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辽宁人才资源管理探析※
孙 莹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摘 要] 在东北全面振兴的背景下,综合考量东北四省区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总量、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地理区位等因素,不难发现,辽宁已经具备在新一轮振兴中挑大梁、做支撑和当先锋、打头阵的核心实力。其中,人才作为最稀缺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是辽宁有效发挥振兴引领作用的重要支撑。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立足东北、摸清底数,找准短板、突出重点,明确导向、助力振兴,努力为人才放权、松绑,让人才感受到“辽宁温度”,充分发挥辽宁对人才的“磁吸效应”,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强化人才的服务保障,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以人才为纽带集成优势资源与创新要素,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 东北振兴;人才资源;战略选择;高质量发展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1]目前,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虽然面临多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加大等情况,但是新的发展机会和增长动力也在加速孕育。[2]在此背景下,综合考量东北四省区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总量、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地理区位等因素,不难发现,辽宁已经具备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挑大梁、做支撑、当先锋、打头阵的核心实力。其中,人才作为最稀缺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是辽宁有效发挥振兴引领作用的重要支撑。
因此,践行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辽宁产业发展需求和深度融合共建“一带一路”,广泛凝聚好、培养好和使用好人才,以人才为纽带集成优势资源与创新要素,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需要摸清底数,明确导向,盘活存量,努力为人才放权、松绑,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推动增量,强化人才的服务保障,注重打造人才生态,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一、立足东北——辽宁人才资源综合实力分析
2019年3月28日的辽宁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强调,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聚焦振兴发展,聚力英才兴辽,充分发挥人才引领振兴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分析辽宁人才资源的存量数据,准确评析辽宁人才资源的综合实力,精准定位辽宁人才资源在推动辽宁引领东北全面振兴中的战略选择。因此,本文选取了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的就业规模、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R&D人员数(全时当量)及经费、专利数量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合东北全面振兴的现实形势,为下一步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辽宁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客观依据。
(一)就业规模
就业规模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力资源储备的关键指标,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经济活力,还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经济走向。在2019年6月6日召开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辽宁的就业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如表1所示,2017年四省区就业规模排序为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的规模优势仍然存在,但与2016年相比,有所减少。按产业划分来看,与2016年相比,2017年辽宁第一产业从业人数相对稳定;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四省区均存在人数减少的现象;辽宁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已经连续三年走低,而吉林和黑龙江均有小幅增加。
现在各省市无一例外都制定了人才发展战略,希冀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近些年,辽宁多措并举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技能人才梯队,全省产业技术工人数量稳中有升。截至2019年7月,全省产业技术工人总量已达46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12万人。2019年7月30日,全国首家、东北地区唯一的省级层面“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辽宁促进中心)”正式落户辽宁,这是统筹国家范围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地方优势资源,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高端人才平台。沈阳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股权激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科技金融结合、人才培养与引进、产学研用结合、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示范。
要让辽宁这片黑土地留住金种子,一定要有引才聚才的强烈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有一些“动真格”的举措,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集聚起来。[8]
(二)就业人员受教育构成
