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女农民就业出路的实证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_农民论文

失地女性农民的就业出路问题实证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岛市论文,失地论文,出路论文,区为论文,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07)03—0093—05

随着我国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城乡间体制、制度的长期壁垒和政策上的缺陷、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使失地农民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他们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女性农民更极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为了具体说明现阶段我国失地女性农民的实际就业情况,我们以城市化水平发展较快的青岛市城阳区为例,8个街道300户农民居民为样本,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1份,有效率90%,问卷针对失地女性农民的劳动就业状况共设计了30个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一、失地女性农民就业的现状、特点及其原因

城阳区位于青岛市北部,设立于1994年6月,总面积553.2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230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44.7万。200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42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8元。全区三产比例达到6∶66∶28,农业比例逐年下降,按照“强化第二产业,扩张第三产业,精化第三产业”的思路,正处于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过程中。据调查(表1),城阳区目前城市化村居数107个(城市化村居是指由于城镇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征地等原因,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村居,妇女劳动力是指18岁~50岁的女性),占总村居数的一半,妇女从业人数43778人,占妇女劳动力人数的78.9%,其中,农业果蔬种植业妇女劳动力占从业人数的21.4%,海产品养殖业人数占总妇女劳动力的3.1%,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从业人数占从业人数的9.6%,工业企业人数则占51.2%,超过半数,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商业旅游社会服务从业人数,非农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65.8%。闲置人员数占妇女劳动力人数的21.1%。

表1:城阳区城市化进程中妇女劳动力分布状况:

区市妇女劳动 从业人数

机关事业

工业企业

商业旅游 农业果蔬 海产品 个体工商 其他 闲置

力人数

单位从业

从业人数

社会服务业

种植从业 养殖从 户人数从业人数 人员数

人数 从业人数 人数 业人数

城阳区 5551043778

696 22416

5711

1370 9366 2686153311732

可以看出,城阳区城市化中的失地女性就业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不仅是农业内部农、果、蔬、渔的多样化,而且是一、二、三产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就业模式;女性就业还呈现出明显的非农化就业趋势,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到二、三产业的劳动中,农业就业人数将逐年减少。随着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范围的拓展,农民的土地逐步减少,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和养殖业将逐步缩小。

调查显示:土地被征用后,失地女性的就业途径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图1):除政府安置和继续从事农业劳动外,求职、应征、应聘的占28.1%,亲友介绍或帮助安置占24.4%,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创业的人数比例已达25.3%,成为主要就业途径之一。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女性农民通过求职、应聘、自己创业等方式实现了就业,求职、应征、应聘,通过亲友介绍或自己创业已经成为主要途径,政府安置成为次要途径,说明就业开始摆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化迈进。

图1 您目前工作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调查同时显示,失地女性还有相当数量无业在家,仍有不少失地女性就业困难,闲置人员和其他总数仍占33.8%(图2),而且失地女性从事的职业大多数还是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要求较低的职业:其中批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人员占39.3%,其他主要是临时社区服务业占18.9%(图2、图3),这其中属于稳定性强、保障较好的正式工只占14.1%,临时工、钟点工、零工占到80.8%(图4),这说明已经就业的失地女性就业层次还较低,而且就业大都是自发性的,这种单个的、分散的就业大多又是在无失业保障、无医疗、无养老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下进行的,表现出自发性、无保障性和周期性。

图2 您目前工作的具体内容或职业是

图3 您所从事的最主要非农业性劳动经营属于

图4 您目前的工作是

图5数据还显示,95.5%妇女的非农经营在本村、本乡镇,就业转移还仅靠在原地区、依靠乡镇企业吸纳转居农民这种方式,没有开辟出新的转移渠道。

图5 非农性经营的地点

失地女性就业存在诸如无业在家、就业自发性、无保障性和周期性、转移渠道狭窄等问题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城乡间体制、制度的长期壁垒和政策上的缺陷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双重劳动力市场”下的非公平性就业[1],“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多林格和迈克尔·皮奥雷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该模型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主要部分”的工作特征是就业稳定,工作条件好,有在职培训,工资较高,有很多提升机会;“次要部分”的工作特征是工作福利差,劳动力流动多,无在职培训,提升机会少。在我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社会中,“双重劳动力模型”在城乡劳动力就业方面尤为明显,城市劳动力就业长期受政策保护,不仅收入高,而且享有许多福利待遇;农村劳动力就业则长期处于低收入、无保护的状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迁移受到户籍等制度的严格限制,导致了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制的非公平性就业。

