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生态思考:提防“剧场效应”绑架了学生论文_傅强

职教生态思考:提防“剧场效应”绑架了学生论文_傅强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26010)

摘要:在国家释放的各类政策红利下,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不唯学历唯能力”的口号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广泛赞同。但由于管理、生源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的生态不容乐观。

关键词:职业教育;剧场效应;学生

1 “剧场效应”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他以此描述了当时法国巴黎市民的生活氛围和社会文明状况。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卢梭的这一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剧场社会”的概念。他指出,所谓的“剧场社会”其实就是形式虚于内容的社会现象,在这里美好的社会假象掩饰了人们生活的实际,“权利”与“夸示”在这样的社会中互为表里[1]。

2 “剧场效应”环绕下的职业院校现状

2.1 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

经历了中考前魔鬼炼狱般学习和生活的职校学生们,相比高中阶段学生们起早贪黑、争先恐后的竞学压力,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节奏都放慢了很多。对于刚入校的学生们来说,规矩意识还是较好的,井然有序的学习伴随着慢条斯理的生活。渐渐地,一部分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纷纷露出了马脚:无休止的过度迷恋手机游戏和网聊、校园内外不合尺度的男女生交往、抽烟喝酒,更有甚者打架斗殴、夜不归宿等歪风邪气日趋昌盛。另一部分自律能力较好的学生失去了学习氛围或被讥笑为装矜持、假积极,慢慢也随之沦落了[2]。这些恶习既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职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零零后的孩子们致命的缺点就是缺乏定力、容易跟风。比如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在手机管理上曾出现过的问题,学校规定是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必须将手机主动上交到铁皮柜中统一保存至午饭、晚饭前,课间也不允许使用。一开始大家都能自觉遵守,直至个别同学课间休息时候使用、过渡到上课期间偷偷使用,最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出现违规使用手机情况。但自习课、班会课等我可能出现在班级的时间里,大家依旧能够按照规定掩人耳目,避免遭受我的批评教育。当前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没有了体罚、缺少了“棍棒教育”,尤其是班级大多数是女学生,苦口婆心的言语教育效果日趋减弱。

2.2 近乎疯狂的临时抱佛脚

平日里的大多数时候,教学楼、实训楼等学习地方往往伴随着下课铃声而在短时间内空无一人。但迫于因学习成绩不合格带来的学业警告、留级等处罚,逢期中期末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其他避免不了的社会考试前夕,这些地方又往往成为彻夜灯火通明的“不夜城”,许多学生几乎夜以继日透支精力,当然也出现过个别孩子因睡眠不足、压力太大导致身体不适情况。这些学生里面有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又怕被其他同学超越;也有一部分日常学习不抓紧,又有些许上进心的孩子不求高分但求及格。如此一来,近乎疯狂的“临时抱佛脚”也就演变为考前常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尴尬的优秀和先进

提及“优秀XX、先进XX”这样光荣称号,本应是一件集责任心、使命感于一身的模范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荣誉,也是为了表彰先进、激发后进的方式手段。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是到底什么样的教师可以被评为优秀教师?什么样的班级是先进班级?

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有这么一个共性化特点: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招生规模连年扩大、专业门类逐渐增多、平行班级数量变少。这样子对于学校和学生的未来发展,都可谓是一件喜事,学校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学生可以选择更加贴合自身兴趣的专业等。但有一个问题接踵而至:不同专业的生源参差不齐、课程门类五花八门、班级内部人数和男女生比例亦明显差别[3]。这同时也给学期或学年的评优评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大多院校通常结合教师授课班级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好坏、授课班级的学习成绩高低以及日常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评定教师,班级学生成绩和日常的操行等第来考量班级和班主任工作。整体看来,教师、班主任及班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成绩和评价。这样一来,教师上课迎合学生的喜好、将“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考试成绩为中心”两种极端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坚持“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师迫于压力,逐渐被同化为背诵+默写的传统模式。

2.4 迷茫的学生和家长

在学生自我管理方面,众多职业院校均有一个特设的学生组织——学生会。设立这一组织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方面给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提升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在这里既可以增加交友机会、又锻炼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分担了包括班主任在内的诸多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压力。新生在入学初期,对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不了解,大都能够踏踏实实的上课及早晚自修。每学期末的学生评优大致按照考试科成绩和操行等第各按一定比例,核算出每个人的最终得分,最后按照分数高低进行评选。其中,入选学生会、争做班干部、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等同学,在操行等第上面可以有相应的加分,最终在评优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竞选学生会方面蔚然成风,既可以免于早晚自习、又可以获得一定的加分去补偿文化成绩。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目标定位于如何获取额外加分,而不是踏踏实实的提高文化素养。当部分同学被问及加入学生会的动机是什么的时候,除了心里面想的加分之外似乎说不出其他缘由。

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无形中划分出社会阶层。这代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被两代长辈宠大的,孩子们提出的条件往往是有求必应。就像班里面一个家庭情况普通的孩子,从iPhone7换成了iPhone8,直到现在的iPhoneX,只不过才入学两年而已。孩子们的这种攀比心理,直接转化为家长的心理压力:既不想超出家庭的消费范畴,又怕自己孩子因为物质条件不足被同学看不起。

参考文献

[1]廖雅珍,林妹珍.依托红色资源的现场教学“剧场效应”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6,27(6)

[2]严永福.两岸歌仔戏音乐的同源性与多样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傅强(1973-),男,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论文作者:傅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职教生态思考:提防“剧场效应”绑架了学生论文_傅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