就业人员受教育构成是衡量一个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高质量的劳动力能够为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有效推动人才资源的补充、调整和更新进入良性循环,并为产业创新和技术集聚提供创新要素和智慧资源。
从全国总体来看,东三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近十年年均增幅最小,仅为0.15年,相较于东部地区年均增加0.21年和西部地区年均增加0.20年,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内蒙古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近十年增幅较为乐观。从就业人员来看,对于2017年东北地区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的比例,辽宁排在黑龙江和吉林之后。对于2017年东北地区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以上的比例,辽宁排在内蒙古之后。
表1 2016年、2017年四省区按产业划分的就业人员(单位:万人)
表2 2017年四省区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总的来说,辽宁就业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均较高,各学历的占比相对均衡,具备较强的教育红利,但优势并不突出。在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辽政发[2018]20号)中也明确指出,辽宁正面临着保持人口适度规模难度加大、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任务艰巨、阻碍合理流动的因素依然存在、家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隐患不断累积的风险,这都会影响就业人数的绝对量和素质能力。所以,在提升就业人员受教育构成,如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大力推动“双一流”大学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打造全国一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实施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重大人才工程“兴辽英才计划”,吸引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在辽宁就业,确保实现省内高校毕业生在辽宁就业率要达到85%以上的目标等方面[3],辽宁仍然任重道远。这也是辽宁近几年积极参与“抢人大战”的主要动因之一。
(三)R&D活动情况
作为从事科技活动的核心力量,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是客观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R&D人员的数量反映了该地区的科技集聚力,R&D人员经费支出反映了该地区的科技支持度,R&D项目数反映了该地区的科技活跃度,R&D经费投入强度反映了该地区的科技投入能力,由此可见,R&D活动情况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科技实力、研发能力、经费支持能力的综合指标,也体现了该地区对R&D人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科技实力雄厚,有着一支规模庞大的科技大军,产业和科技底蕴厚重,内蒙古相对来说,提升空间比较大。如表3所示,2017年辽宁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经费、项目数、投入强度等方面优势明显,远超其他三个省区。2017年全省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4%、创历史新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5%。其中不可忽视的是,黑龙江的发展势头向好。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新中国成立以来积累的科技实力和资源依然在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但是,在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技术挑战的战略转型期,从保持R&D人员稳定和技术领先优势的角度来看,如何更好留住科技人才,激发科技人才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仍是辽宁全面振兴中的重中之重。辽宁虽然优势明显,其中沈阳和大连更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领头羊,但是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仍然需要相关各方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
例如,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程时,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的教学实际来运用“多元互动”式合作学习教学法,并通过教学实践完成“发现问题(作者写《纪念刘和珍君》这一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多元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分析问题(根据‘纪念’二字可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表达对死者深切、真切的悼念之情,对刘和珍君的回忆和哀悼......)—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组间合作)—解决问题(赞赏刘和珍君的爱国情怀)”这一流程,以此实现“多元互动”式合作学习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但是,从辽宁省实际发展来看,重点产业(行业)紧缺人才缺口仍然较大,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高层次领军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互联网金融人才、新兴产业人才、高级技师、工匠技师等缺口也比较大、引进比较难。因此,在重点推进急需紧缺拔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构建多元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保障体系、急需紧缺拔尖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健全完善急需紧缺拔尖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仍然需要加快推进,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表3 2017年四省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及专利情况
