都是我公司常用的不锈钢类型,具体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
1.2.2检测方法
本次实验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具体为:检测样品的依据“GB 5009.15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的方法进行前处理,浸泡方法为方法1:4%乙酸溶液,电炉煮沸三十分钟,并在煮沸过程中保持4%乙酸溶液的量是稳定的,室温放置一天;方法2:含300mg/L NaCl的4%乙酸溶液,电炉煮沸三十分钟,并在煮沸过程中保持4%乙酸溶液的量是稳定的,室温放置一天。前处理完成后,按照“GB 31604.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砷、镉、铬、铅的测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的检测方法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上完成迁移元素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不锈钢类型
本次实验对常用不同类型的不锈钢进行取样分析,具体的取样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不锈钢餐具类型取样情况
2.2不锈钢餐具Pb迁移结果分析
表2不锈钢餐具Pb迁移情况
方法不锈钢类型总批次铅(Pb)检出量(mg/kg)/批次未检出率(%)合格率(%)
注:表2中铅检出量均参照GB 4806.9-2016中的指标。
技术人员对表2的相关数据内容与国家标准GB4806.9-2016中铅指标相比较,其中发现了方法1和2的合格率均在百分之98以上,并且基于不锈钢类型方面的分析研究更是发现了奥氏体与马氏体在上述方法中所检测到Pd检出率是最低的,铁素体在之后,而从浸泡方法来看,奥氏体并没有在上述方法中检测出Pb,这说明奥氏体有着更好的安全性,而其余不锈钢类型却在方法2中检测出铅检出率高于方法1,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得知,奥氏体的铅转移与其他元素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其次是马氏体。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当在4%乙酸溶液中增加氯化钠,会加速了铅转移的风险。
2.3不锈钢餐具Ni迁移结果分析
表3不锈钢餐具Ni迁移情况
方法不锈钢类型总批次镍(Ni)检出量(mg/kg)/批次未检出率(%)合格率(%)
注:表3中镍检出量均参照GB4806.9-2016中的指标。
通过表3中的数据与国家标准GB4806.9-2016的镍指标进行对比,其中发现了方法1和方法2的合格率均在百分之90以上,其中方法1的合格率会高于方法2的合格率,通过不锈钢类型分析得以发现奥氏体在不同条件下所检测出Ni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但铁素体检出率却是更高的。通过浸泡方面的内容得以发现,与方法1的内容相比,所有不锈钢类型中的Ni检出率在方法2中均有提升,并且增加了7.6%,与此同时,不合格批次也逐渐增加。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当在4%乙酸溶液中增加氯化钠,会提升镍转移的风险程度。
2.4不锈钢餐具Cr迁移结果分析
表4不锈钢餐具Cr迁移情况
注:表中铬检出量均参照GB 4806.9-2016中的指标
国家标准GB 4806.9-2016中表明马氏体型不锈钢材料及制品是不用检测“铬”指标,但只能用于不锈钢餐具和食品生产机械设备的钻磨工具等主体部分,所以这里就不对马氏体类型进行分析。通过表4中的数据与国家标准GB 4806.9-2016的铬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了方法1的合格率为95%,而方法2的合格率比在方法1合格率低了8.3%,通过不锈钢类型方面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奥氏体在上述两个方法的试验中,其合格率虽然未达到100%,但整体来讲,其安全性尚可。但是对于铁素体而言,在不同方法下合格率略比奥氏体型要低。对于浸泡方面而言,与方法1相比,所有材质的不锈钢迁徙检出率在方法2中均有明显的提升,铁素体的不合格次数也显著上升,从上述分析中得以发展在4%乙酸溶液中增加氯化钠,会增加铬转移的风险。
3结论与讨论
本次的研究发现,部分类型的不锈钢,有析出重金属析出的风险。建议应从材料源头把好质量关,对原材料的质量应进行控制,并产品出厂前也应进行检验控制,如可能,尽量使用较为稳定的奥氏体型不锈钢作为原材料。
采用4%乙酸溶液中增加氯化钠浸泡的前处理方法是模拟日常生活中不锈钢餐具使用的一种环境,研究发现,在盐和酸浸泡中,各类型的不锈钢的重金属析出量会明显提高,建议在产品中增加不锈钢餐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在盐-酸环境中长时间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淑君,杨丽,平庆杰.密胺餐具中毒害物质迁移研究现状[J].塑料科技,2012,40(9):75-79.
[2] 应晓虹.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行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 郝倩.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行为及其模型建立[D].2014.
[4] 林远洪.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的研究进展[J].食品界,2017(6):118-11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 4806.9-201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GB 5009.156-201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砷、镉、铬、铅的测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9-2016.
论文作者:余敬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方法论文; 不锈钢论文; 检出论文; 奥氏体论文; 乙酸论文; 合格率论文; 溶液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