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体检中心 上海 200003)
【摘要】目的:了解体检人群对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来降低体检中晕针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增加体检者的满意度。方法:选用我科25例静脉采血不同程度晕针状态的体检者,对其进行心理因素、机体因素、体位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调查及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25名体检者对晕针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心理因素、体位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结论:优良的环境、技术及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消除体检者紧张因素,降低晕针的发生率。
【关键词】体检;静脉采血;晕针;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89-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检被越来越多人重视,健康变成了一生中最值得拥有的财富。静脉采血是体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时有发生晕针情况,使得护理服务质量无法有效提高。晕针表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情绪高度紧张、血压下降等甚至休克,需及时处理。本文对2013年7月某单位组织来我院体检采血的25例晕针体检者进行分析,并讨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7月中某事业单位的2500例体检者中选取在我科静脉采血时出现不同程度晕针状态的25例体检者,男8例,女17例,年龄20~60岁。其中抽血前晕针者5例,抽血中14例,拔针后6例。多数体检者表现为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症状,2例出现血压下降、暂时性意识丧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25例体检者经改变采血体位及相应的心理指导后均顺利完成抽血,并在休息30分钟左右后自行离开,无后遗症。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向参与者阐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令其主动配合后统一发放问卷,请参与者现场完成并立即收回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体检者对晕针最重要的因素机体因素、心理因素、体位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并对当时晕针的不同程度不同因素做统计学分析处理,分析出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5名体检者对晕针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心理因素25例(100%)、体位因素23例(92%)、机体因素20例(80%)、环境因素20例(80%),问卷调查显示首次抽血晕针者20例;多次采血者晕针为5例。
2.1 体位差异
发生晕针的25例体检者均为坐姿下接受静脉采血,其因素可能与体位的差异有关。
2.2 机体因素
⑴性别差异:本此调查种男8例,女17例。可推测晕针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义(P>0.05);⑵年龄差异:30~40岁及40~50岁晕针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⑶空腹差异:本次有1954人次为空腹采血,其中晕针18例;546人是餐后抽血,晕针7例,对比无差异(P>0.05)。
3.讨论
3.1 晕针的因素分析
⑴心理因素:本次结果显示心理是晕针者最难跨越的一道坎,由于对采血知识的缺乏,产生紧张恐惧感,加上疼痛的刺激,使大脑皮质影响下部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晕针。⑵机体因素:中青年对事物的刺激较敏感,因此对疼痛更加敏感,加之抽血时过度紧张,使痛觉更加强烈,当机体与精神紧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晕针现象,这与本文结果中30~50岁年龄段晕针率高相符合。而空腹或劳累状态下,机体因处于应激状态,此时会引起短暂性血管扩张,导致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进而大脑血流量减少,故引起晕针[1]。⑶体位因素:坐位采血时由于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会使血液储存于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影响脑部供血,从而发生晕针[2],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⑷环境因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晕针发生率,拥挤、诊室空气不流通导致体检者出汗,排队站立等候时间过长,周围环境嘈杂等均易导致晕针发生。
3.2 护理对策
⑴静脉采血前的评估和心理护理:采血前应仔细询问体检者病史以及是否空腹有低血糖症状等。通过良好的心理辅导和采血前的健康宣教能较好的解决体检者在静脉采血中出现的各类负面情绪以及心理恐惧。抽血时可以和体检者多沟通,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分散注意力,目光避免观看操作过程。抽血后要密切观察采血者的情况,询问是否感到不适,指导体检者使用正确的按压棉球的方法,以此来降低晕针的发生率。⑵备齐急救物品:在进行静脉采血是,应备有热水、常规的抢救物品等,以备随时之需。如发生晕针情况,应立即予以平卧,给予温水,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严重者可静脉滴注50%葡萄糖溶液[3]。⑶运用合理的采血体位:协助体检者采用舒适的体位或者姿势,以利于肌肉放松。可采取坐位,体检者头偏向一侧状;对有晕针晕厥史的体检者,尽量采取平卧位,并于采血阶段密切观察体检者的变化。⑷提供温馨整洁的采血环境:医院应尽量改善采血环境,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调节合适的室内温度,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处于安静状态。在采血处放置休息椅,并于此处墙壁上张贴采血体检的宣传栏,宣传栏对体检者有一定的采血知识宣教作用。采血处设有导医,对焦急紧张的体检者给予知识宣教以及心理安慰等工作,并了解其晕针晕血史,对高危人群密切关注其采血时情况,防止发生晕针晕血等紧急情况。⑸提高静脉穿刺的操作水平:优良的护理技能及穿刺水平,可减轻体检者的心理压力并给予信任。护士在静脉穿刺时,应根据个体血管特点,选择合适的血管,并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及角度,做到动作规范、操作准确、一针见血[4]。需拔针时,现将干棉签轻轻的放置于针眼上方,于拔针后向下按压可有效减轻疼痛。如此不仅提高了体检者对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满意度,也同时降低了采血时晕针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田慧,刘生翔. 体检者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的心理预防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203-4204.
[2] 彭惠香,林禅,陈昕. 3种不同体位采血发生晕针的原因分析[J]. 当代护士,2007, 1(1): 76-77.
[3]陈敏章.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5-409.
[4]赵颖军,宋志敏.门诊静脉抽血患者穿刺点护理行为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45-46.
论文作者:张天琪,吴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因素论文; 静脉论文; 体位论文; 机体论文; 发生率论文; 环境论文; 差异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