(四)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授权和技术合同情况
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技术与市场连接的成熟度,能够反映出创新理念与实践研究结合的落地情况,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的衡量指标。辽宁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具有绝对优势,但和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如辽宁在2017年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数仅为江西省的80%,安徽省的46%,四川省的41%。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4]专利成果较多,但如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对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据测算,吉林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为 0.413,辽宁为 0.408,内蒙古为 0.379,黑龙江为 0.376,而全国平均水平为 0.454[5],由此可见,辽宁人才要素分布因流转而趋于不均衡,技术转移的融资渠道不畅,技术交易发展滞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的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市场未能真正发挥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等原因[6]。这从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数也能看出,辽宁虽然数量占有绝对优势,技术合同数也遥遥领先,但是技术市场成交额却相对不高,说明高质量的实用技术并没有完全正向的转化为市场中高收益的项目运作,专利中所蕴含的现实经济价值和未来发展空间并没有得到市场企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由此,解决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层皮”的问题仍然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通过表4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就业规模方面,2014年以来,不论从就业人数还是按产业划分的从业人数来看,辽宁的就业人数减少最多,比例最大,流失相对严重。在就业人员受教育构成方面,从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以上的比例上看,辽宁比内蒙古低0.5%。在R&D活动方面,辽宁省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经费、投入强度等方面优势明显。从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授权和技术合同情况来看,辽宁具有绝对数量优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吉林,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综合来看,辽宁省的人才资源综合实力与其他三省区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并不很突出,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也较大,对辽宁在东北振兴中发挥持续的引领作用的支撑力度尚不够大。
表4 2017年四省区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及技术合同情况(单位:件)
二、找准短板——辽宁人才资源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口增量变化不容忽视
从全国整体来看,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创下新低。在省域之间,人口流动的趋势不仅没有放缓,反而呈现加剧态势。根据辽宁省2018年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辽宁在2017年负增长的基础上,再度减少9.7万人,常住人口缩减到435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1%。通过将辽宁增加人口减去自然增长人口,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测算,2018年末辽宁净流出了4.4万人,相比2017年净流出的6.8万人,辽宁人口净流出减少。但是如果放在更长的时间段来看,辽宁人才流失问题仍然比较明显。
人口负增长对辽宁省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对于辽宁省来说,外流的人口反而是劳动力,本身常住人口已经陷入了“老龄化”的趋势。人口仍在向人口结构优秀的省份流出,如广东、浙江、安徽等。人口净流出,意味着区域吸引力不足,人才吸引力不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更重要的问题是,据国家发改委2016年11月公布的信息,在流失的人口中,高层的、管理层的和生产线的骨干力量占了多数。人口流出,再加上超低生育率导致的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成为辽宁振兴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近些年,辽宁出台了很多人才政策聚才引智,但是人才政策的累积效应、叠加效应要想充分发挥出来,既需要时间上的纵向积累,也需要横向的有效传导。尤其对于辽宁的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来说,目前,因科学的评价体系缺乏、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合理、科研人员的薪酬体系不完善、科研人员的奖励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科研管理环境压抑科研人员积极性、科研人员国际交流机会较少等因素,辽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人才外流也更多的体现在科技人才更新比例高,科研院所和国企等积累多年的人才资源迅速流失,其中,高端人才外流现象尤其明显。辽宁科教资源虽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培养的高校毕业生的本地就业比例与广东等发达省份差别巨大。
(二)东北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尚且不足
3.打造人才生态链。关注人才质量,提升每个人的价值创造效率,充分体现对各类人才的尊重。关注人才培养的时间长度和时间宽度,形成人才发掘、培养、使用、评估、提升的一系列措施,既不能因为狭隘利益观出现埋没人才、浪费人才的问题,也不能通过降低标准或暗箱操作营造人才充裕的假象,让现有各类人才才适其能、才适其位,留在辽宁、建设辽宁。