其次,失地女性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调查显示(图7),有36%的人认为自己失业的原因是缺乏职业技能,32%是因为年龄偏大,年龄偏大的妇女也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劳动技能的。不仅基础较差,后续的培训、进修也没有跟上,近三年未参加过培训或进修的妇女占到55%,其中不想参加培训的占17%(图6);而未参加培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钱的问题,29%的人认为工作忙,23%的人认为工作不需要(表2)。除去家务负担重、没有机会、没有合适内容等客观原因,没有参加培训应该和妇女主观上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有关系,这些使失地女性在本来存在不公平的就业中更没有竞争力,不仅就业率低,就业层次低,而且缺乏应有的保障。

表2:近三年是否参加过培训或进修,未参加过培训或进修的是否想过要参加?

参加过 未参加过

想参加不想参加

人数(人)122 12424

比例45% 83%17%

图6:近三年未参加过培训或进修的原因是什么?

图7:您认为自己失业的原因是什么?

再次,男性和女性进入市场化部门遭遇性别隔离的可能性以及被隔离的程度都在增加,而且更不利于女性。随着就业市场化程度的增加,性别隔离的可能性及其程度都呈现出U型模式。[2] 尽管市场转型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性别不平等,但目前主要表现出对女性不利的方面。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劳动力逐渐由国家行政转向市场机制配置,以平均为主要体现的平等原则逐渐让位于以差别对待为主要体现的效率原则,劳动力配置的“普遍主义原则”就取代了旧的“平均主义原则”。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在家庭中承担生育、抚养、照顾等诸多责任、在社会上承受性别偏见和歧视的女性,在与男性竞争人力资本和效率的过程中并不占优势。市场在消除某些不平等的同时,却又在看似平等的普遍主义原则扩展下加剧了另一些不平等,市场转型本身使得就业机会性别不平等问题明显化。这一问题的明显化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女性和男性社会分工的深刻差异及其在就业领域的难以调和性。社会分工的深刻差异使得女性常常湮没于社会权利的视线之外,并且在为就业做准备的过程中以及就业的过程中形成各种阻断。

二、解决失地女性农民就业的出路

解决失地女性农民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妇联、社会各界等多方面力量的协作。目前既不能将失地女性推向就业市场,走完全的市场化道路,也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安置和指导就业;既应注重解决失地女性眼前的安置、就业问题,也应重视长远的妇女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管理问题,使问题的解决不只局限于就业率,而应该纳入政府就业长远规划的战略问题来对待,将失地女性就业问题纳入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以“立足现在,重在未来”的思路,探寻各种举措。

(一)从解决就业的短期目标看,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政府方面,首先根据实际逐步实行“就业一社保”的模式[3]:目前城市也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如何协调和统筹城乡劳动力,发挥城乡劳动力的互补性,做好就业服务工作需要政府在宏观经济层面确定有效的就业政策,实行以就业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同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以调节和缓解就业压力,遵循“以土地换保障”的原则,帮助一部分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失地女性尤其是年龄较大、文化较低的就业特困群体或无就业需求的妇女,通过提供适当的保障扶持就业,甚至将部分妇女完全保起来,使其合理退出劳动力市场,既缓解了就业压力,也解除了这部分人群的后顾之忧。

其次,采取积极主动的就业服务措施:①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分片、分地区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将职业介绍信息网络连接到失地农民附近,为失地女性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②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的职业指导员队伍,加强对失地女性的职业指导,帮助她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提高她们适应市场就业的能力。③探讨实行为失地女性提供“一二三”服务计划,即一次免费的职业培训机会、二次职业指导和三次就业信息等,在保持稳定的招聘信息来源的基础上,推行“就业服务承诺制”,对经过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合格、身体适合、不挑不拣的失地女性,保证一定时间内上岗。④建立创业服务中心机构,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对自谋职业、个体经营和开办私营企业的法规、政策,简化各部门的办事程序,为创业者的注册、经营、管理和发展提供全方位、多方面、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⑤构造有效、畅通的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特别要明确包括劳动部门在内的其他相关部门,在就业信息收集、传送、接收即反馈等环节中的职责和权力,规范管理,创造有利于失地女性就业的机制和环境。⑥建立并落实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的实施,包括建立促进就业的小额贷款制度、综合运用税收和保障政策促进就业,借鉴城市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的一些有效优惠政策,通过一定时间内税收减免和自带保障的方式,通过简化工商登记、安排场地、减免税费、获得信贷等措施,提供就业扶持,促进实地女性就业。[4]⑦政策鼓励劳务派遣组织等短期就业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促进失地女性转移渠道的开辟。