辽宁经济企稳回升的大形势必然会对人才回流产生积极影响,尤其辽宁的沈阳和大连这两个城市的GDP、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指标与东北地区其他城市相比均占有不同的突出优势,假以时日,在东北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会逐步显现。同时,辽宁在近几年密集出台吸纳人才政策,向全社会传递出辽宁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和求贤若渴、广纳天下英才的强烈信号,必然有助于辽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增强人才集聚效应,提升人才竞争力。
(三)人才政策累积效应未充分发挥
会计信息化将企业的生产活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有效统一,依靠网络软件储存、计算、运用数据,实现了企业内部业务信息与软件管理的有效融合,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取和整理子公司的财物信息,最终实现财务数据共享。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也能够打破时空界限,满足随时随地查询数据的要求,依靠网络传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人力得到想要的数据,这是传统企业会计无法做到的。
综合以上因素,对于辽宁来说,科研成果流失时的行政干预,技术与企业对接时的信息错位,达成合作意向时的信任缺失,项目落地时的契约履行不到位,福利待遇“最后一公里”的实践梗阻,都弱化了辽宁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要形成人才洼地,打造人才高地,就需要提升人才发展“质量”效能,增强“磁石”效应,吸引更多人才了解辽宁、关注辽宁、留在辽宁、建设辽宁,尚需时日。
茶树的生长与特定的地质背景关系密切,影响茶叶品质优劣的主要条件有: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母质、地球化学背景等。通过杨头村与双溪村茶园种植条件的对比研究,基本摸清了优势茶园和劣势茶园的划分标准。
公募体育基金会拥有更多的公共资源,每年可以募集到大量的资金,《基金管理条例》规定公募体育基金会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公募体育基金会每年必须开展大量的体育公益活动,确保完成公益支出比例,因此公募体育基金会需要配备较多的专职工作人员,组建成专业团队,保证基金会的正常运营。部门设置也较齐全,内设项目筹资、体育项目研发、体育项目实施、体育市场推广等部门。相比之下,我国非公募体育基金会因受资金限制,专职工作人员配备极其不完善,一般仅有几名专职工作人员,没有成体系的专业运营团队,尤其是规模较小的非公募体育基金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以至名存实亡。
(四)重点产业(行业)紧缺人才缺口较大
由此可见,辽宁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积极的人才政策对于刺激就业的作用尚没有充分显现,三大产业就业人数除第一产业略有增加之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不够理想,这显然与政策制定时的就业预期存在差距。就业规模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要素,只有保证充分的就业人口,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仍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变化和风险隐患,加强政策储备,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以保证完成全年的就业指标,并将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合理区间。
(一)要提高对群文音乐创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群文音乐的创作虽然不像专业音乐创作那样突出艺术性,但群文音乐作为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形式之一,直接面对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肩负着引导社会风尚、教育民众、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和办法,为群文音乐创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助力振兴——辽宁人才资源管理的路径选择
面对东北振兴中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在人才资源方面,辽宁应重点思考并解决三个关键问题:首先,能否获得足够的各类人才支撑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安排,并保证在振兴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其次,能否使得各类人才各得其位,各尽其用,发挥效用,精准嵌入,并保证人才使用、更迭、提升的良性循环;最后,能否根据辽宁现实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前瞻预测进行充分有效的政策储备,预留合理的政策空间,并设置可行的政策路径。要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就要明确人才战略的基本导向、精准施策、高效服务、合作发展。
(一)基本导向——厚植人才优势
无线无源转速参数测试的实现基于LC谐振器与读取天线之间的互感耦合,所以读取天线与LC谐振器的设计至关重要。为了获得较大的Q值和较远的耦合读取距离,采用方形平面螺旋电感线圈结构[15-16]。无线无源敏感器件以及读取天线的制备首先在环氧树脂基底上使用特殊集成工艺制作出平面螺旋电感线圈,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上下表面电感线圈的连接通过过孔实现。在其基础上制作无线无源敏感器件以及读取天线,焊接射频头,用于发射互感耦合电磁信号的电感线圈作为读取天线;焊接电容,从而获得LC谐振器。其中,LC谐振器由一个电感线圈L和一个固定容值的电容C组成了一个串联的LC谐振回路。
1.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导向。[9]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每个“一把手”都要带头抓“第一资源”,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出台科学的人才政策,消解人才引进使用的不利因素。善于同人才交朋友,寻觅人才要求贤若渴,错失人才要有切肤之痛。
2.人才工作既要重视“摘桃子”,也要重视“打基础”。事前事中激励与事后成果激励比例应合理,既要重视能转化为经济效应的应用研究,也要重视为现实技术发展提供基石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既关注高精尖人才的引进,也要支持和留住中端人才,防止“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还要关注低端就业人员的总体比例和区域分布,实现人才协调发展,优势互补。