同时,加快城市化步伐,发展非正规就业,促进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仍是解决失地妇女就业的有效途径,城阳区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作为青岛市出口加工基地的优势,大力引进、发展韩资企业,吸纳周边失地女性就业。

2.失地女性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鼓励其自主创业,并且逐步加强妇女组织的建立。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和职业培训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以发挥非物质性的社会保障对城市化的重要作用。通过职业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有利于劳动者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问题。

3.基层妇联方面,充分发挥整合功能。基层妇联是党联系农村妇女的纽带和桥梁,也是联系政府和社会的群众组织,发挥着农村社会整合和协调作用,可以有效地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增强服务农村妇女的能力。基层妇联应在充分保障财政拨款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的更为主要的途径在于面向社会、将目光不仅投向国内,也投向海外,通过依托社会力量、借助社会资源来服务社会,获取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以及众多基金会的资助,从单一的内循环走向社会化开放式运作,为解决失地女性就业发挥组织、服务和管理的功能。

4.社会各界,包括各种非政府组织,努力共建失地女性就业的社会化支撑体系。美国解决妇女就业的特点是有发达的社会化支撑体系:一是研究组织众多,有关妇女问题的网站200多个,美国各大学开出的妇女专题至少4658门,并有112项妇女研究计划,这些为妇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也为争取立法、确定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二是妇女创业资金来源广泛、数量庞大。解决失地女性就业同样需要社会化支撑体系,而不能只期望于政府、企业,如何建立社会化支撑体系,在我国还是需要逐步探索。

(二)从长远的妇女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管理来看

从长远的妇女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管理来看,应该将失地女性就业纳入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系统工程,促进失地女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生涯管理,不应该把她们划入“与职业生涯无涉型”的人群。因为对于她们来说,并不是她们不想建立职业生涯,而是她们的生存被各种各样的结构性因素控制着,无力建立起职业生涯策略。通过制度、政策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起失地女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速女性农民的市民化。逐步促进失地妇女职业发展要从多层次、多方位推进,主要是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个体层面三个方面进行:

制度层面的对策:其一,将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就是社会性别主流化,即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政策的设计、执行、跟踪及评价中充分考虑男女两性的需求,使男女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从中受益。[5] 其二,建立健全职场中两性平等的法律法规,对已有的法律法规,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对其中某些条款具体化,减少模糊性;在法律法规的执行上,加大力度,严肃执法;顺应发展不断充实、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体现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6] 其三,建立性别统计数据库,目前的各种统计中介绍女性情况的往往欠翔实,能够反映社会性别问题的统计资料非常有限,这就给两性问题的反应、咨询、解决和监督造成困难。进行分性别劳动统计,不仅是大体上区分和描述就业和失业状况,还应该包含:工作时间安排、加班、休假、职业病、家务、临时工作、贫困、工会的参与、生产资料的获得以及家庭成员间利益的分配等相关问题有助于了解社会性别问题的背景。[6] 其四,完善职工劳动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构,逐步推进集体谈判制度,发挥工会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的作用,并设立固定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经费渠道,在资金上保证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

社会层面的措施:逐步促进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进步,并不断发展生产力,促进家务社会化和现代化,逐渐提高女性教育程度。这里讲的教育我们着重强调职业设计教育和社会教育。城市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正规教育机构和社会教育所依托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都为女性带来比农村更多的教育文化资源。同时应该逐步加强对失地女性农民的职业指导,提高女性职业发展的成功率。

个体层面上的措施:作为个体,女性应该注意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从知识、技能的获取,体能的增强,心理素质的提高,意志力的增强,虚心向他人学习等各方面综合努力;同时,主动扩大自己的交往面、活动范围,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拓宽眼界,开阔胸襟,增长才干,不断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防止人力资本贬值,降低失业风险。同时注意培养健康心理,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主动克服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树立男女平等、男女应该共同承担家务劳动的观点,与男性共同建构平等和谐的社会。

[收稿日期]2006—11—21

标签:;  ;  ;  ;  ;  ;  

失地女农民就业出路的实证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