近些年,东北市场经济环境较差。由于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固化了东北的发展理念,加之法制化、市场化程度始终落后于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给东北经济整体转型带来了多重阻碍。在这种环境下,人才流失成为必然的现象。但经过数年的调整、转型、再发展,2018年四省区GDP总量排名中,辽宁领跑,排在第14位。据2019年5月17日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消息,虽然横向与其他区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纵向与自身比较,新一轮东北振兴取得了积极进展。[7]其中,辽宁在2019年第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486.2亿元,同比增长6.1%,可以说,辽宁经济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迷徘徊挤水分之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速度重新回到了合理的区间范围内。
羚黄宝儿丸包衣工艺的优化及制剂稳定性研究…………………………………………………… 陈丽斯等(24):3350
4.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作用。采取“点对点”“点对面”等方式开展“传帮带”工作,保持特有技术和工艺的代际传承,形成良好顺畅的人才更新机制,发挥传统优势产业(行业)的人才优势,增加后备人才的储备。
(二)政策导向——形成“磁吸效应”
优越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不断叠加,才能形成对人才的“磁吸效应”。辽宁要在这一轮各地的“抢人大战”中取得优势,需要更广义的地方政府作为,更要推动自身的政府转型,出台更加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
He gave a kind of smile and left the room. 他像是笑了笑,然后走出了房间。
1.人才政策精准定位。人才数量的增加是人才战略的初级阶段,有效的人才战略必须考虑区域性特征,如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产业基础、人才现状、未来发展等,推动供给和需求相对接,储备和发展相适应,制定人才战略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精准对接,有针对性的吸引和留住人才。
2.针对急需的特殊的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一人一策,一事一议”。以个性化政策解决个性化问题,特殊问题特殊对待,防止人才政策全盘“一刀切”,应保持适当的政策出口和弹性空间,尽量减少对高层次人才在行政级别、事业编制、岗位设置、工资总额等方面的限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应以激励对象为本,以未来发展目标为方向,并将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地位相结合来设计激励制度,包括科学设计薪酬激励政策、完善精神激励政策、增强事业激励力度、完善动态激励政策、完善保障激励等,真心引人,用心留人,安心用人,使人才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4.完善人才评估政策。如对高技能人才可考虑实行外部中长期考核机制,最大限度的放权松绑。支持离岗创业专技人员参与职称评价,对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论文、课题等方面的科研要求,对工作中做出重大突破或实际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可以调整职称评定的标准,将其工作实绩作为可选条件之一。比如,广州在2019年4月22日发布的《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首次明确提出可以通过对薪酬投资、社会贡献等市场化手段评价并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引才模式。这些人才评估模式,辽宁都是可以借鉴的。
新疆秸秆发电的燃料主要以棉花秆为主。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棉种植面积大,分布广,主要棉产地区包括喀什、阿克苏、巴州、塔城、昌吉州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棉花秸秆资源量非常富饶[16]。
5.人才政策要体现优选、优培、优用的原则。激发人才内驱力,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10],让各类人才都能在辽宁找到“更好的自己”。如深圳市委市政府2016年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从20个方面实施81条举措,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各方面的178个政策点。只要你是人才,就可以对号入座,基本上能在178个政策点中找到对应的支持点。
6.提高人才政策预见性。结合辽宁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产业优势、人才需求、未来规划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既考虑现实发展需求,又兼顾未来发展导向的人才政策,并留出适当的政策调适空间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此外,应认真研究如何争取相关部门对辽宁在信息、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用足用好政策,主动出击,争取支持。
(三)服务导向——甘当“店小二”
坚持人才服务导向,保障人才生活品质,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使之与引进人才规模相适应,让人才从细微处感受到“辽宁温度”。
洋山港四期码头位于港区的最西端,船舶的安全进出港受下游靠离泊船舶的影响非常显著。尤其是为缩短大型船舶等待时间而进行的套泊作业,这种作业方式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对驾引人员要求高,一般还需占用部分主航道宽度。近1 a洋山港共有3 592艘次船舶进行套泊作业,占总靠离泊艘次的39.4%,其中夜间套泊作业1 186次,占总套泊艘次的33.0%,平均每天约有10艘船舶进行套泊作业。由于港内水域受限,进出洋山港四期港区的船舶不可避免与套泊作业的船舶相互影响,如何协调与避让对保障船舶和港口安全至关重要。
1.提升城市的接纳性和舒适度。人才对城市整体环境的感受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区域产业定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充足职业发展空间,更包括城市文化、公共服务、日常生活等方面所带来的居住感受,这都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需要高度重视。如对高层次人员的住房支持、落户绿色通道、交通出行保障机制、结汇换汇绿色通道、保障配偶子女相关待遇等方面提供系统保障,为人才打造适宜的“热带雨林”气候。
2.在全省人社系统大力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推进标准化建设,降低办事成本,简化办理流程和手续,下放人才审核事权,提高服务效率。如深圳市2018年6月开始实行应届毕业生“秒批”(无人干预自动审批)政策,毕业生引进申办材料简化30%以上。考虑为有需求的工业企业,布局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点,将服务窗口前移。
3.加强人才政策宣传,提升政策知晓率。如在新闻媒体上,及时宣传辽宁人才工作的政策并进行权威解读,就人才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给予明确回应并做出承诺。对优秀人才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充分肯定,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以发挥示范效应。考虑设立“辽宁人才日”,建设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既肯定辽宁人才做出的贡献,也体现了辽宁对人才的关注和重视。
财务公司的运营与发展实际上与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很多财务公司在产业链金融方面没有体现出企业集团的战略性。很多企业集团对于财务公司来说有绝对的控制权,很多时候都将财务公司看作原有资金管理的补充,因此,财务公司在职能上只是简单等价于商业银行,有时候还会把企业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应用于财务公司而导致财务公司承担自身职责以外的任务,影响财务公司科学地运营。部分企业集团在对财务公司的评价中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没有体现出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因此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也缺乏良好的战略性。
(四)合作导向——推动人才柔性流动
各地竞相争夺人才资源,既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对人才需求的迅猛扩张,也折射出城市和区域间竞争的新变局。“抢人”在城市间迅速蔓延,带来的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就是如何更好地引导人才有序流动。
1.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大力推动辽宁高校的智力资源与企业的现实需求相对接,既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又推动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发挥1+1>2的效果。比如在吉林高校等事业单位,积极鼓励科研人员既做企业“冠名教授”,又做市场“产业教授”,允许其获得合法收益、融入市场,充分发挥高校智力平台作用,与企业需求充分对接,增强学习未来新知识的主动性。
2.推动大城市与小城市合作。一方面,大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占优势的;另一方面,大城市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容量都是有选择和有限的,因此,大城市对于战略发展所需人才的明确界定和小城市对于综合发展所需人才的强烈渴求成为合作的重要推动力。大城市可以吸引增量人才的流入,在通过市场、社会的层层筛选之后,推动人才分流定位,小城市可以吸引溢出人才的流入,通过政府和市场多方面的获取人才,推动人才综合运用。
3.推进四省区合作。辽宁要在人才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需要在区域人才发展一体化上有新思路,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创新与人才战略教学杰出教授、MBA项目中心主任周禹曾指出,长效性、分享性和权益性的分享类机制是中国企业需要补上的课。长期契约首先是责任承诺,其次是收益约定,责任担当深度决定增量分享厚度。这对于辽宁人才资源如何在东北振兴中走在前列提供了一些启示,辽宁应尝试牵头在某些领域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人才生态圈,打造智慧交流与服务企业发展创新的跨省战略平台。
参考文献:
[1]为政之要惟在得人[EB/OL].http://theory.gmw.cn/2019-02/15/content_32507314.htm.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发改振兴[2016]2397 号)[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612/t20161219_830389.html.
[3]《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的通知》政策解读[EB/OL].http://www.ln.gov.cn/zfxx/zcjd/201807/t20180703_3273240.html.
[4]王一鸣.研发活动的线性模型与象限模型的再演进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6).
[5]朱晓俊,赵栩,邢智仓.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省际比较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4).
[6]张纯.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及原因浅析[J].商情,2017,(9).
[7]国家将在东北率先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刀刃向内炼精钢[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102950844389262&wfr=spider&for=pc.
[8]邵士庆,牟世晶.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内在逻辑环节简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294(12).
[9]吴江.学习习近平人才思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J].人才研究,2017,(01).
[10]答剌灵.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J].检察风云,2018,(6).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426(2019)11-0073-08
[作者简介] 孙莹(1981-),女,辽宁沈阳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政府治理、行政伦理研究。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 “创新政府治理释放改革活力推动辽宁全面振兴”(项目编号:L18ALW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王 雨
标签:东北振兴论文; 人才资源论文; 战略选择论文; 高质量发展论文;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论文;